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戰爭中墨西哥幾乎亡國,美國爲何沒有趁機吞併?

趙信義


1846年到1848年,美國和墨西哥爆發了一場關於領土的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美國獲得了屬於墨西哥的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利亞三洲近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墨西哥大半領土就此都淪陷在了美國人的手裡。

擴展是早就已經註定了的。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早在1787年,他就公開宣稱,美國“命中註定”要“擴張到全球的四分之一的北部(北美洲)”。

到了局勢劍拔弩張的時候,美國國內對主動發起這場戰爭的呼聲之高超乎想象。1846年3月16日,《新奧爾良商業報》還說:“現在除訴諸武力外,別無他途”。1846年5月15日,《紐約日報》編輯斷言:“如果墨西哥人民一致要求加入聯邦,則我們的邊界會擴展到比格蘭德河更遠的地方”。1847年10月,《民主評論》雜誌說:“人民佔有領土是時代的偉大運動。只有北美大陸的每一英寸土地為美國公民所佔有,才談得上奠定未來帝國的基礎。”

而墨西哥自己也不爭氣,當時的墨西哥政治勢力複雜,政變叛亂是家常便飯,局勢動盪不安,據統計墨西哥在1821年到1850年期間產生過50個政府,發生過250次軍事政變,換屆31個總統。再加上墨西哥土地制度並未進行改革,使得墨西哥的經濟,工業發展都特別緩慢,這一切都被鄰居美國看在眼裡。

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在於德克薩斯的歸屬問題,當時德克薩斯從墨西哥獨立出來以後,一直想加入美國,而墨西哥則警告美國如果介入墨西哥和德克薩斯的問題,墨西哥將不惜發動戰爭。但事實證明墨西哥的警告並沒有起到作用,1845年5月23日,墨西哥對美宣戰。



戰爭時間持續了兩年,過程就不在此贅述,結果就是美軍長驅直入,墨西哥投降,簽訂合約,該條約寫明美國獲得加利福利亞,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和科羅拉多等地區的部分領土,墨西哥割讓領土面積達到了190萬平方公里,這是近代歷史上戰敗國向戰勝國割讓領土面積最大的條約。

格蘭特晚年在他的《回憶錄》中說:這是一場“最不公正的強國反對若弱國的戰爭”。
  1. 美國之所以沒有選擇吞併墨西哥是因為他開始就沒有準備吞併墨西哥,他看中的就是墨西哥北部富饒的土地。和別的國家一樣,墨西哥不同地方發展,資源,戰略重要性不同,其中墨西哥的北部遠勝於墨西哥的南部。墨西哥北部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這些都是一個國家工業化的重要原料,更不要說在當時工業革命開始時候的重要性了。
  2. 而且美國割佔的地區,戰略位置,貿易位置都比較重要,就以加利福利亞舉例,加利福利亞沿海領域的獲得使美國有了通往東方的航道,加強了美國對遠東貿易。


  3. 此外美國也擔心英法等老牌國家反對,雖然當時美國很強大,但和這些老牌帝國比較還不是一個層面,美國當時和墨西哥談判的時候就收到了英國的警告。同時墨西哥南部人口眾多而且貧窮,這些人要是都融入美國社會,必然加重美國的財政負擔,以美國人的心思是不可能給自己找不痛快的。


如今美國對待墨西哥似乎還是和以前一樣那樣粗暴,在邊境修隔離牆防止墨西哥人進入美國,徵收墨西哥商品稅,就連墨西哥移民都被特朗普政府看成強姦犯,可以說對待墨西哥,美國從來不給面子。


一樹梅花一放翁


是啊,墨西哥人也非常憤恨:為啥當初美國就沒把墨西哥給吞併了呢!

