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強大腦是如何誕生的

1

在遠離長安4000多里的交趾(今越南河內),王勃生活了幾個月,那是他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刻,

南國風景一旦為北方人所熟悉,也是有獨特魅力的,

每天傍晚,氣溫稍降,他會去向剛下班的王縣長請安,懇切地說,“父親大人,我想和你去吹吹風”,

話還沒說完,父親會主動牽他的手,

這個人世間最普通不過的動作,卻讓王勃眼眶溼潤。

他牽著父親的手,走遍了交趾縣的大街小巷,

有時候,他們會在路邊攤小酌幾杯,趁著酒意,回憶過往,唏噓不已,

所有的不快和芥蒂,已經煙消雲散。

……

他一度很迷失,覺得成功,就是寫出百萬加爆文,就是靠近權力,獲得擢升,

他一度心高氣傲——對文字獨特的把握能力,歷來是王家子弟與生俱來的敲門磚,作為王氏家族第N代傳人,“神童”這個代號讓他很是膩味,

王勃想做的事情,很有挑戰性,那就是在仕途上、文學上抵達新的高度,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以,他很早就踏足社會,像個著急的瘋子一樣,不停地拜訪劉祥道、皇甫常伯等文壇前輩,

只有一個目的,藉助那些前輩,儘快在江湖上闖出名氣,

包括他出版的那本挑戰大咖顏師古的專著《指瑕》,也是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效果也很明顯——由於他夠有才,夠努力,很多人願意為他打CALL,助他成名上位,

後來,就連深宮裡的唐高宗也看到他的文章。

唐朝最強大腦是如何誕生的

2

高宗李治,大家已經很熟悉了,他是當時天下最大的BOSS,武則天的老公,

但他還有一個身份鮮為人知——他是一個狂熱的文學愛好者,

他對大唐文壇一直很不滿,登基以後這種感覺更為強烈,

唐替代隋後,政治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各行各業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GDP連年飆漲,

然而文壇很不爭氣,瀰漫著梁陳餘風,流行的還是宮廷應制詩歌,

試問,以大唐這樣的盛世,怎能沒有偉大的作品和作家?

他已經批了文化部門很多次了,那些幹部只會撓頭,

天下還活著的作家,就沒有幾個能拿得出手,

當看到王勃託人呈送的《乾元殿頌》《宸遊東嶽頌》等文章時,他感到一股清新的風拂面而來,忍不住想多看兩次,不由得連連驚歎,“天才啊天才!”

有當朝皇帝和一眾文人的加持,王勃果然爆紅,連剛出爐的麻辣小龍蝦都沒有他紅,

很快,16歲的王勃就通過科舉考試,成了大唐最年輕的公務員,

無數讀書人開始驚訝、懷疑、佩服、仿效、嫉妒,有的人還故意使絆子,

他身上的壓力陡增,

畢竟,他還只是個大孩子,承受不了那麼多,

他的才華和內心與周圍的世界產生強烈衝突,沒幾年,就在官場惹了一身騷,

官場,文章,畢竟是兩回事,

最令他不安的是,他連累了自己的父親王福疇,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種內疚和慚愧很關鍵,它直接導致了唐朝最強大腦的誕生。

3

交趾縣某小茶館,天下小雨,王勃在陪父親喝普洱茶,

“勃勃,今後有什麼打算?”王福疇呡了一口茶,問兒子,

“父親大人,對官場我已死心,我打算曆遊天下,做一個浪跡江湖的無業遊民,交一些真正的好朋友,寫一些真正的好作品,”王勃作了個揖。

“只有在經歷一些事以後,才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他的眼圈紅了,“能跟最親的人在一起,就足夠了,”

