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拿皇帝作爲賭注,還差點兒讓北宋亡了國,卻被稱爲一代賢相

北宋時期名相輩出,像趙普,寇準,呂端,王安石等等無一不是名垂青史,可要是細看他們做的這些事,卻未必件件思慮周全,就拿宰相寇準來說吧,他就曾經拿皇帝來做賭注,事件也是非常有名,那就是北宋歷史上最具屈辱性質的澶淵之盟。怎麼回事呢?別急,慢慢往下看。

此人拿皇帝作為賭注,還差點兒讓北宋亡了國,卻被稱為一代賢相

宋真宗自從雍熙北伐之後,對遼軍就形成了一種畏懼心理,作戰方式也由戰略進攻轉為防禦,想著以後還是和平共處吧。可沒想到這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遼國境內可不這麼想,他們不斷地南下襲擾,搞得趙恆頭疼不已,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他也只好自認倒黴,直到一個人的出現,才算是把這種局面給徹底扭轉過來。

公元1004年,遼國蕭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緒以收復瓦橋關為名,親率大軍深入宋境。蕭撻凜攻破遂城,生俘宋將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虜宋朝雲州觀察使王繼忠,宋軍被打的不敢出頭,只能堅守待援。趙恆聽到消息嚇得面如土色,趕緊把一干文武大臣都召到大殿前來討論。

此人拿皇帝作為賭注,還差點兒讓北宋亡了國,卻被稱為一代賢相

當時的兩個宰執意見非常明確——逃跑,王欽若的意思是跑到金陵,憑藉長江天險絕對能擋住遼國鐵騎一陣子,再加上他們勞師襲遠,到時候補給肯定跟不上,那時候再打就好打了。這是說的好聽的,說不好聽點兒就是遼軍來了,跑吧!要是趙恆真聽了他的,那趙構建炎南渡的事將很有可能提前100多年。

另一個宰執陳堯叟則是主張跑到益州,說白了就是今天的四川。他說的也很在理:那地方易守難攻,當年唐王朝爆發安史之亂,李隆基就是跑到那地方才躲過一劫,從而保住了大唐一百多年的基業。趙恆聽的心裡非常舒服:不管怎麼說,別讓我呆在開封這無險可守的地方就好了。

此人拿皇帝作為賭注,還差點兒讓北宋亡了國,卻被稱為一代賢相

可就在這時,一聲嚴厲的斷喝打亂了這看似和諧的氣氛:“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趙恆愣住了,一個是他還沒見過這麼橫的,再一個本身他自己就已經打定主意逃跑了,現在來這麼一出心裡落差實在太大。可說這句話的寇準卻無暇顧及他的情緒,他繼續滔滔不絕地闡述著自己的觀點。

“如果放棄汴梁,勢必會動搖人心,敵人要是趁虛而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就不好說了。可若是皇上御駕親征,士氣必定大振,有了這個,必能凱旋而歸。”趙恆本想不同意,可看到寇準口氣堅決,再加上自己也確實沒有反駁的理由,只好答應了,並讓寇準隨駕。

既然已經出發了,那就一往無前吧,可真宗皇帝不是這樣,他走走停停總找各種理由拖延,到了韋城這個地方,聽說遼軍厲害,就又萌生了退意,宰相寇準極力勸說:“現在只可進尺,不可退寸,若回攆數步,則萬眾瓦解,要是敵人趁勢掩殺,咱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此人拿皇帝作為賭注,還差點兒讓北宋亡了國,卻被稱為一代賢相

趙恆無奈,只好亦步亦趨地來到了澶洲,也就是對遼抗戰的第一線。那些前線將士們見皇帝來了,自然是士氣高漲。這時候遼朝統軍蕭撻凜仗著自己有一身武藝,根本不把宋軍的守城將士放在眼裡,自己帶著幾十個人就跑到城牆下巡視。宋軍守將看到這個,也不管是誰,馬上就拿床子弩射他 ,蕭撻凜再怎麼英勇,終究是血肉之軀,當即就被射中頭部,墜馬而死。

遼軍士氣大挫,蕭太后更是痛徹心扉,為之“輟朝五日”,也沒信心再打仗了,派人去跟宋真宗講和。

此人拿皇帝作為賭注,還差點兒讓北宋亡了國,卻被稱為一代賢相

趙恆本來就有和議的念頭,這一下子是正中下懷,當即就派曹利用前去議和,臨走之前曹利用問他底線是多少,趙恆想了想說道:“事不得已,百萬亦可”。曹利用聽了之後扣別真宗出來,可剛一出門就被宰相寇準給叫了去,他義正辭嚴地說道:“你要是敢超過30萬,我宰了你!”

曹利用嚇得大氣不敢出,只好點頭稱是。經過他的多方斡旋,北宋與遼終於達成協議:宋遼為兄弟之國,北宋每年賞賜遼國10萬兩銀子,20萬匹絹等等。從此之後,北宋和遼之間一百多年再無戰事。

表面上這件事情寇準立了大功,要不是他力排眾議敦促趙恆上前線的話,遼國也不會同意簽訂合約,可奇怪的是,寇準在這件事後逐漸受到趙恆的冷遇,不僅僅是因為王欽若的有意挑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拿皇帝的命來賭大宋的國運,這種冒險之舉讓趙恆感到不寒而慄!

最近支付寶有給大家發福利了,而且福利還很豐厚,話不多說,看看也大家能領多少!

此人拿皇帝作為賭注,還差點兒讓北宋亡了國,卻被稱為一代賢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