美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擁有的極為遼闊的領土。

不過在其建國之初美國只有大西洋沿岸的一隅之地。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美國版圖90%都是其在日後的擴展中得來的。

在美國的擴張過程中,他的鄰居墨西哥是最大的受害國,美國在擴張中搶的最大的一塊地就是來自墨西哥。

(美國侵佔最多的就是墨西哥領土)

在1846—1848年美墨戰爭中,美國一下子就搶了墨西哥22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此戰之後墨西哥瞬間縮水到了197萬平方公里,被搶了一半還多。

(曾經的墨西哥,豐滿)

(今天的墨西哥,慘)

要知道當年沙俄直接強佔中國的領土是15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人為此至今都非常仇視老毛子。

而損失更大墨西哥人同樣對美國抱有無限的憤怒。

今天,每當墨西哥人在美墨邊境漆黑的地下,痛苦地挖著地道偷渡的時候,心中不斷地問候著美國佬:該死的美國人,當初要是直接把墨西哥都吞併了,也省的老子在這裡挖坑了。

那麼美國當年為啥不一舉吞併墨西哥呢?

首先,當時的墨西哥已經是個公認的主權國家,並且在美洲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國,悍然吞併這麼龐大的一個主權國家,在國際上的影響太惡劣,也必然會招致歐洲列強的干涉。

以美國當時的國力欺負一下墨西哥還湊活,要跟歐洲列強硬碰硬還是差了點。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見好就收才是王道。

其次,美國和墨西哥民族、文化、信仰差距太大,沒有合併的民意基礎。

建國之初的美國人口主要是盎格魯白人,信奉新教,講英語(也有許多講德語的)。

但墨西哥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主教國家,說西班牙語,國民也主要是印歐混血人種,這跟美國截然不同。

而且當時墨西哥南部的人口非常多,要同化很困難。南方民眾對於美軍的入侵也非常敵視,很多人紛紛揭竿而起成立游擊隊阻擊美軍(雖然這些人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的後代會挖空心思地想往美國跑)。此時貿然地吞併墨西哥會將美國拖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將速戰變成持久戰,這是華府所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墨西哥法律和社會制度與美國也有巨大地不同。

墨西哥在當時早已經廢除了奴隸制度,而美國南方各州依舊堅持著奴隸制度。若是兼併了墨西哥,南方州擔心廢奴思想蔓延到自己的地盤兒上,因此也不贊成吞併墨西哥。

綜上所屬,面對著這種種阻礙,美國最終放棄了吞併墨西哥的想法,也給墨西哥人留下了無限地遺憾。

(美墨邊境阻止偷渡的隔離牆)


千佛山車神


1776年7月4日弗吉尼亞、馬薩諸塞、康涅狄格、羅得島、紐約、新澤西、特拉華、新罕布什爾、賓夕法尼亞、馬里蘭、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十三個英屬北美殖民地以《獨立宣言》的形式宣告脫離大英帝國而獨立,十三個殖民地統一成為後來的美利堅合眾國,至此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國家在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後在美洲大地上重新誕生了一個全新的近現代國家。1783年9月3日作為前宗主國的英國和新生的美國在巴黎簽訂《巴黎和約》:英國正式以條約的形式承認美國獨立的既成事實。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給南方尚處於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等國殖民統治之下拉丁美洲諸國帶來了極佳的示範效應:1790年海地人民率先舉起反抗的旗幟並於1803年10月贏得獨立,以此為標誌吹響了拉美獨立運動的號角;在遙遠的南美大陸上玻利瓦爾和聖馬丁兩位傳奇人物縱橫馳騁,解放了今天的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委內瑞拉、智利和阿根廷;1822年9月7日葡萄牙委任統治巴西的佩德羅王子宣佈巴西脫離葡萄牙而獨立......這一時期的歐洲爆發了拿破崙戰爭,作為拉美各殖民地宗主國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忙於歐洲戰事,根本無暇顧及殖民地事務,這給拉美各國的獨立運動提供了天賜良機。

1810年9月16日清晨拉美獨立運動的浪潮席捲到距離美國最近的墨西哥——就在這天墨西哥小鎮多洛雷斯的神甫米格爾·伊達爾戈在多洛雷斯的教堂敲響鐘聲,召集當地居民反抗西班牙統治,揭開了墨西哥獨立運動的歷史序幕。1821年墨西哥利用西班牙本土遭到拿破崙軍隊入侵的窘境宣佈獨立。新生的墨西哥宣稱對新西班牙總督區的全部領土和人口享有繼承權,這時的墨西哥領土向北一直延伸到今天美國境內的落基山脈,向南則囊括了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等中美洲國家。

