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騰訊迎來至暗時刻?小程序廣告或成最新黑馬

作者 黃一靈

8月15日,成立20週年的騰訊正式發佈2018年Q2財報,數據顯示,騰訊Q2營收736.75億元,同比增長30%;淨利潤為人民幣178.67億元,同比下降2%,均低於市場預期 。

財報低於預期市場早有反應,近五個交易日以來,騰訊連續下跌,累計跌幅超11%。今日,騰訊再度低開4.76%,截至發稿,騰訊報331.2港元/股,較今年1月底創下的高點下跌近30%,市值蒸發超萬億港元。

從昔日股王,再到掉下神壇,騰訊這一年到底經歷了什麼?接下來,財聯社將覆盤其網遊、投資、社交廣告三大業務,嘗試總結騰訊在互聯網向存量博弈時代轉型過程中的得與失。

網遊業務“青黃不接”

以印鈔機聞名的網遊業務,過去5年來,網遊收入複合增速為32.28%,對騰訊業績的貢獻一直是半壁江山。

而2018年Q2,騰訊網遊營收(剔除內部渠道費)為252億元,同比增加5.6%,環比下降12.4%,營收佔比僅為34.2%。其中,手遊收入同比增長19%、環比下降19%至176億元,端遊收入同比下降5%、環比下降8%至129億元。

騰訊表示,這主要是由於熱門戰術競技類遊戲尚未商業化、新遊戲發佈排期及淡季影響。公司將推出各種舉措以恢復增長,例如《王者榮耀》推出新的生存遊戲模式;推出高ARPU類新遊戲。

事實上,騰訊網遊業務二季度的確水逆不斷:手遊方面,上線三年的王者榮耀流水衰減、吃雞拿不到遊戲版號;端遊方面,《怪物獵人世界》又被舉報遭下架處理,導致版號審批“無限期” 中止。

遊戲版號,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批准相關遊戲出版運營的批文號的簡稱,如果一個遊戲無法獲得審批拿到版號,那麼便意味著其無法“氪金”,運營商不能進行商業化運作。

近日有外媒消息稱,中國監管機構進行改革已凍結了網絡遊戲版號和備案的審批。 目前,相關機構還未對此作出回應,不過財聯社查詢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發現,今年最後一批獲得版號的遊戲正式批覆時間是3月28日,也就是說從3月28日至今,近五個月的時間內都沒有新的遊戲獲得版號。

如果網遊版號不放開,這意味著即便“吃雞”手遊人氣再高,騰訊也無法進行商業化嘗試,只能貼錢賺人氣。

退一步來說,即便監管機構重啟版號審批工作,吃雞遊戲也不見得能過審,由於監管環境的變化,存在大量血腥、暴力內容的吃雞遊戲與主流價值觀就不相符。

在當前這樣一個青黃不接的階段,騰訊網遊業務下半年想要逆風翻盤必須得依靠一個現象級作品。目前,騰訊也好,外界也罷,都將希望寄予在同樣是大逃殺模式的《堡壘之夜》上。

從文化部網站得知,《堡壘之夜》已經獲得文化部通過,但遊戲版號審批進行中。在昨日的電話會議上,騰訊亦透露遊戲PC版已經獲得通過,但仍然在申請APP的批准。相比端遊,手遊才是業績增長的核心力,但在監管趨嚴的環境下,《堡壘之夜》手遊版本最終能否拿到遊戲版號,還存在變數。

所謂“成也遊戲,敗也遊戲”,正因為網絡遊戲一直是騰訊業績增長最大的助力,騰訊才會面臨今日窘境。

不可否認的是,騰訊向來是網遊行業內的領頭羊,也不缺乏製造爆款的能力,但當前,除了版號的內憂外,騰訊還面臨整個遊戲行業滲透率接近飽和的外患,根據遊戲工委與伽馬數據聯合發佈的《2018年1-6月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今年上半年遊戲市場整體收入1050億元,同比增長5.2 %;過去三年的增速則分別為21.9%、30 .1%、26 .7%。

網遊業務增速趨緩,內容分發、渠道全面領先的騰訊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只能說,遊戲不再像當初一樣,是一門賺錢容易的好生意。

投資業務引爭議

在2018年騰訊投資年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對外透露,過去數年,騰訊投資了600多家企業,“這些企業所新增加的價值已超過騰訊本身的市值”。2017年, 騰訊的投資收益為201.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近5倍;2018年Q1, 騰訊投資收益佔淨利潤比例近三成。

