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風「公轉鐵」,鐵路貨運能否穩增向好?

點擊右上角【關注】卡友凝聚地頭條號,私信回覆“禁區查詢”,【貨車寶】為你精準導航,避免違章罰款,降低運輸成本。

8月14日10時18分,一趟編組10節運載99輛商品汽車的貨運班列,緩緩駛出哈爾濱新香坊國際集裝箱中心站,將於11小時後到達目的地牡丹江站。這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開行的首趟商品汽車“公轉鐵”貨運班列,破解了高寒地區商品汽車長距離公路運輸難題。(8月14日新華網)

迎風“公轉鐵”,鐵路貨運能否穩增向好?

這是公轉鐵的又一次成功的實踐,意味著鐵路貨運正迎來史無前例的機遇。如今,國家已經下定了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的決心,會有更多的大宗貨物由公路運輸轉向鐵路及水路運輸。

公轉鐵與中央政策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今年7月2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交通運輸部負責人透露,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公轉鐵將是運輸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鐵路運輸除了具有運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受氣候因素影響小的特點外,還具有節能環保的優勢。在“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的國家政策指導下,汙染防治、環境整治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

據報道,同等運量條件下,鐵路、公路和航空運輸的能耗比為1:9.3:18.6,鐵路能耗低、汙染小的特點更加適合大宗貨物運輸。

迎風“公轉鐵”,鐵路貨運能否穩增向好?

既然,鐵路貨物運輸具有諸多優勢,為何卻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逐漸失去了大宗貨物運輸市場?貨車寶導航認為這並不是偶然,首先,運輸環節中“最後一公里問題”一直困擾著承運人和託運人的合作,鐵路運輸固定在鐵軌上路線有所限制,很難像公路一般實現“門到門”的服務。

加之近年來國內快遞行業的迅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公路運輸發展,這些都是導致鐵路貨運量隨之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相當一段時間裡,鐵路部門的服務態度也被人詬病,鐵路在公司制改革的初級階段,心態上未能及時從“鐵老大”調整為“店小二”,臉難看、門難進、運能不足,車皮難請等問題的存在,也是鐵路失去運輸市場的原因所在。

迎風“公轉鐵”,鐵路貨運能否穩增向好?

如今,多式聯運的發展,讓鐵路貨物運輸中“最後一公里問題”迎刃而解,不斷有公鐵聯運、水鐵聯運、空鐵聯運的報道出現各大新聞媒體的醒目位置,多式聯運已然發展為一種趨勢。

另外,中國鐵路進入高質量快速發展階段,高鐵、動車的優質服務獲得了肯定,產業發展服務升級。鐵路部門的服務心態隨著發生改變,從“等客(貨)上門”到“上門攬客(貨)”,鐵路服務日益向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