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光:膠類中藥的藥神

董書光:膠類中藥的藥神

董書光,這個名字也許你有些陌生,但在阿膠行業,提起他,卻無人不知,有人愛他,說他是阿膠行業的“安全衛士”,真阿膠的捍衛者;也有人恨他,恨他斷人財路,多管閒事。

生來嚴謹近乎苛求

董書光,男,1971年9月1日出生在阿膠之鄉---山東省東阿縣,上有一個哥哥三個姐姐,作為家裡的么仔,再加上天生“處女座”的本性,讓他生性嚴謹,做事要強,也近乎苛求。

小時,家庭條件不好,在教育上,家裡人也是採用放羊的形式,任其發展,農村的教育可想而知,1989年,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為村裡人羨慕的大學生,雖然學校名氣不大,但在當時已屬不易。

為了改善家裡的條件,1994年參加工作,進入家鄉中值得萬千人驕傲的東阿阿膠企業,工作後,他並未停止學習,在公司支持下,自學拿到了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又成為廈門大學藥學院兼職教授。

24歲步入阿膠行業,二十餘年初心未變

24歲,正值青春年華,人生鬥志昂揚。

進入東阿阿膠,阿膠便成了他這一生的事業。

1995-2006年,他從一名最普通的銷售員做起,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為阿膠銷售專家。其在職期間不但職務從步步晉升直至全國銷售總監,而且開創了膠類行業深度分銷模式、貨款無風險管理模式、異地分公司運營模式、二線品牌產品與百強終端的捆綁盈利組合模式等經典,成為行業的實戰型銷售管理專家。

2007-2010年,任職東阿阿膠市場總監,主導公司文化營銷戰略。主責並組織團隊完成阿膠學術、滋補、美容三大歷史文化的整理,挖掘梳理出3200個阿膠歷史驗方,1703個阿膠歷史驗案,112個阿膠膳食秘方,將公司的文化營銷工作推向新的高度,獲得山東省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2010-2012年,從消費者需求角度創新阿膠終端消費模式,推出標準化“代客熬膠”活動,並迅速成為阿膠全行業銷售方式,第一次真正解決了消費者 “怎麼吃”阿膠的問題,使阿膠品類消費市場大幅度擴容。

2012-2014年,實踐跨界營銷,系統運營新品牌“桃花姬”產品,撬動阿膠保健品市場,藉助上海凱納公司整合公司內外資源,結合保健品市場特點,推出快銷裝,當年實現銷售額突破2.2億元,成為東阿阿膠繼阿膠、複方阿膠漿後第三大主力產品,為培育過10億元單品奠定基礎。

較之服務,更重要的是真假

作為阿膠行業領航者者,東阿阿膠一直致力於阿膠如何更好的服務消費者,讓消費者更加方便、快捷的獲取健康,但2014年的一次事件震撼了他的心。

入行20年,董書光自然知道阿膠行業數以百家的企業,年產阿膠達5000噸,但真正全部用驢皮熬製的企業又有多少呢?後期的多次假阿膠方面的新聞報道和行業數據證實了他的推斷。

樟樹藥交會,與其說是全國的藥品交易會,倒不如說是阿膠行業的盛會,作為阿膠行業的盛會,東阿阿膠等幾乎所有的膠類企業自然也是每年都特裝出展。

2014年樟樹藥交會,董書光像往年一樣暗訪各企業展位,當他走近一家阿膠展位時,被其高仿的外包裝吸引,他心裡很清楚這家產品的真偽,剛想過去看個究竟,一個70餘歲的瘦弱老大娘引起了他的注意,看裝扮大娘應該不是捨得吃阿膠的人,於是便駐足認真一側觀察,大娘打聽了產品的價格、產地,知道是東阿所產,但卻不知這並非正宗東阿阿膠,在兜裡顫顫巍巍的取出一個紅色方便袋,打開裡面是一個手絹,手絹裡面包著4張百元及20、10、5元的零鈔,嘴裡說道:“兒媳婦懷孕,阿膠安胎最好了,給她買盒補補”。最後,大娘花近600元買了一盒假阿膠回去,還寶貝似的放在了挎藍的最底層,生怕一不小心就丟了。殊不知,自己儉省節約可能攢了半年的辛苦錢買的一盒阿膠,也許只是不良商家用下腳料熬製的斂財假藥。

阿膠造假的新聞歷歷在目,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起整個奶粉業的撼動,這不禁讓他後背一涼,阿膠行業如果在這樣發展,將會毀滅整個行業!誰誰來捍衛行業的良性發展?來為消費者的健康買單?誰來保護真阿膠的權益?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他。

中西醫之爭,罪魁禍首是誰?

中西醫之爭的炮火,各個層次,各種形式,各種場合,從未停息!近幾年更是愈演愈烈,究其根本,不過是中醫藥是否有效的問題。

傳承了幾千年的中醫藥為什麼越來越授以懷疑,得以詬病?

中醫之效,通過中藥來實現,但如果中藥就出現問題呢?

