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三個賺錢思維,讀完終身受益!

猶太人的三個賺錢思維,讀完終身受益!​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佔到一半。美國眾多富豪家族中,猶太裔佔了40%。除了富甲天下之外,猶太人也被稱為世界上最聰明最有智慧的民族,猶太人獲諾貝爾獎的人數超過240人,是世界各族平均數的28倍以上。世界十大哲學家中,有8人是猶太人……

猶太人取得如此不朽的成就,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崇尚知識和智慧,還有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猶太人的三個賺錢思維,讀完終身受益!​1、轉換一個思路思考問題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下來。

“請問先生有什麼事情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豪華的西服、高級皮鞋、昂貴的手錶,還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 “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只需要1美元?” “不錯,只借1美元。 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好吧,這些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說著,從豪華的皮包裡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等,放在經理的寫字檯上。“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 不過,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嗎?” “是的。” 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 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你。” “謝謝。”

猶太人說完,就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分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麼會來銀行借1美元?他慌慌慌張張地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說:“啊,這位先生……”

“有什麼事情嗎?”“我實在弄不清楚,你擁有50萬美元,為什麼只借1美元?要是你想借30、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請不必為我操心。只是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須要花6美分。”

貴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裡,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惟一的選擇。但猶太商人沒有困於常理,而是另闢蹊徑,找到讓證券等鎖進銀行保險箱的辦法,從可靠、保險的角度來看,兩者確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除了收費不同。

通常情況下,人們是為了借款而抵押,總是希望以儘可能少的抵押爭取儘可能多的借款。而銀行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或有利,從不肯讓借款額接近抵押物的實際價值,所以,一般只有關於借款額上限的規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規定,因為這是借款者自己就會管好的問題。能夠鑽這個“空子”,轉換思路思考問題,這就是猶太人在思維方式上的“精明”。

善於轉換思路思考問題,常能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2、 把握堅持與變通的尺度

從前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小山,一個叫小水,他們住在同一村莊,成為最要好的朋友。由於居住在偏遠的鄉村謀生不易,他們就相約到遠地去做生意,於是同時把田地變賣,帶著所有的財產和驢子遠行了。

他們首先抵達一個生產麻布的地方,小水對小山說:“在我們的故鄉,麻布是很值錢的東西,我們把所有的錢換取麻布,帶回故鄉,一定會有利潤的。”小山同意了,兩人買了麻布細心地捆綁在驢子背上。

接著,他們到達了一個盛產毛坯的地方,那裡也正好缺少麻布,小水就對小山說:“毛皮在我們故鄉是更值錢的東西,我們把麻布賣了,換成毛皮,這樣不但我們的本錢回收了,返鄉後還有很高的利潤!”

小山說:“不了,我的麻布已經很安穩地捆在驢背上,要搬上搬下多麼麻煩呀!”

小水把麻布全換成毛皮,還多了一筆錢。小山依然有一驢背的麻布。

他們繼續前進到一個生產藥材的地方,那裡天氣苦寒,正缺少毛皮和麻布,小水就對小山說:“藥材在我們故鄉是更值錢的東西,你把麻布賣了,我把毛皮賣了,換成藥材帶回故鄉一定能賺大錢的。”

小山拍拍驢背上的麻布說:“不了,我的麻布已經很安穩的在驢背上,何況已經走了那麼長的路,卸上卸下太麻煩了!”小水把毛皮都換成了藥材,還賺了一筆錢。小山依然有一驢背的麻布。

後來,他們來到一個盛產黃金的城市,那充滿金礦的城市是個不毛之地,非常欠缺藥材,當然也缺少麻布。

小水對小山說:“在這裡藥材和麻布的價錢很高,黃金很便宜,我們故鄉的黃金卻十分昂貴,我們把藥材和麻布換成黃金,這一輩子就不愁吃穿了。”

小山再次拒絕了:“不!不!我的麻布在驢背上很穩妥,我不想變來變去呀。”小水賣了藥材,換成黃金,又賺了一筆錢,小山依然守著一驢背的麻布。

最後,他們回到了故鄉,小山賣了麻布,只得到蠅頭小利,和他辛苦的遠行不成比例。而小水不但帶回一大筆財富,還把黃金賣了,便成為當地最大的富豪。
猶太人的三個賺錢思維,讀完終身受益!​猶太人傑出代表

3、

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

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只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陽落山了,地主沒有走回來,因為走得太遠,他累死在路上。

貪心人走不回來,是因為貪。然而現實生活中還有一些人,他們不貪,可是也走不回來。

有一次,我要在客廳裡釘一幅畫,請鄰居來幫忙。畫已經在牆上扶好,正準備釘釘子,他說:“這樣不好,最好釘兩個木塊,把畫掛上面。”

我遵循他的意見,讓他幫著去找木塊。

木塊很快找來了,正要釘,他說:“等一等,木塊有點大,最好能鋸掉點。”於是便四處去找鋸子。找來鋸子,還沒有鋸兩下,“不行,這鋸子太鈍了,”他說,“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銼刀,銼刀拿來了,他又發現銼刀沒有把柄。

為了給銼刀安把柄,他又去學校園邊的一個灌木叢裡尋找小樹。要砍下小樹,他又發現我那把生滿老鏽的斧頭實在是不能用。

他又找來磨刀石,可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須得製作幾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條。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說木匠家有一現成的。然而,這一走,就再也沒見他回來。

當然了,那幅畫,我還是一邊一個釘子把它釘在了牆上。下午再見到他的時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幫木匠從五交化商店裡往外抬一臺笨重的電鋸。

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種不走回來的人。他們認為要做好這一件事,必須得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必須得去做更前面的事

。他們逆流而上,尋根探底,直至把原始的目的淡忘得一乾二淨。這種人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樣子,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

起初,個別人也許知道,然而一旦忙開了,還真的不知道忙什麼了。智慧是永恆的財富,它引導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會貧窮。
猶太人的三個賺錢思維,讀完終身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