墨西哥獨立之初經歷了一個短命的帝國:1821年9月伊圖維德黃袍加身宣佈自己為墨西哥皇帝,然而僅僅兩年後他就在墨西哥內部的政治亂局中被趕下了臺,而這次內亂還帶來一個副產品:南部的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等地從墨西哥獨立出去組成中美洲聯合省(又稱中美聯邦)。伊圖維德的下臺並沒結束墨西哥國內的政治亂象:此後的墨西哥經歷了一個失敗的臨時政府(1823~1824)、一個模仿美國但不成功的合眾國(1824~1835)、一箇中央集權的共和國(1835~1846)和一個聯邦制的第二合眾國(1846~1863),政權就這樣如流水一般變來換去,一時間城頭變幻大王旗。墨西哥政治上的混亂也波及到墨西哥的金融體系和國防建設,儘管看起來當時的墨西哥在體量上算得上一個大國,但由於內部的混亂而無法形成合力,因此屬於大而不強。

除了國內政局上的混亂之外,墨西哥還有一大劣勢就是其人口分佈情況:儘管墨西哥擁有遼闊的疆域,但北部地區幾乎就是未開發的無人區——直到19世紀30年代只有生活在德克薩斯的只有3000名西班牙血統的土生白人;而在加利福尼亞這一數字為4000;新墨西哥則連3000都不到。墨西哥為開發北方國土和強化國防採取了鼓勵向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地移民的優惠措施,然而令受制於國內亂局的墨西哥政府始料未及的是:美國人卻趁機大規模向墨西哥北部移民,到1820年約有1.5萬名美國白人和1000名黑奴生活在德克薩斯,而當地的墨西哥居民只有5000名。到了1835年生活在德克薩斯的美國人的數量翻了一番達到3萬左右,也正是在這一年美國政府唆使原屬墨西哥的得克薩斯奴隸主發動武裝叛亂,墨西哥出兵鎮壓,在阿拉莫殲滅美軍187人。美國出兵擊敗墨軍,宣佈得克薩斯“獨立”,成立“得克薩斯共和國”。1845年2月28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接納得克薩斯加入美利堅合眾國,這使墨西哥感覺蒙受了巨大的羞辱,然而美國的胃口還不止於此:同年11月美國總統特使前往墨西哥城洽談購買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亞等地的事宜,但遭到墨西哥方面的拒絕。駐守美墨邊境的扎卡里·泰勒隨即率軍西移150公里,駐紮在得克薩斯人主張的邊界格蘭德河旁。而墨西哥方面則堅持認為奴埃斯河才是合法的美墨邊界,美軍在格蘭德河的行動屬於侵略行為,於是在1846年4月26日一支墨西哥軍隊針鋒相對地越過格蘭德河並擊敗一支美國先遣部隊,導致16名美軍士兵的傷亡。美國方面將這一行為解讀為墨西哥對美國領土的入侵行為,5月13日美國參議院以40票對2票、眾議院以174票對14票通過了對墨西哥選擇的決議,美墨戰爭正式爆發。

