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智慧:防不勝防的連環計!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一個很有故事性的人物,他一個人改變了或者說影響了春秋晚期的政治格局,他的智謀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伍子胥的前半生用來報仇,後半生用來報恩。報仇方面,他藉助吳國軍隊殺入楚國,對楚平王進行了掘墓鞭屍;報恩方面,他幫助吳王闔閭建立霸業,又因為忠於國家,被賜自盡!

說說伍子胥為了實現自己報仇的理想,是怎麼幫助公子光出謀劃策,殺掉吳王僚的!這一段實在是看成教科書式的暗殺計劃!

歷史智慧:防不勝防的連環計!

第一步,找到一個有膽略的敢死之士,人選就是專諸。這個好解決,專諸是伍子胥的好朋友,再加上公子光禮賢下士,捨得花錢,專諸很痛快的答應願意捨命陪君子!

第二步,為專諸製造機會,能夠接近吳王僚。 吳王僚作為一國之君,平日護衛森嚴,刺客很難近身。於是他們抓住吳王僚喜歡美食,尤其喜歡吃烤魚的這一特點,對專諸進行烤魚手藝的突擊特訓,短短三個月時間,專諸就成為了一流的烤魚大師!這一靈感來自於專諸的名言:夫魚在千仞之淵,而入魚人之手,以香餌在也!

第一、二步,相對簡單,我在前文已經詳細闡述其中的謀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

第三步,講吳王僚的核心骨幹從其身邊調離,此為調虎離山之計。伍子胥提醒公子光,不能只把眼光侷限在殺掉吳王僚這一點上。還要考慮,即使順利殺掉吳王僚,他的核心骨幹如果在朝,很難讓他們乖乖歸順,他們勢必會造亂。當時吳王僚的核心骨幹有他的叔叔延陵季子,他的兒子公子慶忌,他的兩個弟弟掩餘和燭庸。這些人都很有實力,延陵季子在吳國是德高望重,公子慶忌武力值極高,掩餘和燭庸則手握兵權。因此必須在暗殺時,確保吳王僚的核心骨幹都在國外,不在吳王僚身邊,確保吳王僚相對孤立的局面。

歷史智慧:防不勝防的連環計!

第三步是整個暗殺計劃的關鍵點和難點!因為第一、二步,都是從自身方面準備的,這個相對來講好把握,做起來會比較順利。第三步,是要憑智謀去孤立吳王僚,這是從對手方面做準備,這裡面變數比較大,一方面自身要想出一個絕妙的計劃,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機會。

機會很快就出現了。楚平王因病去世,聽聞消息的伍子胥痛徹心扉,因為他失去了手刃仇人的機會,讓楚平王得以壽終正寢!仇人已死,但仇恨依然在,伍子胥還是心心念念要殺回楚國,報復楚國王庭!伍子胥一夜無眠,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一個絕妙好計,有可能實現第三步計劃!

伍子胥找到公子光,讓他建議吳王僚趁著楚國新喪,國君年幼,大臣無良之際,發兵攻楚,乘勢稱霸諸侯!

公子光說,這事聽上去對吳國挺靠譜,可是跟我們的第三部計劃貌似沒啥關係啊!一方面,吳王僚打了勝仗,勢力更大了,我們的計劃就更難實現了!另一方面,吳王僚如果派我當將軍出征,我們就沒機會動手了啊!

伍子胥說:1、公子您假裝騎馬摔傷了腿腳,大王必然不會派你為將;2、公子您推薦掩餘和燭庸為將軍,再建議派公子慶忌出使鄭國、衛國,向兩國徵兵,共同伐楚;3、最後再以考察晉國動向為由,建議延陵季子出使晉國。吳王僚好大喜功,眼見有可能建立霸業,肯定疏於防範,聽從您的建議。等這些骨幹力量離開吳國,我們就找機會動手幹掉吳王僚,到時您大位已定,他們也是有家難回啊!

歷史智慧:防不勝防的連環計!