本以為騰訊2018年Q2投資收益將繼續突飛猛進,現實卻給投資者澆上一盆冷水。財報顯示,第二季度虎牙的騰訊2018年Q2的其他收益淨額同比下降51%至人民幣25.06 億元。

騰訊在財報中解釋稱,該項減少主要反映投資的視同處置收益淨額減少,以及若干投資的減值撥備增加,部分被投資組合公允價值的淨增長帶來的收益所抵銷。

投資收益賬面淨額減少,並不影響騰訊的激進投資戰略。今年,騰訊仍在通過小比例佔股的方式積極投資於可促進遊戲平臺業務發展的遊戲直播服務,以及可促進支付及雲服務業務發展的智慧零售機遇。騰訊表示,近期已出售於投資公司餓了麼及摩拜的權益,用來支持上述投資的部分資金需求。

這樣的瘋狂買買買背後,也引來市場的隱憂:這究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還是一家投資公司?把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的投資戰略會不會阻礙騰訊自身的發展?畢竟,在二級市場上,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可比投資公司的估值高出不少,而騰訊屢次被輿論質疑沒有夢想,創新能力退化。

著名投資人李國飛近日刊文認為,騰訊每年花費一兩千億巨資進行了大量撒胡椒麵式的財務投資,即使能賺錢,對提升騰訊的股價幾乎沒有幫助,甚至還可能有負面影響。因為不控股就意味著不能把它吸納為騰訊內部業務的一部分,就不能取得對方的核心經營數據,對騰訊的核心競爭力幾乎沒有幫助。

相比騰訊,李國飛當下更看好阿里控股的投資模式,稱其利用控股得來的數據與算法促進公司進化,例如,盒馬並不是橫空出世的,它是在阿里系淘寶、天貓、餓了麼、菜鳥等所積累了多年的大數據以及相應算法的基礎上進化而來的。

不過,雪球創始人方三文有不同的觀點。在方三文看來,如果超出社交通訊火力覆蓋領域有一些基於流量分發的收益,少數股權投資是最正確的辦法。因為這些領域本身騰訊是沒有能力的,騰訊如果謀求對這些企業的多數股權或全面控制,則自己一定會焦頭爛額,被投企業的企業家精神也會喪失,最後這些被全面控制的企業,就會象夏天的冰棍不吃一樣,慢慢熔化。

小程序廣告或成最新業績支柱

互聯網時代,是注意力經濟時代。如今,互聯網正由增量時代向存量時代轉變,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誰能奪得用戶更多時間,誰就能成功進行廣告變現。

由於錯失短視頻的風口,騰訊在與頭條的競爭中顯得格外被動,所幸的是,即時通訊與騰訊系其他獨立APP時長佔比雖然整體有下降,但時長亦有所增加,仍然處於健康發展態勢。

這一點從廣告數據中亦可以得到佐證,騰訊2018年Q2廣告收入141.10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媒體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6%至47.30億元;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5%至93.80億元。

媒體廣告增長主要因騰訊視頻因內容組合及廣告商贊助活動帶來增長,社交廣告增長主要由於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等的廣告資源增加所推動。

東吳證券預期,未來,以朋友圈、小程序為首的廣告資源將得到更大的發揮空間,預計將成為騰訊未來3年廣告業務的核心增長驅動。

其實,小程序自上市以來,便被寄予眾望,認為其能改變整個互聯網的生態體系。截至目前,微信小程序日活躍賬戶已逾2億,應用數量超過100萬個,覆蓋超150萬開發者。騰訊控股總裁劉熾平在Q2電話會議上稱,微信用戶花在朋友圈和小程序上的時間有所增加。

遺憾的是,2018年Q2財報中關於小程序並未披露更多詳細資料和數據,但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Top100小程序中,騰訊系佔比達到28%。隨著平臺分成機制的確立,小程序將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流量分發和內容銷售商之一(中國2017年擁有2.43億 iPhone用戶,對應蘋果商店中國區收入50億美元)。

廣發證券則認為,小程序可以加快B端(廣告、支付(互聯網金融)、雲服務、小程序)商業生態構建,加高社交+商業帝國壁壘,未來在保持C端穩健增長的同時,B端或許能成為增長亮點。目前B端廣告仍有高增長空間,且小程序商業生態能夠加速支付以及雲業務的滲透。

毋庸置疑,小程序為騰訊打開了一個新的想象空間,將人與商品、服務連接在一起,但小程序廣告究竟是不是黑馬,只能由時間和市場來驗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