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風波未休,拼多多又被工商局盯上!

四面楚歌的拼多多,已經被上海工商局盯上了。

8月1日早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密切關注媒體有關“拼多多”的報道,上海市工商局已開展調查。

假貨風波未休,拼多多又被工商局盯上!

拼多多的假貨問題一直偶有耳聞,但是從未像這樣大規模地發酵。某種程度上說,拼多多的上市像是一把火,點燃了買家的怒。本是3億人都在拼的拼多多,一夜之間變成了3億人都在噴的拼多多。上市的繁榮,不過曇花一現,3歲的拼多多註定要在唾沫星子裡渡劫成長。

這邊問題你還沒解決好,那邊你又上市,曾經買到假貨的消費者難免氣憤:“這種企業也能上市,媽呀,全是假貨!”再加上,品牌商和知名人士通過各種渠道對其展開質疑,從創維電視喊話拼多多就山寨產品維權到童話大王鄭淵潔舉報拼多多商家銷售盜版圖書,無一不是拼多多發展的痛點。對以上問題,拼多多的公關回應像極了小孩:因為處於緘默期,不便回覆。

有人說,上市後的拼多多又多了一個“讓中國打假倒退二十年”的標籤。問題在哪裡,拼多多平臺貌似很清楚,只是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拼多多IPO敲鐘的前幾個小時,拼多多CEO黃崢接受採訪時,也曾談到在上市後如何治理平臺產品質量的問題。他認為,“必經的階段不能被跳躍,像阿里巴巴吃過的苦,都是要吃的,只是相對(而言),有哪些坑我們知道了,可能解決問題的速度更快,前人的經驗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黃崢:打假,我們一直是認真的!

發展速度快,可能是大部分人對拼多多成長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曾有媒體形容,1000億的GMV,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拼多多隻用了兩年零三個月,這是拼多多發展迅速的最好證明。或許正因為發展過快,公眾對平臺的期待也有了相應的“情感訴求”,上市後的拼多多又多了一個“讓中國打假倒退二十年”的標籤。

假貨風波未休,拼多多又被工商局盯上!

“假貨是人性問題。”對此,達達回應,“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達達說,“對於白牌電視機和嬰幼兒奶粉,我們要搞清楚這兩個行業到底存在什麼問題,打假不是一家的事情,同行大家一起從供應鏈、到下游的銷售端,一起來打架,假貨就會越來越少。“

對於平臺上假貨數量的爭議,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黃崢認為,從銷售比例上看,能夠被定義為假貨的量要遠低於很多媒體的想象,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拼多多35—40元的客單價決定的,“40塊的東西作假也要成本的,在這方面拼多多不怕抽樣調查。”

上寨不等於假貨?

值得注意的是,在黃崢看來,“山寨問題”並不等於“假貨問題”。“山寨的問題,拼多多確實做得不夠好。”黃崢認為,從價值觀角度來說,這些品牌不夠本分,希望佔知名品牌的便宜,“但不代表它他們質量不過關,這和假貨是兩回事,性質不同。”

不知道大家怎麼理解這句話,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竊書不是偷”的意思?

關於未來拼多多如何打假?“打假,我們一直是特別認真的。”黃崢表示。

不管你拼多多有多麼認真,反正在假貨的道路上,聚美優品已經做出了最好的反面教材,未來拼多多模式還能走多久,假貨是不是其發展的最大阻礙,不得而知。

拼多多被diss的背後,藏著一個真實的中國

在責怪拼多多商品審查不力時,還有一點也應注意,拼多多模式下對應著一個真實的中國。

近日一篇文章《拼多多的假貨裡,藏著一個真實的中國》發人深省,文中揭示拼多多的假貨裡藏著扎心的事實:中國經濟體量高居世界第二,整體收入水平不高、教育水平不高。

假貨風波未休,拼多多又被工商局盯上!

總結起來就一個字:窮。在我們以為大多數人都將追求高精尖產品的東西時,事實上很多人還在追求有沒有,而非好與壞。

為什麼中國農村充斥著各種假貨。

為什麼電信詐騙手段如此低端,卻又屢試不爽。

為什麼中國的老百姓愛佔便宜。

為什麼中國人到了城裡,還要種菜。

拼多多的成功都基於這個現實,但是小金想說的是:平臺越大,責任越大。既然你已經搶到電商一方天地,下一步是不是該好好儘儘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