戰爭開始後美軍從三個方向入侵墨西哥:在緊鄰得克薩斯的墨西哥東北部地區扎卡里·泰勒率領的美軍佔領了蒙特雷,但隨即遭到墨西哥方面桑塔安納將軍率領的部隊阻擊。在今天新墨西哥州的土地上斯蒂芬·卡尼率2500美軍佔領聖菲,在與當地州長進行短暫談判後以美國政府的名義宣佈吞併新墨西哥地區。隨後卡尼分出部分人馬支援泰勒,另一部分部隊則前往加利福尼亞,以美國政府的名義接管了此前由當地的美國移民建立的熊旗共和國。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這兩路人馬活躍的地區在今天基本都已位於美國版圖之內,最遠只到今天的美墨邊境一帶,而由溫菲爾德·斯科特率領的1.2萬美國遠征軍則直接在位於墨西哥南部的韋拉克魯斯港登陸,然後沿著殖民時代西班牙人修建的“皇家公路”直撲400公里外的墨西哥城。此時墨西哥的主力部隊都集中在北部邊境同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交戰,面對突如其來出現在自己後方的美軍一時間有如神兵天降之感。直到1847年9月12日墨西哥才集中3000多名士兵在首都近郊的查普特佩克城堡迎擊3000多名美軍,結果墨軍戰敗潰逃。當時駐守查普特佩克城堡的墨西哥軍隊中有大約100名10到16歲不等的軍校學員,當墨西哥正規部隊潰散後他們仍堅持作戰並付出了陣亡6人的代價,直到戰爭的最後時刻15歲的炮兵士官生胡安·埃斯庫迪亞為避免要塞上的墨西哥國旗被美軍繳獲將國旗裹在身上跳崖自盡。至此墨西哥城的門戶完全洞開——9月13日斯科特率領的美軍佔領了墨西哥城的憲法廣場,墨西哥首都淪陷。

這時的墨西哥已處於亡國的邊緣——包括首都在內的一半以上的國土都被美軍佔領,如果美軍進一步擴張,顯然墨西哥也是無力抵抗的。事實上美國國內當時也的確湧現出兼併整個墨西哥的呼聲,而墨西哥國內的反對派政治勢力見墨西哥政府落敗後甚至向斯科特提議:讓美軍留下來駐守墨西哥。由此看來:這時正是美國吞併墨西哥的天賜良機,那麼美國為什麼沒這樣做呢?這是因為這時美國如果要吞併墨西哥儘管有很多有利條件,但同樣有不少不利因素:

此時身為世界霸主的大英帝國面對正日益興起的美國已有所警惕,在加拿大、俄勒岡等地美、英之間糾紛摩擦不斷,如果美軍大舉南下,萬一同英國再爆發衝突將導致美國本土的軍力不足。

在美國國內北方自由州和南方蓄奴州之間的矛盾日積月累,已發展到爆發內戰的邊緣,如果兼併了整個墨西哥,那麼是設為自由州呢?還是設為蓄奴州呢?無論如何操作都必將影響到南北雙方的實力對比,必將進一步激化美國國內南北方之間的對立情緒。

查普特佩克城堡中儘管美軍贏得了慘勝,但也看到了墨西哥人的抵抗意志,如果美軍貿然踏上這塊自然環境、歷史文化都和美國迥異的土地,那麼極有可能陷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1848年2月美國同墨西哥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和約》:墨西哥將北部236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給美國,割地之後的墨西哥剩下的國土面積只有197.3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美墨戰爭使墨西哥喪失了55%的國土。美國則在這些新獲得的領土上成立了得克薩斯、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州。1853年南卡羅萊納州議員詹姆斯·加茲登又向當時的墨西哥總統桑塔安納提出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索諾拉、奇華華、新萊昂、科阿韋拉、塔毛利帕斯五個州以及下加利福尼亞半島,重新以馬德雷山脈作為美墨邊界。這一提議被桑塔安納決絕,但在美國政府的強大壓力下桑塔安納最終還是同意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2.3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今天的美墨邊界正式定型。然而令美國意想不到的是從墨西哥獲得的領土大大加強了南方種植園主的實力,加深了國內南北方之間的對立情緒並最終間接誘發了南北內戰。

今天的墨西哥就領土面積而言是世界第14大國,GDP排名是世界第11位,被世界銀行列為中高收入國家。儘管如此依然飽受貪腐、販毒等問題的困擾,以致於網上出現了這一的段子:當墨西哥偷渡客挖地道潛入美國時憤恨地說道:“為啥當年該死的美國佬就沒把墨西哥給吞了呢?”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其實,在美墨戰爭之前,美國國內是一直有吞併墨西哥的呼聲的,而且還相當不少。美國的開國元勳約翰·亞當斯早在1787年就公開宣稱:美國“命中註定”要“擴張到全球的四分之一的北部(北美洲)”。1811年時他又說:“上帝似乎已經預定整個北美大陸要由一個國家的國民定居,他們說同一種語言,信奉同樣的宗教和政治原則,習慣於相同的社會習俗”。1823年4月28日,亞當斯在致駐西班牙公使休·納爾森的信中說:“自從我們成了獨立的人民,北美大陸應成為我們的財產這一點,就正如密西西比河必然流入大洋一樣,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規律”。