中醫藥最是講究道地藥材,所謂道地藥材,是優質純真藥材的專用名詞,它是指歷史悠久、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炮製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特點的藥材。據初步統計,國家藥典收載的中藥材共有2598種,其中傳統的道地藥材僅有200餘種,道地藥材的生產數量和產值都佔80%以上,這些道地藥材大部分是“一地產,全國用”。

但近幾年,道地藥材不再地道,在生產、炮製、使用上均存在著種種亂象:有的中藥材是類似的替代物種;有的產地發生了變化,在不適合的地方進行種植;有的該三年採摘人為地減少到兩年甚至更短;有的炮製方法偷工減料等,正因如此,臨床使用面臨“尷尬退市”的瓶頸問題,中醫院幾百種中藥飲片中,道地藥材也就十幾種,甚至更少,只有七八種,嚴重製約著醫生處方,並威脅著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中醫毀於中藥”,言重但卻是現實!中藥質量和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中醫的發展和人們對中醫的認同。然而,中藥領域在種屬鑑定、品種差異等方面仍處在傳統的階段,靠經驗判定,原料藥缺少有效的鑑定標準,中成藥缺少全程質量安全的追溯控制體系和有效技術手段的介入。

比如:真正的川貝母只有一種,但是偽品卻有十幾個;柴胡只有南柴胡、北柴胡有藥效,但是摻入的卻是產量更高、藥效低劣卻“長相”相近的墨緣柴胡等十餘種相近柴胡品種;入藥的鹿血被牛血、豬血等替代;驢皮熬製的阿膠被藥效相反的價格低廉的馬皮替代!諸如此類……原料藥真偽難辨,也造成成藥質量更加難以控制。諸多現象,除了人為造假的原因,更多的應該是技術手段欠缺,質控手段原始,藥典標準滯後,致使人為和客觀的質量漏洞層出不窮。

用DNA質控技術,做真阿膠的護身符和緊箍咒

2014年下半年,帶著困惑,帶著初心,他離開了他辛苦耕耘了20年的東阿阿膠,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解決辨別阿膠真偽的方法,特別是這個方法能威懾造假者,更能讓消費者快捷的就能看到自己所買阿膠是真是假。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機緣巧合的機會,他結識了山東省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的步迅主任等一批技術專家,經過數萬個樣本數據的研究分析,證明現在的親子鑑定技術即DNA技術完全可以應用在阿膠質量生產控制與原料鑑定上!

得知這一消息,董書光如獲至寶,但他需找到一個企業將這項技術實踐下去,就在此時而作為東阿縣兩大藥字號阿膠生產者東阿國膠堂董事長司家勇,祖上做阿膠,有傳承,但苦於沒品牌、沒有經驗的團隊,於是兩人一拍即合,董書光帶領他的團隊入駐東阿國膠堂,成為東阿國膠堂公司運營的實際掌舵人。

2015年10月,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山東省農科院與東阿國膠堂聯合共建了國內首個“膠類中藥源性DNA分子鑑定實驗室”;依託DNA技術,進行傳統阿膠的生產的全程質量控制並借勢傳播。

2015年12月22日,東阿國膠堂DNA全檢阿膠上市發佈會在山東濟南舉行,正式宣佈東阿國膠堂阿膠在全行業內率先實現成品DNA全檢質控。消費者可以根據東阿國膠堂阿膠產品包裝上的產品批號和生產日期,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官方網站查閱該產品的阿膠動物源性DNA分子第三方權威鑑定報告,是真是假一目瞭然。

作為“中國DNA檢測阿膠的締造者與倡導者”,原來名不見經傳的東阿國膠堂憑藉著“DNA檢測過的阿膠”利用短短三年時間成功贏得市場,贏得客戶,躋身行業前三甲。

膠類中藥的藥神

2018年7月5日一部《我不是藥神》電影,剛剛上映,就賺的盆滿缽滿的同時,也賺足了觀眾的眼淚,網友給予高度評價:“千人飆淚,掌聲不息”。究其火爆原因:同感!!

電影觸動了觀眾的內心,每個人都會生病,一旦生病,吃藥是剛需,一旦生病,就沒了任何討價還價的能力與砝碼。

作為大健康產業從業者,看完這部影片,董書光的感受有兩個:第一,只做真阿膠;第二,還必須做性價比最高的真阿膠。

真假的問題通過第三方即山東省農科院DNA技術解決了,性價比最高的真阿膠呢,董書光在銷售定價中遵循“控制營銷”理論,讓渠道、終端有合理差價動力,而不是暴利,但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得到實惠,於是在終端定價上,始終保持成本,利潤,零售價這一平衡,常常以低於大品牌20-30%的價格讓利消費者。引起了廣譽遠、海王等一大批知名連鎖或中藥成品生產企業到東阿實地調研探討合作。

阿膠行業真假問題解決了,那麼中藥其他品種呢,董書光一直在思考,也在艱難的推動。

2017年3月,山東省農科院DNA溯源技術中藥行業應用研討會在濟南召開,旨在將DNA分子鑑定技術推廣至膠類製藥企業、中藥生產企業、中藥飲片廠、中醫館、中醫院、連鎖藥店等企業,助力整個醫藥“生態圈”健康發展。

2017年11月,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中心、東阿縣人民政府、東阿國膠堂聯合再次深入合作,正式揭牌共建“道地中藥DNA溯源技術研究中心”。 旨在利用其現有技術及24個研究所資源,以DNA分子鑑定、基因測序技術等手段,為阿膠及阿膠+整個上下游產業鏈建立全過程的質控體系,為阿膠+道地中藥材及貴細藥材建立“中藥材資源基因數據庫”、“中藥材資源分析及品質評價方法體系”,“中藥材質量DNA溯源體系”。

2018年6月,山東省農科院生物中心所屬的中藥分子鑑定公共服務平臺作為山東省科技廳2018年度省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成功立項,不僅填補了我省中藥分子鑑定領域的空白,也標誌阿膠DNA全檢質控的到了政府和社會的認可,整個中藥質控將開啟分子質控時代。

從賣阿膠,到生產阿膠,再到DNA質控阿膠;從阿膠產業,到中藥產業,再到大健康生態,幾十年如一日,董書光不就是中藥行業現實版的藥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