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含能材料研究獲重大突破

北京時間7月6日,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宣佈,該所在合成超高含能材料金屬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未來,新型材料有望用於載人航天等領域。

超高含能材料研究獲重大突破

合成超高含能材料金屬氮未來或作為燃料用於中國載人火箭(圖源:VCG)

綜合陸媒報道,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成功合成超高含能材料聚合氮和金屬氮,這兩種材料的能量密度為TNT的10倍多

官方宣稱,研究揭示了金屬氮合成的極端條件範圍、轉變機制和光電特徵等關鍵問題,將中國金屬氮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相關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子刊上。

中國《科技日報》7月9日報道稱,新型超高能含能材料是被視為“國家核心軍事能力和軍事技術制高點的重要標誌”,而氮類物質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轟產物清潔無汙染等優點,成為新一代超高能含能材料的典型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主導這個研究的是在中科院工作的美籍俄裔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岡察洛夫(Alexander Goncharov)的團隊。岡察洛夫2012年入選中共中央組織部“外國專家千人計劃”。2015年獲中國政府“友誼獎”。

據介紹,岡察洛夫團隊的研究方向指向極端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聚合氮和金屬氮。這兩種形態的氮材料都是典型的超高含能材料,是目前常用炸藥TNT能量密度的10倍以上。

如果上述新型超高能含能材料作為燃料應用於載人火箭一、二級推進器,有望將目前火箭起飛重量提升數倍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