公子光大喜過望,依計行事。這當中還有些波折,不過最終吳王僚還是落入圈套,真的按照公子光的建議,把自己的四大護衛全都派出去了!

機會來了!

第四步,把吳王僚引出王宮,引誘到自己家裡,佈下埋伏做掉他!公子光找到吳王僚,繪聲繪色的說自己家新來了個烤魚大廚,烤的魚那是美味無比,吃了讓人回味無窮,說著露出一副哈喇子直流的表情。誠心邀請大王光臨寒舍品嚐!

吳王僚生平就好這一口,一聽公子光這番生動的描述,也是哈喇子直流,當場痛快的答應了!

吳王僚不可謂不小心,他把從王宮到公子光家的路上佈滿了士兵,在公子光家裡也是層層護衛,自己穿了三層護甲!上菜的廚師,都只穿著褲衩以防攜帶兵刃。殊不知專諸早有準備,他把削鐵如泥的匕首魚腸劍藏在烤魚的肚子裡,趁上菜時,拿出匕首,一劍將吳王僚斃命!

伍子胥終於幫助公子光殺掉了吳王僚!這一系列的計謀,真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戰國四大刺客,從刺殺行動計劃的完整性,系統性,合理性上,專諸刺王僚都是最高級的!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提煉一下幾點。

1、學會目標細化!最終目標是公子光奪取吳國爭權,穩定的坐上王位。要實現這個大目標,先要實現把吳王僚趕下王位,以及讓吳王僚的核心骨幹們不對自己形成太大的威脅。實現把吳王僚趕下王位的目標,有很多種辦法,可以製造內亂,大舉攻殺,可以把他驅逐出境,可以暗殺,從中選擇代價最小,可行性最高的方案,我們知道公子光選擇了暗殺(想一想為什麼?)!實現讓吳王僚的核心骨幹們不對自己產生威脅的目標,同樣有暗殺,有明殺,有驅逐幾種方案,我們知道,公子光最終採用了調虎離山,然後永久驅逐的策略(想一想為什麼)?要實現暗殺吳王僚的目標,就要去尋找一個勇士,併為他製造接近吳王僚的機會。接近了吳王僚,還要保證一擊必殺,必須給刺客準備一把削鐵如泥的兵器。為了便於隱藏,兵器還不能太大。

你看,通過這種以終為始的推導,通過將目標細化,看似難以完成,難以入手的大目標,變得有章可循了。起碼,可以著手準備匕首,尋找勇士了!

我們很多時候面對大目標有畏難情緒,就是因為我們總是盯著大目標,想著一下子完成,這給了我們太大的難度和壓力。學會目標細化的思維,我們就能從簡單的做起,實現一個個小目標,最後的大目標也就順理完成了!

2、做計劃要從自身和對手兩方面考慮。自己有什麼資源,有什麼優勢,能做什麼準備?對手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怎麼揚長避短,怎麼利用對手的劣勢,怎麼消解對手的優勢,怎麼利用局勢的變化為自己增加優勢?伍子胥做計劃的時候充分考慮了敵我雙方的情況。把自身的優勢激發到最大,想辦法消解對方的優勢,抓住對方的弱點,一舉成功!

3、勝可知而不可為。這是孫子兵法中的名言。勝可知,在於充分在自身方面做考慮,

不把自身的弱點展示給對方。做好充足的準備,先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可以看到,自始至終,這個計劃裡,沒有讓公子光和伍子胥置於險地,他們都沒有暴露出自己的戰略意圖,他們一步步的繼續實力,做著準備,繼續勝利的態勢!這也是他們選擇暗殺計劃的根本原因,即使暗殺失敗,也是犧牲專諸一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不可為,是充分考慮敵人的因素。如果吳王僚沒有喪失理智,沒有全部派出核心骨幹,那計劃就不能實施,即使派出了全部骨幹,吳王僚處於安全考慮,不肯赴宴,也會免於一死。所以,勝利的要素很大一部分是在對手身上。自身做了再充分的準備,如果對手沒有暴露的弱點,我們也沒有機會出手!

所以勝可知而不可為!

歷史就是這麼有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