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斯卡德哭了

马修·斯卡德哭了

勞倫斯·布洛克

Lawrence Block

當代美國硬漢派偵探小說大師,紐約犯罪行吟詩人。19 歲發表處女作《你不可錯過》,之後近 50 年筆耕不綴,至今已有 30 多部小說問世,被譽為當代歐美偵探推理小說大師級人物。

最近,上海譯文將陸續推出新版的勞倫斯·布洛克作品系列。對這位大師級的犯罪小說家,其實不需要再贅述他的文學成就,不過還是藉機會要囉嗦兩句:8 月 17 日晚上七點半,在西西弗書店·上海環球港店將舉辦一場勞倫斯·布洛克《八百萬種死法》的分享會,兩位名家止庵老師和小白老師,以及本系列的策劃黃昱寧老師一起,與大家分享他們眼中的布洛克和他的作品。

馬修·斯卡德哭了

文|小白

《在八百萬種死法》中,馬修·斯卡德只是不斷地出沒於紐約城各種不法之地,皮條客和毒販們喜歡的酒吧餐館,搶劫犯樂意下手的陋街窄巷,妓女們日常住的公寓,他在這類地方尋找那些身份可疑的人。提問,察言觀色,有時候被揍或者揍對方。就這樣漸漸接近真相,一步步找到殺人罪犯。他把這個叫做“跑腿敲門”。

這種做法,大約在二三十年代美國小說家哈米特和錢德勒們的筆下真正成型。人們把這些作家塑造的諸多男主角籠統稱為硬漢偵探。他們的道德感以憤世嫉俗的方式來表達,聰明強悍,卻伴隨著酗酒之類的性格缺陷,他們擅長打架,更擅長被人打趴在地。福爾摩斯和波洛那一代偵探靠天才大腦尋找罪犯,馬修·斯卡德們基本上依靠一具肉身。因為他們是二十世紀都市化想象的產物:危險不是來自家族內部、莊園內部、或者一個小村鎮內部,危險來自一個巨大的城市。城市中有成千上萬人口,其中有無數罪犯,可以製造出“八百萬種”殺人事件。

而刑事偵查學呢?雖然早在三十年代警察們就學會了採集指紋認證罪犯,但遠未建起一個真正可以檢索比對的指紋數據庫,距FBI某位特立獨行、善於講故事的探員發明犯罪心理畫像技術應用於罪案調查時也還早。在這種情況下,馬修·斯卡德除了拿肉身在這個城市叢林中盲目滾撞,又能幹什麼?就像小說中的警察局,除了把現場物證收集歸檔,等待罪犯下一次作案,等待罪犯和罪證自己冒出來的偶然機會,他們又能幹什麼呢?

马修·斯卡德哭了

漫畫中的馬修·斯卡德形象

勞倫斯·布洛克的這部小說雖然寫作於城市管理和罪案調查技術已有突破發展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卻承襲了一個老派的故事模式。馬修·斯卡德依然像三十年代錢德勒筆下的馬洛那樣,靠機靈反應,靠體力,主要是靠抗擊打能力在犯罪故事中討飯吃。他一路磕碰衝撞,四處打聽,在電話中運用一些後來被人稱為“社會工程學”的技巧手法,就這樣把案子給破了。這不奇怪,因為一直要到下一個十年,人們才通過《沉默羔羊》和《本能》這類電影,發現警察們早已能夠用另一套辦法來從千萬人口中篩選出犯罪嫌疑人:包含各種個人記錄的數據庫、心理側寫、先進的法醫學取證。

但這種故事模式本身富有意味,它來自一個更具詩意的現代傳統:馬修·斯卡德同樣是一個都市漫遊者,雖然布洛克所面對的大都市,相比波德萊爾和本雅明所面對著的,有更多敵意,更多危險。在那裡,壞人們在賺大錢,正派人卻只能到蘇荷區地下室酗酒者互助會尋求安慰。一個朋友幾天不見,你就有可能在報紙本埠新聞欄殺人案件現場報道中發現他的下落。不過,無論如何也還有詩意。除了篇首引語特地借用坡的說法點出“詩意主題”(poetical topic),以及小說中有一位妓女詩人之外,男主角馬修·斯卡德無論是說話行事思緒想法,作者用第一人稱敘述起來都像是在做一部敘事詩,詞句不甘心太過切合實際。把勁頭十足的街頭粗話與略顯浮誇的書面隱喻混到一起,雖然依稀有一絲矯揉,但正好適合梁朝偉他們喜歡。