整整8個月後,他才戀戀不捨地離開父親,開始向北返程。

他知道,自己又要回到那個渾濁的世道,面對那些他不想面對的人和事,

但他不知道,自己幾個月前在南昌即興創作的那部作品《滕王閣序》已刷遍大江南北,

當時是九月九日重陽節,他正在前往交趾的馬車上,短暫在南昌停留了幾天,

恰逢南昌都督閻伯嶼大宴賓客,順便舉辦詩會,

老閻的本意是讓女婿在詩會上一展才華,可是無意中卻成就了王勃,點燃了大唐文學之火,

王勃是一個文字瘋子,看到詩會,一時技癢,去秀了一手,

這一秀,便是千年的經典。

唐朝最強大腦是如何誕生的

4

這部神遊太虛的作品,是他一輩子的顛峰,也是盛唐文學開山之作,

即使對於中國古代文學而言,也是數得著的神作之一。

大唐境內的讀書人,如果不知道這部作品,都不好意思出門喝酒嘮嗑,

但凡識字之人,有空都要朗誦幾句,

人們從這部作品裡,看到了一個天才作家豐富的內心,那種詭奇的想象,根本不象來自地球人,

暫不說文中最著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連最後概括全賦內容的幾句詩,也是驚天地、泣鬼神,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安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文章由洪州(南昌)的地勢、人才寫到宴會,從宴會寫到人生際遇,既有屈原的浪漫,也有曹操的悲嘆,

如果作者沒有豐富的文學、歷史、天文、地理、哲學、美學等學科背景,很難寫得出來,

引人注意的是,文中類似“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的字句比比皆是,

這說明,他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以前,他根本不是這樣的,他的想象幾乎把他的肉體也帶到了外太空,

這個楞頭青,現在終於從天上回到大地,

滕王閣,正是見證他褪變和化蝶的地方。

5

對文字有神奇感應能力,對一個人來說是天賦,王勃把這種天賦變成了天職,

天賦與天職是不一樣的,天賦代表一個人可以躺著享受光榮,接受膜拜;天職是一種責任,更代表主觀的努力,

別以為天才就可以不努力,就可以隨便寫出傳世之作,

王勃的文字,不管繪景記事,還是描摹內心,總能做到恰到好處,就象一位知名評論家講的,“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

但天才的苦與痛,哪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德國著名音樂家舒曼說,人才進行工作,而天才則進行創造;愛因斯坦說,勤奮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為了創作出佳句,王勃經常失眠,年紀輕輕就患上了嚴重的偏頭痛,

他酷愛打腹稿——寫作開始的時候,他總是愛喝點小酒,然後倒頭大睡,起床後提筆“唰唰唰”,一氣呵成,一字不改,

有誰能算出,這個過程中,他死了多少腦細胞?

天才STYLE,有時候就是作死STYLE,

唯此勤奮,他才最終成為初唐“四大天王”之首。

6

公元676年某日,盛夏的北部灣,風高浪急,

那天發生了一件影響中國文字史的大事,

風暴之中,一艘客輪發生了側翻,

水性好的乘客,還能多堅持一會兒,水性差的,只撲騰幾下就消失了,

王勃就是這艘客輪的乘客之一,船票號9527,

他很幸運,被一艘途經的貨船救起,

鬼門關前,他經歷了幾個小時的掙扎,

溺水一瞬間,他急促的記憶閃過了生命的幾個片斷,

他想起了父親,雖然老人已經原諒了他,但看到老人叢生的白髮,他還是不能原諒自己,也許自己還會在有限的生命裡作無限的懺悔;

他想起了老杜,很多人說他那首離別詩寫得好,沒有慣常的哭哭啼啼,只有闖天下的豪情。他想說,老杜是他一生最好的朋友,離別之時,他也想哭,但他將眼淚深藏在心底,把祝福灑給了時光和大地;

他想起了沛王,被趕出王府後,沛王覺得對不起他,多次找人聯繫他,但他拒絕回去,因為他更喜歡巴蜀風光,感到民間才是自己的歸宿,匯入人群的快樂感和安全感,讓他畢生難忘;

他的胸腔裡積滿了海水,但他還有意識,在船員們打開急救包,對他採取緊急措施的時候,他居然還有空回憶自己的若干詩作,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哀樂不同而不遠,吉凶相反而相襲;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共問寒江千里外,徵客關山路幾重。

……

最後時刻,他的最強大腦,仍然在工作中,

如果可以,我真的還想再活五十年!

PS1:

後天就是父親節了,之所以這幾天發王勃的文章,是因為,囚徒認為《滕王閣序》就是一篇向父親表達愧疚的文章,他想用這篇文章向父親王福疇傳遞一個信息,“兒子已經長大了”。

可是,長大的同時,也成熟了,甚至世故了,圓滑了。這也是王勃內心矛盾之處。

PS2:

據說現在公號文章的打賞已經沒有什麼障礙了,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按下面的“喜歡作者”就可以了。

唐朝最強大腦是如何誕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