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1953年山東省單縣師範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現在傳世量已經非常稀少珍貴。當然最重要的是,一個小小的村莊1953年就出現過大學生,如同“雞窩裡飛出金鳳凰”,令人十分自豪!

這份畢業證的主人叫王世隆,譜名王傳輝,江蘇省沛縣鹿樓鎮房莊村人。生於1930年農曆六月十八,11歲讀新學,他受現代思想啟蒙,在鹿樓南孔莊小學、鹿樓小學上的六年制小學。

他家裡貧窮卻很有骨氣,也是苦讀出身。雖然不聰明,卻很用功,別的同窗不管學的會不會,到點就出去玩了,他和別人不一樣,還在那默默地學,直到學會為止。

他十三歲的時候,被當時鹿樓集的集主、寨主、圩董鹿成思看中,不顧家人反對、門戶不配,把獨女許嫁給他,並於十五歲完婚。鹿樓集是鹿成思倡立的,當時鹿樓一個月三十個集,鹿成思一家就吃十五個集的稅收;鹿家從唐朝就居住在鹿樓村,也是老門舊戶的人家,而且鹿家和時任沛縣第四區(鹿樓歸第四區管轄)的區長譚明基交好,其權勢可見一斑。

試想一下,一個大戶人家的閨秀和一個窮老冤的兒子結為連理,不要說在當時,在現在來說都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隨著年齡漸長,王世隆學習更加用功了。隆冬臘月,他看書到深夜,用陶製的火罐子,裡邊燒上鋸末碎柴火放在腳邊用來取暖,夜深人靜時,一不小心將火罐子踢翻,把被子都燒著,濃煙滾滾、一股糊味。王世隆看書入迷,居然沒察覺到。他的母親在正房裡做活,透過窗紙,隱隱約約看見了濃煙沖天,大喊他的名,他還不知發生了什麼呢!看書用功就到了這種程度,幸虧發現的早,再晚一會都能被燒死!

他曾於1946年夏天,在沛縣城西南李樓給八路的區長苗宗昭當過短暫的助理。1946年八月底八路北撤,王世隆就繼續上學。1947年小學肆業,他考入當時位於鹿灣的沛縣初級中學讀初一。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開學後,一方面由於學生中有人知道他給八路當過助理,流言蜚語,說他是八路;一方面家窮,繼續上也上不起學。迫於當時的大氣候和家境情況,王世隆上完初一的第一學期便短暫輟學,回到房莊小學當教師,後又被派至沛縣城南的十里鋪任教。當時他是以學生的身份教學生,一時傳為佳話。

解放建國後,祖國百廢待興,急需大批專業人才,當時上師範學校不僅全免學費,還按月發放津貼補助,資助學生完成學業。這對王世隆來說,如沐春風。1950年王世隆考入“平原省湖西區聯立單縣師範學校”,成為該校第二屆學生。學校離家有一百多里路,當時條件所限,來回上學的路上都是步行,走著來,走著去,還得帶著書、衣服等學習生活用品,條件十分艱苦。

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建制,單縣劃歸山東省。學校遂改名為“山東省單縣師範學校”,仍為省師。所以這張畢業證上蓋的是“山東省單縣師範學校”的章,印證了當年的歷史。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當時有一則軼事,說的是有一天王世隆行走在街上,兜裡有五分錢,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從左兜裡揣到右兜裡,幾經思量,到最後都沒捨得花這五分錢。當時王世隆二十二歲,正值青年,可見他的簡樸節約。

在單縣師範期間,王世隆曾任校學生聯合會主席,在校也是風雲人物,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畢業後他作為優秀學生代表,被分配至山東省工會工作。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後又於1956年自考升入曲阜師範學院深造,三年後獲得畢業文憑,可惜文革時此畢業證被紅衛兵抄家抄走,以致遺失。在曲阜學院求學期間,王世隆加入山東省工會聯合會。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曲阜師範畢業後,王世隆被分配至山東省汶上縣五中教語文,後又調至一中,1961至1964年,他通過函授,獲得山東大學畢業文憑。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文革時,教師地位一落千丈。1967年冬季,上級領導將王世隆留在山東汶上縣看校,不讓他回家,這分明是對王世隆的不信任,故意為難他。

在除夕之夜前幾日,王世隆想到師生們都歡樂的回家過年團圓,想到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想到家中的親人,一腔憤懣。家裡老母親又來信說想念獨子,希望他能回家過年團圓。於是王世隆自作主張,留下一首打油詩“世隆廿四離牛棚,為爺歡送奔鄉程。革命拉套齊努力,回家過年壯士行。”便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到了徐州後,已經年二十五了,又沒有回沛縣的車了,於是王世隆從徐州沿小路斜跑著趕回房莊村老家。跑到棲山的姜梨園村,是他的大姑家,實在跑不動了,想找親友用獨車推著送一程,見人家正歡天喜地地殺豬過年正忙,也沒好意思打擾,就拄著一根大棍、一瘸一拐地走回家。連著跑了一百二十多里路,回到家後,他的腿從腳指頭一直腫到小腿根,不敢用熱水洗,只好用溫水慢慢地撩著擦。這也為王世隆過年後回去受批鬥埋下了伏筆。

回去後,作為知識分子,更有這個藉口,王世隆不可避免地受到批鬥,前後在濟寧遭關押坐牢五年。後來平凡昭雪,一切撥亂反正,王世隆補發以前所停扣的工資,繼續教書事業,調回王店任語文、歷史教師,直至離休。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有一年暑假,王世隆在鹿樓中學義務為學生們補課語文、歷史,不收取分文薪酬;同學們也是願意聽的呢,就來,不強制。結果當時慕名前來聽課的學生坐滿了教室,烏壓壓一片全是人頭,就連走廊都圍滿了人。王世隆說:“我不怕累,只要同學們願意聽,我就願意講。實在不行,咱就上操場講課。”

這一件小事兒,就體現了王世隆高超的授課本領和高尚的師德。比起現在不時痛責的有償補課、強制收費,此義舉實在讓人汗顏!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1987年,遭離父親去世、母親病癱、身體損耗等一系列打擊折磨,王世隆怕教書不能全部投入精力,對學生不能像往常一樣盡職盡責,於是申請離休並獲得批准。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離休在家後,王世隆在老家自築庭院“輝園”養老自娛。他發揮餘熱,熱心助學、造福鄉里,每天按時讀報紙期刊,關心國家大事。沒事的時候,他就在庭院裡練練毛筆字,打打太極拳,看書讀報,訪友會客。也算是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2006年農曆十一月初五日,王世隆走過了他這坎坷而又豐富的一生,享年七十七歲。

記錄人按:這一張薄薄的畢業證,不僅僅是一張紙,它記錄著該證書主人的勤奮、刻苦,銘記著證書主人的喜怒哀樂。

以前的人,物質沒有保障,知識獲得的途徑也很匱乏,都是憑藉自己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苦讀出身。現在的人,讀書的條件這麼優越,卻有很多學生不珍惜機會,在學業上不下功夫。我曾祖父的艱辛求學一生,實在讓後世感到汗顏,感到心酸。

2016年11月28日

記錄人:王書法,王世隆的長曾孫。字愍齋,號嗜花齋主人、愍齋主人,徐州市譜牒文化研究會會員、古沛王氏委員會秘書長、《淮海民俗文化網》專欄作者。生於1996年2月,中共黨員,本科在讀。沛縣鹿樓鎮房莊村人。著有《愍齋詩集》、《愍齋羽士青春錄》、《鄉間記憶》等文集。

絕對稀罕物件!沛縣1953年的大學畢業證,你見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