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我們應該怎麼看待生命?|段永朝

《生命·覺者》系列,講述對生命解說最具多樣性的觀點

本期對象:段永朝

從歷史的角度,我們應該怎麼看待生命?|段永朝

段永朝:跨界思想家,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中國 “數字論壇” 的發起人之一,中國計算機學會的高級工程師。

他擁有三十年 IT 及媒體從業經驗,主持並參與多項大型企業信息化項目。不同於一般僅關注技術的科技從業者,段永朝樂在其中的,還在於跳出科技,真正來關心人。

梁冬對話段永朝,第一期精彩內容:

從歷史的角度,我們應該怎麼看待生命?|段永朝

梁冬老師:

生命這個話題隨著不斷深入地與不同的老師的交流,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越來越開闊了。到底生命是不是一個歷史現象呢?人類是怎麼看生命的?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一起去探討一下人類的生命的思考維度可以是怎樣的。

段永朝老師:

生命是兩個字,生和命,合起來是生命。但很多人理解呢,都理解最後一個字——命。

命是當下的體驗,而生命是一個歷程。

我們每個人一定都記不得自己小時候的樣子,都是聽爸爸媽媽說的,這個是無法彌補的遺憾,這就意味著我們不知道我們如何而生,我們也不知道生前世界,也不知道我們生到我們有知的這幾年是怎麼爬過來的。所以長大後我們對命這個字有刻骨銘心的體驗,但是對於生是沒有太多體驗的。

所以生命這兩個字要聯合起來看穿它,要把它放在一個寬大的歷史座標裡面看

,只是從自己的出生和成長去領悟生命的話,這就是一個二維平面的事情。我一直強調這個史觀的問題,以及對人的重要性,因為史觀有助於你對生命的理解甚至領悟。

從歷史的角度,我們應該怎麼看待生命?|段永朝

梁冬老師:

我們都活在一個很短很小的生命片段裡,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建立起歷史的觀念,那您可不可以把在北大里的課程和我們大家來分享一下?

段永朝老師:

如果不能建立起良好的史觀,那你對互聯網的瞭解就一定處在器工數術的層面。互聯網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工具,象錘子一樣。只有從史觀的角度來看,你才會產生更多的思考。

李鴻章曾說過“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他在看到了船堅利炮之後如此感嘆,這在當時對大清王朝的產生了猛烈的衝擊。

我受他這句話的啟發,覺得互聯網一定是個千年大事,從學術角度探究,互聯網所奠基的史觀基礎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我簡單梳理了三種史觀:

  • 第一種史觀叫“退步論”。現在看是屬於早期文明,大概三千年以前,雅斯貝爾斯講的軸心時代,那時的《荷馬史詩》,印度的《摩訶波羅多》或是《吉爾伽美什》等這些史詩,到中國也會有一些史詩文化,那時被稱為“黃金時代”,往下延續就是白銀時代,再到青銅時代,到黑鐵時代,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但是這裡面暗含著一個期待,就是總有一天可以重整山河,這麼一個信念支撐著,叫做退步論。
  • 第二個是“進步論”。進步論大致是從文藝復興之後出現的,集中在歐洲,他們開始覺得不需要上帝的庇護了,可以憑藉自己的理性,把握自己的命運,在這種情景下就有了一種新的觀念,就是我們可以藉助科技的力量,憑藉人的理性不斷地探索未知,然後創造出一個新世界。我們不用再等一個新世界降臨,我們可以創造它,這就是第二個觀點——進步論。
  • 第三種是“循環論”這個觀點在東方文化留下了很深的痕跡,從印度的吠舍,婆羅門到佛教,再到中國的一些本土文化,都講了一個天道輪迴的觀點,它認為世界一定會在毀滅中孕育,在孕育中成長,在成長後毀滅的這樣一個過程。

但是因為循環論的科技含量不高,導致被進步論打敗了,所以現在的史觀格局,是進步論佔了主導,而退步論成為一種需要精神扶貧的觀點。

我之所以給學生們梳理出三個觀念來講,是想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盲目站隊。現在的互聯網已經無處不在,並讓我們習以為常了,那麼現在的史觀會是怎樣的呢?或者是過去被人們擱置的史觀是否又會被重新喚醒呢?

我的個人史觀是百分之二十的退步史觀,加百分之三十的進步史觀,和百分之五十的循環論史觀。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從歷史的角度,我們應該怎麼看待生命?|段永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