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59式坦克寶刀未老!服役近60年背後的原因

坦克作為陸軍突擊兵器地位舉足輕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更是一舉成名,成為陸軍中的主導地位。而我國坦克起步比較晚,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參考蘇聯T-54A中型坦克仿製出的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59式中型坦克其實用性高。但其服役六十年卻沒有退役成為大家的疑惑!

大國重器,59式坦克寶刀未老!服役近60年背後的原因

作為我國仿製大量裝備的一種中型坦克,59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34噸,乘員4人,最大時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門100毫米線膛炮,戰鬥射速每分鐘7發,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2挺7.62毫米機槍,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駕駛 。車體首部和側面的裝甲較厚,炮塔成流線型,具有良好的抗彈能力。坦克具有較強的火力,裝甲防護和機動性能良好,重量較輕,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維護方便。

大國重器,59式坦克寶刀未老!服役近60年背後的原因

59式中型坦克坦克的出現不僅僅是實現了中國國產坦克零的突破,還一舉使我國裝備的坦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更是其意義非比尋常!更是開創了59系列坦克這一龐大的武器家族!該坦克於1959年開始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在1979年第一次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實戰中更是大放異彩,表現出眾!59式經受住了戰火考驗,特別是在防護性能方面表現出色,比起62式坦克,59式在面對越軍大量單兵反坦克武器時展現出更強的生存能力。

大國重器,59式坦克寶刀未老!服役近60年背後的原因

不過由於59式火控系統簡陋,缺乏防火抑爆系統等缺陷也暴露無遺,隨後59就開始進行了改進,出現了加裝激光測距儀、方便夜間行駛的紅外大燈和偽裝天線的59-1式。接著又出現改裝105毫米線膛炮,加裝自動火控系統、防火抑爆系統和跳頻電臺的59-2式,性能更是有了大幅提升。以及換裝更大馬力發動機59-3式沒有量產服役。而69式、79式坦克其實就是59式的換代升級版。此後更是進行一系列的改進:除了自己裝備的改進型號,還在59式底盤上進行了多種改進,衍生出了多種外貿型59式,而且因為這一系列的改進之後,使得59坦克久經不衰。

大國重器,59式坦克寶刀未老!服役近60年背後的原因

其次,由於我國沒有太多經費去造更多類似96式和99A式主戰坦克,短時間換掉200多輛59式,基本沒有可能。而且目前,我國周邊國家陸軍裝甲力量並不強大,我國現有的96式和99式性能算得上世界一流水平,可以完爆其他國家,所以沒必要換!也就在8月12日,央視播出的《加油!向未來》的節目中,關於坦克穿甲彈的內容,一發穿甲彈,瞬間貫穿十層鋼板,而節目中的坦克正是魔改的59式。相信所有看過視頻的人都震撼,為大國重器點贊,厲害了,我的國!

雖然軍迷經常調侃我國裝甲武器為“五對負重輪”,但是59式在目前還是大量裝備我國陸軍,成為經久不衰的武器!恐怕要等到新生力量出現後其才走下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