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的發展歷史七星汝瓷燒制工藝

汝瓷始於隋唐,盛於宋代。宋徽宗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於是出現了專門製造汝官瓷的窯場。由於汝窯的發展和燒製技藝的成熟,汝瓷產品材質、色彩、造型、紋飾、肌理、均達上乘。尤其以瑪瑙入釉,燒成後釉色瑩潤如玉,釉厚如凝脂。其天青天、藍釉素淡高雅,明淨潤澤,有“雨過天晴雲破處”的讚語。釉層瑩厚,有如堆脂,視如碧玉,扣聲如馨,釉面有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最佳開片亦稱“若隱若現”。

汝瓷的發展歷史七星汝瓷燒製工藝

汝瓷由於釉中瑪瑙末產生特殊色澤,器表細小開片猶如蟬翼,釉內氣泡周邊之瑪瑙結晶體形成星光閃現,廖若晨星,具有寶光內蘊高雅素淨的風采。加之芝麻支釘滿釉燒造,為其他窯口所望塵莫及。更由於御用汝瓷不惜工本工藝複雜,宮廷要求嚴格,燒造時間很短,產量有限,傳世很少。

據統計,至今汝窯傳世品不足百件。分別珍藏在北京、上海、天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英國、美國、日本、及香港各大博物院和私人收藏家手裡,已成為稀世珍寶。還有極少量藏於民間。諺曰;“家產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真是說明的汝瓷的珍貴啊。

汝瓷的發展歷史七星汝瓷燒製工藝

七星汝瓷

汝瓷的燒製工藝,現在汝瓷燒製工藝。汝瓷和所有青瓷一樣呈色的主要原理是三價鐵在還原過程中變成二價鐵。三氧化二鐵是黃色,變成亞鐵硅酸鹽就成了青色。在恰到好處的溫度、氣氛條件下,同樣厚的釉層、釉色的深淺決定於鐵含量的多少。但過多則變成黑色,當然其它輔助原料和其它化學成份對釉色的影響也是有的,所以要有合理的配方。

汝瓷的發展歷史七星汝瓷燒製工藝

有了合理的釉料配方,如果燒成溫度太低,釉料不能很好熔融,含鐵礦物未能充分溶解在釉玻琍中,釉層高度失透,釉面光澤差,釉色則難以呈現出來,汝窯的燒成溫度一般控制在1150—1200°C之間較為合適。在適當的溫度條件下釉料得以熔融,釉料中的含鐵礦物質得以溶於玻琍體中,在合理的氣氛條件下,三氧化二鐵可以充分還原,生成二價鐵的髮色團,這時釉層透明度也比較清晰,美麗的天青色就呈現出來了。如果過燒,釉色發紫,釉面青色不正,造成釉面玻琍質強、流釉等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