1846年1月3日,美國眾議員羅伯特·溫思羅普在國會提出:“我們的天定命運的權利是擴展到整個大陸”。1846年5月15日,《紐約日報》編輯斷言:“如果墨西哥人民一致要求加入聯邦,則我們的邊界會擴展到比格蘭德河(美墨之間的界河)更遠的地方”。1847年10月,《民主評論》雜誌說:“人民佔有領土是時代的偉大運動。只有北美大陸的每一英寸土地為美國公民所佔有,才談得上奠定未來帝國的基礎。”1847年11月20日,《紐約日報》編輯莫爾斯·貝克還說:“墨西哥戰爭將導致兩國的統一”。

美墨戰爭中,美國一度佔領了墨西哥包括首都在內的幾乎全部大城市,但為什麼最終沒有吞併整個墨西哥,而是坐下來和墨政府談判呢?主要原因還是吞不下來。

墨西哥北部,也就是德克薩斯以及後來美國從墨西哥割佔的地區雖然面積廣大,但人煙稀少,而且與南方之間缺少交通聯絡,聯繫並不緊密,且有不少美國移民已經站住了腳、形成一定的勢力。美國佔據以後無論是統治還是開發障礙都不多。但墨西哥南部就不一樣了,這裡的人口密度比北方要大得多,而且多為印第安人和西班牙移民,對美國並沒有多少認同感。因此,雖然各大城市都已失守,但墨西哥人並沒有停止對美國的反抗,僅1847年末,美軍就有2萬人在同遊擊隊作戰。

如果想佔領整個墨西哥,美國就將面臨戰爭長期化的問題。而那個時候的美國並沒有大規模的常備軍,美墨戰爭之前,美國陸軍只有不到1萬人,戰爭中依靠的主要是短期召募6-12月的志願兵,這大概也是美國民兵傳統的最後一次閃光。這些短期徵召的軍隊如果長期化,將給美國財政帶來沉重負擔,而且很可能造成軍心不穩。再加上這個時候北美地區的交通並不發達,橫貫美國的鐵路線還連影子都沒有,長期戰爭的話,後勤補給也很難負擔。

要知道,1848年的美國還並不算一個像樣子的工業化國家,國力並不算強。一旦戰爭長期化,不但要面對墨西哥的反抗,還要面臨歐洲列強的干涉。即使列強不直接介入,但完全可以讓整場戰爭拖得時間更長一點,成為美國的一個“慢性放血點”,這是美國完全不能接受的。

所以,綜合著盤算下來,美國人發現,還是見好就收才能利益最大化,於是就放棄了吞併整個墨西哥的企圖。


聯合防務


在美墨戰爭之後,墨西哥大半領土被美國侵奪,從此美國成為了美洲的霸主。在此之前,美國人搬出了“天命論”,認為美國統治美洲,乃是奉了上帝的旨意,你們墨西哥人豈能不服?可問題在於,美國人建國後,忽然發現美洲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美洲,這裡有安格魯撒克遜人,還有印第安人,也有很多歐洲和非洲的移民,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原本就和安格魯撒克遜人不在一個頻率。

單純以人種的因素來看,美國人的領土範圍,其上限只能是到達北墨西哥地區,而南墨西哥,或者說整個拉丁美洲,都不是安格魯撒克遜人的地盤,他們在那裡沒有勢力,更沒有實力。

美國人的“天命論”,就此縮水。原本上帝是要美國統治整個美洲,把整個美洲大陸都變成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部分,無論是加拿大還是墨西哥,無論是巴西還是阿根廷,都將成為被美國統治,這是美國人最初的想法。這種激進的擴張思想,曾經觸發了1812年的英美戰爭,但那次美國非常慘,不僅丟了首都,還被燒了白宮。

