埃特魯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謎

埃特魯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謎

金色的陽光灑滿小城佩魯賈,一對情侶手牽著手踏階而下。Shutterstock/供圖

引 言

被稱為意大利“綠色心臟”的翁布里亞區

位於亞平寧半島的中部

是意大利最小的地區之一

佩魯賈市是該區的首府,人口15萬

距離意大利首都羅馬

和以文化、藝術及時裝聞名於世的佛羅倫薩

均150公里

行走在這座小城

無論是心曠神怡的自然美,千變萬化的色彩

還是古樸典雅的建築群

隨處可見的歷史印記

都充盈著濃厚的藝術氣氛和文化底蘊

中世紀的鐘聲已敲響,騎士的白馬已起蹄

請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訪水佩魯賈

埃特魯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謎

佩魯賈(Perugia)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古老城市,地處亞平寧山脈腳下,城市建在山丘的頂部,海拔465米,今天仍然存在長達3公里的石頭城牆。佩魯賈城是中世紀後構建了意大利文明的諸多小城中心之一,不僅有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紀的悠久城市歷史,同時這裡也是意大利中部文明的搖籃,建立於14世紀初的佩魯賈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埃特魯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謎

13世紀後,意大利的城市文明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這個時期意大利各地的城邦小國進入了興盛時代,城市人口不斷增長,貿易發展帶來了巨大財富,因此意大利的很多城邦都躋身於歐洲最富有的城市之列。在中世紀,不論是城市的建設,還是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佩魯賈都達到了一個高峰,其城市水系統建設更是意大利中部城市水系統建設的典範。

因此,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佩魯賈古代城市水系統多是在13世紀後興建,包括了典型的歐洲城市水系統建設要素:泉水、引水渠、噴泉、水池、水井等。這些設施一直供人們使用至約100年前現代城市供水系統出現後。

01—埃特魯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謎

走在埃特魯斯肯水井中部的橋上,被歲月斑駁了的石塊豎起的、陰森的井壁,深不見底的、透著寒氣的水,都在向人們發問:是誰修建了這些浩大而艱鉅的工程?是自由民還是奴隸?又是誰支付了巨大的工程費用?

佩魯賈地處山丘的頂部,利用地下水和雨水是早期人們一種必然的選擇。在13世紀引水渠修建之前,更為古老的蓄水與取水設施是水井,也就是說大大小小的水井構成了佩魯賈城的主要水源。這些水井大多數是在公元前2世紀前後修建的,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目前,佩魯賈城中還存在一些仍然發揮著作用的古老水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埃特魯斯肯水井。

埃特魯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謎

埃特魯斯肯水井 鄭曉雲/攝影

埃特魯斯肯水井修建於公元前2世紀中葉,最初作為一個蓄水池,後來經過進一步修建而成為水井。水井足有37米深,而在地面上,它只是一個寬約1.5米的石頭水井建築。在井圈底部有圓形的石基,上面是井圈和提水的鐵架。水井從地面向地下延伸12米,是一個直徑約2米的直井,而在12米之下,是直徑5.6米的巨大井體,最底部水井的直徑也達到了3米,蔚為壯觀。水井中部有一座橋可以行走,供遊人參觀。人們走到這座巨大的水井內部,看到四周是陰森聳立的井體,向下張望則是透著寒氣的井水,不寒而慄的感覺油然而生,可當定下神來,又會折服於這座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

埃特魯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謎

埃特魯斯肯水井內視 鄭曉雲/攝影

水井的頂部由多塊重約8000公斤的大石條支撐,橫橋下面的井體完全是在岩石上鑿成,可見修建時工程的艱鉅和浩大。然而為了水,人們需要這樣的付出。更值得讚歎的是,這一切都是在2000多年前技術手段極為有限的條件下完成的,為人們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是誰修建了這些工程?是自由民還是奴隸?又是誰支付了巨大的工程費用?

埃特魯斯肯水井的未解之謎

由於水是城市必不可少的資源,是維持財富與權力的要素,可以說埃特魯斯肯水井應當是屬於公共工程,並不完全由奴隸修築。在埃特魯斯肯王朝(前6世紀—前5世紀)統治羅馬的時期,作為自由民的市民有義務參加下水道等市政工程建設,如同服兵役一樣,因此市民也參與了水井修建。水井不僅服務於上層貴族,同樣也服務普通百姓,普通市民也可以使用水井中的水。今天,水井的底部仍然能儲蓄至少3條岩石石脈水,供人們使用。這一口水井代表了當時埃特魯斯肯文明時期的最高技術水平,同時也使我們理解了當時的城市用水狀況,尤其是為了獲得水這一種基本的生存資源,人們所付出的艱辛。

TO BE CONTUINUED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王瑞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