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維度

  年,是歲月長河上的界碑,是生命的標記,是成長的臺階。2017界碑在我們身後遠去,光陰持續度量生命的長度。

  年,那濃濃的親情、鄉情、友情與愛情,將節日的氣氛烘托成熾熱的民謠,歸鄉的大潮把生命中情感的溫度昇華。

  年,時光的流轉,我不再是孩子眼中偉岸的男人,生命的接力,俊朗的孩子比我更高,於是生命便有了上升的高度。

  在年復一年的時光輪迴中,人生多彩,生命多維。


  孩子跨過安檢門,註定又是一次告別。隔著厚厚的幕玻,目睹孩子踏上扶梯,一如往常那樣走進二樓候車室,便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裡,去開啟他新的生活模式。列車的一聲鳴笛,高鐵於是拉長了我們之間地理上的距離,思念便隨之愈加強烈,甚至淚水在眼眶中轉動,空蕩蕩的心情悵然若失。

  遠行的孩子,是我們生命的一個座標點。在生命的維度裡,我們鐵定不是一條K線,對世界我們有不同的認識,對社會我們有不同的理解,對生命我們有不同的解讀,處在不同的山峰上看風景,我們對物質世界的映象無法完全雷同。

  人,是一個自我矛盾體,情感維繫得越是緊密,越有一種化蛹為蝶般的困惑與糾結。子女是我們生命的接力,延續著我們血脈,我們既希望他們獨立,又不希望離得太遠,其實這種感受,我的母親體會得更為強烈。都說養個閨女成人,正是母親的好幫手,最終還是出嫁成了他人屋簷下的人,養個兒子長大,正是家中頂樑柱,從此離鄉背井漂泊在外。兒子漂泊、女兒出嫁,在我母親的心中並沒有什麼不同,大抵上就如同甩出去的保齡球。

  在生命的詞典裡,我並不希望孩子生活在我們身邊,因為那樣形同生活在生命座標的原點,就像沒有剪斷臍帶的嬰兒,必然會過於依賴母體,有可能生命夭折。失去生命獨立的精神,失去事業奮鬥的狼性,無法獨自捕捉生態中滋養生命的元素,他們不可能懂得憐憫、如何煥發激情,又怎麼能在摧枯拉朽的狂風暴雨中傲然挺立呢,花的枯萎,葉的凋零,若是生命轉瞬即逝而化為塵土,生命便失去了他的意義。於我而言,這樣的生命在時空中便失去張力與活力。

  雛燕都有遠走高飛的一天,它將父母的生命空間擴張到一個新的極致,於高山,可以仰望更遼闊的星空,俯視更遙遠的大地,將遠山的覓食分享,將無垠的風景攬懷。孩子離開我們,在生命天路上駛向另一條高速公路,這是我們生命以別樣的形態抵達,從事我們情懷中的事業,以致生命的維度得以提升。我很感動,因為生命維度裡某個角落,有人在值守。他飛得越高,就會有一個事業的維度。我們的生命就是這麼有維度的在時空中穿越,在四季變換、世景轉換中綻放出新的色彩。其實,生命的維度決定了生命的丰采,生命並不只是一幅畫,並不屬於一個孤立的人,而是多維的美圖,生命的豔麗四維更張,精彩的人生都是因為生命有著多維的精彩,在傳承中弘揚與光大。即使父母成功了,子女的叛逆,其生命維度的缺失總有一塊暗淡無光,晦暗的地方總是生命中那個揮之不去的陰霾,心就不可能陽光起來。


  生命因為有維度,於是每個人的品行就會有投射。生活在一個生命的維度裡,孩子的臨場效應必然受到外界尤其是父母影響,亦如民諺所云“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子不教,父之過”。面對孩子的不端,首先檢討的應是為人父母。當我們賦予一個人的生命時,就要關注這個生命的質量,關注生命成長的生態,而不是讓其成為漂浮的塵埃,成為生命中的PM2.5。在我們生活的維度裡,必然有重力效應,每一個人高飛的時候,應該是思想境界的提升,是心的高度與智慧的亮度上升,成就其與眾不同的凡響。有了內涵的生命才會有重力效應,才會有生命中的萬有引力。當從高處回望著原點守望的人,那凝視的力量便讓生命中樸素的情懷有了溫度,在對視中傳遞著溫暖。生命的維度是多極的世界,就像一個電解池,電子永遠都是運動的,正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每個人的生命在幼小的時候,生活依戀在父母的那一極,而當成長起來與志同道合者組成事業一極,生命在社會上才能夠閃耀著新的光環,照亮自己的前程,也照亮給予生命的父母,當他們佳偶天成的時候,生命的接力在生命的維度裡就會產生新的一極,你不必嫉妒他走向那一極,因為那都是他需要的,且存屬於我們的生命維度。

  遠走的孩子,如同放飛的風箏,飛得越高牽掛越多,眼神盯著越緊,沒有風便飛不起,風大了可能心力不足。留著孩子在身邊,就像挾著風箏不放,那風箏又有何意義。讓孩子走出家門,那是我的期許。鋼不淬火不堅,玻璃不經高溫不鋼化。子女離開溫馨的家,便知家的溫暖最重要,只有闖蕩江湖,才能學會隨時應變、應需而變,在社會的風浪裡掌控自己。如今,我們聚少離多,每次別離總是那麼不捨,但這維繫情感的風箏之線,都緊緊的握在彼此手中。


  在生命的維度裡,密織著的都是情網,我們不可能突破,因為每條網線都是我們流動的血脈,注入了我們的情感,牽動著父母與孩子、兄弟與姊妹、朋友與同事,連接著天南地北、四時之景,註定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只要生命維度的密度更實,生命的質量更具表現力,人生更具盎然的詩意,更具豁達的胸懷,那時你會發現,曲折坎坷的道路,在你的眼裡成了曲徑通幽的鋪墊、突破重圍的前奏。如此,每當想起孩子遠走他鄉那高大的背影,我們在不捨的情懷中就能感受到性情舒暢、心曲悠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