在1812年戰爭之後,美國人失去了統一美洲的條件。因為英國是世界霸主,在美洲的勢力不容小覷,如果英國不允許美國稱霸,美國自然是沒有半點機會的。比較幸運的在於,英國人在拿破崙戰爭之後,開始沉迷於實現歐洲均勢的計劃,俗稱“攪屎棍主義”。因此,英國人依然是無暇顧及美國,但美國也不敢再次入侵加拿大。

美墨戰爭在1846年正式開打,此時美國人的戰略目標非常明顯,也非常務實,那就是合併德克薩斯共和國,進而再吞併北墨西哥地區。這也就意味著,美國人並不想統治南墨西哥,那裡不是安格魯撒克遜人的地盤,更準確的說,是不屬於美國人的地盤。他們說著不同的語言,信奉不同的宗教(天主教),價值觀並不相同。然而,北墨西哥地區,無論是得克賽斯還是加利福尼亞,卻和美國人有著緊密的聯繫,在美國人眼中已經屬於“一家人”,後來也真的成為了一家人。

墨西哥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其手中的王牌,就是發動民族戰爭,以抗擊的美國的侵略。但是,美國人並沒有給墨西哥機會,在吞併北墨西哥後,美國人來了個大轉彎,放棄吞併南墨西哥的計劃。這讓墨西哥人很疑惑,既然你美國要幹壞事,為什麼不幹到底呢?其實,當時的歐洲人也很疑惑,他們也正想找機會教訓美國,比如說西班牙人,對美國非常反感,認為美國的對外戰爭,其矛頭就是直指西班牙,甚至有人認為美國遲早要侵略歐洲,鼓吹“美國威脅論”的不在少數。

然而,美國人並沒有膨脹,因為在此時,美國還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如果墨西哥真的找歐洲人求援,或許歐洲真的會組成聯軍殺入美洲,那豈不是要重演1812年戰爭的局面嗎?到時候不僅會丟掉到嘴的肥肉,而且也會失去其它的既得利益。再者就是,南邊的墨西哥人跟自己不對付,如果美國硬要鋌而走險,去侵略南墨西哥,必然激起強烈的反抗,美國的成本和風險,都將無限的擴大,甚至會深陷墨西哥戰爭的泥潭,最後拖垮整個美國。

最終,美國人選擇不吞併南墨西哥。


圖維坦


當年的美墨戰爭,美夷為啥不乾脆吞併全部墨西哥呢?我認為,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1.美夷還在對西歐殖民各國心存懼意
。墨西哥是當時美夷與西歐各殖民國家的戰略緩衝區,類似於中亞的阿富汗。拉美國家只是形式上的獨立國家,其內政外交,其實還要看英夷、法夷、西班牙諸夷的臉色而行事。若美夷滅了墨西哥,西歐諸夷要找它的麻煩。而美夷這廝,當時的實力,還沒有達到今天的世界首惡的地步。

2.墨西哥人民的強烈反抗。儘管美夷已經拿下了墨夷京師黑西哥城,但是墨夷人民不畏強暴,他們拿起了武器,痛擊入侵自己家園的美夷妖兵,美夷陷入了墨夷人民游擊戰爭的汪洋大海。當時的美夷,工業化尚未完成,南北分裂的徵兆已經是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美夷保留了四成的墨夷,直到今天。(圖片來源於網絡)


孤獨的人209381559


對於美國人來說它吞併墨西哥的現如今的新墨西哥州的土地原因很簡單,也很明確,第一,為了他的西部大躍進,打通一條完美的通道,第二就是贏得太平洋的出海口,尤其是現如今美國在。西部的幾個重要的太平洋港口城市。

