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工作報告看未來人力資源行業布局

民生問題是國家一直重視的問題,政府的很多工作報告中多次都強調了民生問題。

本期推文探討如下話題:

1、 擁抱互聯網+人工智能,實現行業升級

2、參與國企職工多元化安置+多渠道就業

3、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合規性要求成硬指標

4、五險一金降比例有空間+偏區域化

5、人力資源諮詢服務成為延伸需求

6、側重人才服務+拓寬人力資源流動性服務能力

7、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縱深服務內容

8、積極參與特定人群的人力資源服務

9、搶佔“一帶一路”人力資源服務

10、互聯網+就業,法律規制還不明朗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未來人力資源行業佈局

一、擁抱互聯網+人工智能,實現行業升級

大數據發展行動=智能產業+智能生活+智能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業應當利用大數據,由傳統的人工服務,升級為線上服務,然後再升級為智能服務

擁抱新技術,擁抱人工智能,不意味著每個人力資源公司自行去開發新技術,而應當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合作,實現數據與技術的有效銜接

“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二、參與國企職工多元化安置+多渠道就業

“去產能+國企職工安置”是國有企業今年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壓力,而國企職工安置核心是“工作安置”,而去產能情形下,國企內部系統的“工作安置”屬於空談。

應當將“安置職工”作為“人力資源”,通過與第三方人力資源公司的合作,實現體制外的充分就業+體制能的最低保障服務

“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加大“殭屍企業”破產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

三、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合規性要求成硬指標

政務信息互聯互通=政務信息的互通+企業信息在政府部門之間的互通,即政務數據共享,沒有信息孤島。在此背景下,政府監管簡單化、數據化、透明化、凡是不符合數據要求的均會成為運營“硬傷”。

“大力推進綜合執法機構機制改革,著力解決多頭多層重複執法問題。加快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打通信息孤島。”

四、五險一金降比例有空間+偏區域化

坊間反映的降五險一金繳費比例,還有一定的空間,但是壓力很大。在建立養老保險金中央調劑制度下,“階段性或區域性降比例”會成為可能。

“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繼續階段性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未來人力資源行業佈局

五、人力資源諮詢服務成為延伸需求

2018年人力資源的諮詢服務在國企和事業單位會成為硬需求,主要是職工安置、裁員、薪酬服務等。挖掘區域內的客戶需求,與第三方外部公司合作可以作為延伸需求。通過挖掘人力資源諮詢服務,能夠延伸其他人力資源服務需求。

1、“殭屍企業”破產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

2、“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採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

3、“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

六、側重人才服務+拓寬人力資源流動性服務能力

人力資源自由流動的大數據管理、社保服務、結算服務、檔案管理、職稱管理等會成為需求

;技能人才的第三方人才激勵機制,也可以做思考,而外國人才的服務成為高端、優質業務。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流動,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華綠色通道。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七、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縱深服務內容

基於國有企業服務產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還有機會,可以作為人力資源公司縱深服務的方向

“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優化重組和央企股份制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持續瘦身健體,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未來人力資源行業佈局

八、積極參與特定人群的人力資源服務

針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城鎮化人員、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外出務工人員的個性化服務應當積極參與,形成與多部門合作的人力資源產業生態。

1、“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

2、“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今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人,要加強精細化服務、人性化管理,使人人都有公平發展機會,讓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3、“今年高校畢業生820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促進多渠道就業,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

4、“紮實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加大對殘疾人等就業困難人員援助力度。”

5、“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範圍,把基層醫院和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等全部納入。”

6、“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範圍。”

九、搶佔“一帶一路”人力資源服務

“一帶一路”是中國模式的輸出方式,而中國人力資源的模式如何走出去,如何以中國特色方式走出去,令人期待。

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

十、互聯網+就業,法律規制還不明朗

互聯網+新就業成為一種常態,但是這種常態的法律關係定性還在爭辯,爭辯過程中就是機會,參與互聯網+就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會成為“大蛋糕”。

“著力促進就業創業。加強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運用“互聯網+”發展新就業形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