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家居是风口还是陷阱 尚待时间检验

  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报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租房人群不断扩大。“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这句话在各个社交平台迅速蹿红之后,年轻人或租房族对待租来的房子也多了一分用心和认真,每个月花几十到几百元就可以租到时尚的家具,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共享家居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月租家具不超过200元”、“以租金抵扣家居产品折旧费”、“随时用随时退”、“用少量的租金享受高品质的生活”等等宣传标语击中了租房一族的心坎。

共享家居是风口还是陷阱 尚待时间检验

  家居踏上共享经济顺风车

  逛商场时手机没电了借一个充电宝;短距离不想走路时扫一辆共享单车;公交地铁不方便但是路程又太远时扫一辆共享骑车......近两年,在“共享”模式的迅速发展下,人们从最初陌生的概念到积极使用“共享”产品。虽然我国共享行业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从共享行业的一些产品来看,市场需求很大且一二线城市的居民已经习惯了共享模式。互联网租赁是实现共享经济的有效形式之一,租赁经济不仅强化了物品使用权所带来的价值,并且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从“24小时家居体验店”在杭州落地到“宜家开设婴儿家具退还服务”,再到6月份刚刚在北京成立的抖抖家居,全民共享的风吹到了家居行业,并有越吹越烈的趋势。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已有租立房、Dome、抖抖家居、聚家家、轻松住、包租喵等多家品牌进入家居租赁经营。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2015年至2017年才步入这一市场,可以说都是较新的品牌,而其主营业务几乎都主要面向企业、公寓、连锁酒店、房东、租客等提供家居类租赁服务,一些品牌也会在宣传上强调自己是共享租赁平台。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所谓“共享家居”即消费者可以用租赁代替购买家居,商家以租为切入点,打造家居租赁的流量入口,引入第三方商家接入平台后,为用户提供家具产品的租赁,部分商家还提供电器、家居配饰等全品类的居家用品。

  抖抖家居创始人兼CEO李颖表示,目前抖抖家居还是主要面向北京地区的初创型企业和租房用户,提供为期3个月至3年的家具产品租赁服务,并收取租金和服务费两方面费用。其中服务费包括家具的运费与安装费用。租金根据家具材质不同来定,以市面上价格千元左右的1.5米床为例,在抖抖平台上租赁月付约为40元,租用时长可选3个月至3年,租金随租期增长有相应的折扣优惠,若租期超过三年,家具将赠送给用户,不再收回。

  解决租房客户痛点

  年轻租客的频繁搬家使得家具搬运问题显得尤其令人头疼。二手家具以“便利”为主要市场,吸引了许多租客的目光。年轻租客的经济实力往往难以支撑起单独买房的重任,所以有关家具选购问题更多的是选择租赁。

  链家研究院发布的《租赁市场系列研究报告》预计,全国正在通过租赁房屋来解决住房问题的人口比例占比30%,一线城市达到40%,而深圳的租房比更是超过60%,租赁人数约在1300万。可以说,房屋租赁带动了二手家具市场的发展。据统计,2017年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交易总量约1.2万亿元,租房人口1.94亿人,占全部人口的13.9%。预计到2025年,租赁市场规模将首次超过3万亿元,租赁人口增至2.52亿人。

  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陈告诉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租房的时候如果自己买家具,那么再搬家的时候就是个麻烦事儿,而且自己买的家具在下一个房子的能用上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租房买家具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不能接受。

  目前来看,共享家具的租赁模式和价格,非常适合房东、短租客群体,借助互联网平台租赁,降低了一次性购买门槛,以方便、低价、短期的特点,为无力买房但追求生活品质的都市租房族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共享家居是风口还是陷阱 尚待时间检验

  能否持续发展还需时间验证

  相比于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共享家居的难度更大。“其实通过这几年对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使用上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单次使用时限少,能够供应很多用户使用。而家具本身是刚需却低频次的产品,往往一次购买就要使用很多年,虽然现在针对的是租房、经常换房的用户,家具的一次使用时限仍是不短,所以尽管共享家居正处在风口上,但能否持续发展还需要靠时间的验证,毕竟很多由共享经济催生而来的企业都是昙花一现。”业内人士对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说到。

  业内人士指出,在现在房价高昂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在大城市打拼的人靠租房生活,并且这类目标群体数量庞大,如果能通过租赁、共享的方式减少经济负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当企业想要做共享家居时,就得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大量的家居被同时共享,收回后的折旧率该如何计算?怎样能做到维修过程精简、维修服务质量较好?同时,家具的安全卫生方面也应该慎重考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报道”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消费网·家居视界”,如未注明来源,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