美國人是一個很重視利益的國家,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直奔利益主題過去的他不會跟你繞那些有的沒的,當時美國總統林肯簽署一份土地令,你美國的一個家庭繳納了相應的稅金,很便宜,這個稅金很低,你就可以在西部圈定一塊兒地,這個地方歸你耕種種植了幾年以後,這塊土地就歸你所有了國家就把這塊土地相當於另類的送給你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麼一塊土地,如果連根草都不長,連牛都養不了這土地,你拿了之後就算你繳納了相應的稅金,你也拿不了,而新墨西哥州本身還有點草,西部牛仔就這麼來的,在美國的中堡這個地方地勢比較高,所以地下水比較豐富,但是過了新墨西哥州到美國跟墨西哥之間邊界的話那全是沙漠,美國要這塊土地也沒用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搬遷過去的居民發現我在這兒,我圈定土地之後我沒辦法耕種,政府過來驗收成果,說我啥時候都沒幹,然後這塊土地又收回去了,我之前繳的那點錢,我白交啦,你說我冤不冤,我還不如到其他地方去找塊能夠用的土地。

所以每個人都這塊土地,也就是美國和墨西哥之間交界那個地帶。興趣不大,這個東西我不要。

另外,美國人的信仰跟墨西哥人的信仰並不一樣,美國人更多的是來自於英國的信仰體系,而墨西哥人主要是受來自於西班牙的影響,這兩個國家當初在海權爭霸的時候,二者可以說是水火不容,加勒比海盜四里面出來的。英國國王就曾經對西班牙國王的信仰,曾經批判的一無是處,墨西哥全國僅90%以上的人口全在墨西哥城。如果說美國再向前推進一步,把墨西哥城,或者說把整個墨西哥全部納入自己的麾下,信仰不同,最終會造成的結果就是這塊地區你要麼把它全部毀滅,要麼你就向他妥協。

所以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兒,這些人我不要了,我就要你那些沒有人煙的土地,這土地我自己用的舒服。

除此以外這個時候美國更加蛋疼的一件事兒就是他現在不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墨西哥在其他國家裡面是承認它有主權的,這一點英國自己都承認,如果說美國貿然地將整個墨西哥全部吞掉,那麼面臨的結果就好像戰國時期齊國滅了宋國,最後導致五國伐齊,這樣一樣的後果。

美國可以摸著自己良心問說你能夠對付得了英國,法國,德國等一系列歐洲列強一起的聯手嗎?光其中一個英國就敢把士兵開到他美國白宮去,美國要真的把這些國家全給得罪光了,那美國就不需要存在了。

所以美國人並不需要全部吞併墨西哥,他過來是有自己的目的,目的達到了,就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搞事情搞多了,最後會引火燒身。美國自己也懂這個道理,適可而止,美國人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從英國的手裡把世界霸主的地位攬到了自己手裡。


漩渦鳴人yy


1846——1848年美國對墨西哥戰爭,是歷史上強國欺負弱國的典型案例事件。墨西哥建國之初還是封建統治下的國家。到美墨戰爭爆發,墨西哥政權更迭頻繁。國內政治、經濟、軍事等都無法和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相比較。那麼美國為什麼會入侵墨西哥?為什麼美國沒有將墨西哥吞併?我們來了解了解。

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在國內生產上。南方種植園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棉花和菸草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隨著生產擴大土地不能滿足基本生產。美國人就看上了墨西哥這肥肉。托馬斯•傑裴遜等人認為美國大陸上西部是上帝自然賦予美國人的生存土地,上天註定美國要成為一個橫跨北美大陸的國家。美國人自認為是上帝賦予他們掠奪的權利。所以認為西部擴張是命中註定的。這就是美國的“昭昭天命”理論。



在兩國巨大的國家實力懸殊下,美國利用各種手段於1845年將墨西哥領土德克薩斯劃去自己的版圖。這就是強盜的行為基因。有機可乘的美國還甚至提出要用美元收購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兩個墨西哥領土。墨西哥忍無可忍只能放話,想要我的領土只能以戰爭分高下。


墨西哥已經無路可退便於1846年向美國宣戰。在邊境衝突中,美國受到攻擊。1846年513號,美國國會正式對墨西哥宣戰。美國海軍、陸軍協同作戰。面對訓練有素的美國士兵,墨西哥方面士兵的組成都是一些沒地的農民。

加利福尼亞在內部美國人的瘋狂發動起義,最終在美軍的支持下,落入美國手裡。墨西哥軍隊在保衛墨西哥城內損失慘重。兩軍在墨西哥的郊外城鎮墨西哥痛擊美軍。此時的墨西哥已經無力和美國對抗。

1847年墨西哥領導人要求兩國進行談判,其實墨西哥是利用這機會修整軍隊,來和美軍最後的決戰而已。

然而墨西哥已經抵擋不住美軍的攻勢,美軍領導人也知道,它們發動戰爭不是為了消滅墨西哥,而是讓墨西哥進行西部地區的談判。

1848年美國、墨西哥簽訂了條約《瓜達盧普——伊達爾戈條約》。最終墨西哥承認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劃去美國版圖。墨西哥也得到了美國給的一千五百萬美金,作為補償。美國的版圖因此增多了許多。

美國發動侵略墨西哥戰爭,直接原因是南方種植園土地資源滿足不了基本生產,“昭昭天命”理論為此也有推波助瀾作用。

美國那時北部地區和南方奴隸制地區也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北方加拿大英國殖民者也想插足美國。但美墨戰爭前夕雙方已經簽署合約。這樣美國才能不受來自英國的壓力,這也是墨西哥認為如果和美國開戰,北方的英國就會插手,加上美國南方奴隸制的起義,美國必然崩盤。可是墨西哥還是算錯了算盤。

因此,美國目標只是西部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地區。它們目標已經達到了,所以沒有必要吞併墨西哥。

才學疏潛,如有遺漏請多多指教


歷史共勉之


1846年美國墨西哥戰爭,戰爭的起因是美國經濟軍事力量強大之後必然的擴張需求,最後以美國勝利告終,美墨和談並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條約規定:墨西哥的格蘭德河以北全部權利讓與得克薩斯,割讓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亞給美國,美國同意支付1500萬美元並承擔美國公民向墨西哥政府索取的325萬美元的賠償要求。美墨邊界線劃在沿格蘭德河到新墨西哥以南由此向西河西北,沿希拉河和科羅拉多河並由此沿上,下加利福尼亞線直到太平洋。個人分析美國沒能全面侵佔墨西哥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美國需要顧及當時國際形勢。國際上,新興的美國外部環境並不寬鬆,歐洲強國的敵視與包圍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英國也與美國有一些嚴重的爭執,1844年前後兩國之間爆發了一些小衝突。

二是美國國內形勢所迫難以為續。南部奴隸主懷有擴張奴隸制,從而在政治上維護和擴張奴隸制的意圖,而北方資產階級則力圖限制和反對奴隸制的擴張。更傷美國人腦筋的還有沉默的經濟和嚴峻的財政,經濟上對外依賴程度大,需發展自主經濟,財政上要償還獨立戰爭期間的債務,也需要發展國內經濟。加上,戰爭令美國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死亡13283人(傷病而死者11550人),傷4102人,耗資9750萬美元。

三是墨西哥人民的頑強抵抗。在首都墨西哥城淪陷後,墨軍仍在全國各地與美軍激戰。尤其是墨西哥人民在美佔區堅持展開游擊戰,使美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僅1847年2月一次伏擊便打死美軍300多人。10月,游擊隊又奇襲普韋布拉,擊斃美州長,殲守軍大部。美軍進行了殘酷鎮壓,但仍無法撲滅人民反抗的烈火。1847年末,美軍有2萬人在同遊擊隊作戰。


朝夕漁魚


美國對墨西哥的種族歧視

根據資料顯示美國之所以沒有佔領墨西哥全境,是因為美國對墨西哥黑人之間的種族歧視(大家都知道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因此美國只佔領了墨西哥人口稀少的領土,把人口密集的地方留給了墨西哥,當然美國也考慮到了領土管理對世界的影響。

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存在嚴重的種族和信仰問題,因此他們認為墨西哥不可以加入美國的民主制度,美國攻打墨西哥獲勝後再次因為種族問題沒有全部佔領墨西哥,這也為墨西哥保留一絲餘地。


美國與墨西哥戰爭的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