說到詞句,勞倫斯·布洛克有一種美國私立高中或者大學低年級學生的風格。書中不時提及古希臘史詩和易卜生劇情,或者直接朗誦一段希爾維亞·普拉斯。那些男女角色,無論是警察、毒販、妓女、酒保,似乎都接受過不錯的古典文學基礎教育。這些喜歡繪畫、木雕、音樂和戲劇的法外之徒,個個都像是參加過某種校園興趣小組。我們先前提到過的,馬修·斯卡德為他自己調查方法所命名的那個“屁跑敲”,英語原作中是一個馬修自創的首字母縮略詞:goyakod,意思是 Get Off Your Ass and Knock On Door. (屁顛屁顛跑腿,一家家敲門)。這種喜歡用首字母縮略語來做隱語的說話方式,像不像個美高女學生?而那時候正與馬修說著話的錢斯,那個優雅的,多少帶著一點桑塔格式坎普的皮條客錢斯,一聽到這個自創暗語,就像另一位美高同學,立刻心悅誠服,交了馬修這個朋友。多看幾部八十年代美國高中生類型題材的電影,你會揣摩出那種風格來的。由此也可見,在馬修·斯卡德硬漢外表下,實則深埋著一顆柔軟的心。

马修·斯卡德哭了

連姆·尼森(Liam Neeson)在 2014 年上映的電影《行過死蔭之地(A Walk Among the Tombstones)》飾演馬修·斯卡德

勞倫斯·布洛克所有小說中,真正的主角是那座城,紐約。他甚至給另一部小說起了個“小城”的名字,所謂小城指的就是紐約。顯然,能把紐約說成小城的人,跟紐約一定是親的不能再親了。因為紐約挺大的——馬修·斯卡德坐車到了另一個區,就不認得路。紐約就像上海,就算你住它幾十年,也總有一些地方你從未涉足。布洛克把他的虛構犯罪故事安放在一座真實不虛的紐約城中,給那些真實地名添加迷人的傳奇。城市是千百萬俗人住的地方,有了勞倫斯·布洛克那樣的小說家,它們才變得不俗。所以她們到了紐約,寧可按照馬修·斯卡德的路線圖遊覽,他們到了紐約,一定要找找那條街上的酒吧。由此可見,一個作家真正喜歡一座城市,不一定都要寫它的好人好事,把它寫的險象叢生,有時候也能達到宣傳效果。

總而言之,人們能從這部小說中讀到城市傳奇,讀到紐約人的知識趣味,讀到一個失意的都市漫遊者,讀到殘酷和溫情。卻不要希望書中真的有一位“硬漢”偵探——無論如何,在小說結尾,馬修·斯卡德哭了。

(完)

活動通告

硬漢派寫作與紐約傳奇

勞倫斯·布洛克《八百萬種死法》西西弗書店·新書分享會

時間

2018 年 8 月 17 日 19:30

地點

西西弗書店·上海環球港店

(普陀區中山北路 3300 號上海環球港 4 樓)

嘉賓

止庵

(傳記隨筆作家,周作人、張愛玲研究者,自由撰稿人。著有《插花地冊子》、《惜別》、《喜劇作家》、《遊日記》等作品。)

小白

(作家,作品有小說《租界》、《局點》、《封鎖》, 隨筆集《好色的哈姆雷特》、《表演與偷窺》等。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

最新消息,小白老師的《封鎖》,獲得了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在此表示祝賀。)

嘉賓主持

黃昱寧

(作家、翻譯家、出版人,翻譯過 F·S·菲茨傑拉德、亨利·詹姆斯、阿加莎·克里斯蒂、伊恩·麥克尤恩等多位作家作品,原創作品有《一個人的城堡》、《陰性閱讀,陽性寫作》、《變形記》、《假作真時》、《八部半》等。)

活動免費,掃碼預約 VIP 留座

諮詢電話:021-61248136

相關圖書推薦

马修·斯卡德哭了

(點擊上圖即可購買)

《百萬種死法》

[美] 勞倫斯·布洛克|著

馮潔音|譯

退休警察馬修·斯卡德生活過得頹廢潦倒,在紐約只能幹著本質是私家偵探、實際上沒有取得合法執照的工作。他是紐約眾多犯罪事件的見證者。面對日益嚴酷的社會環境,面對底層世界的“八百萬種死法”,斯卡德在接受委託辦案的過程中,時常感受到沉重的心理負擔,本人也一直掙扎在一醉方休和戒酒自救之間。這部小說描寫了斯卡德偵破一起連環殺人案的過程,既是情節曲折跌宕的硬漢偵探名篇,又深刻揭示了光怪陸離的紐約眾生相,具有超越一般類型小說的文本內涵。

馬修總是在紐約城裡四處遊蕩,戒那些戒不掉的酒,找那些找不到的人,修補那些沒法修補的傷痕。有人從馬修身上讀到了堂吉訶德,有人相信他是推著石頭上山的現代西西弗斯。在荒涼的城市裡,人人都可以在他的身上照見自己。

马修·斯卡德哭了

(點擊上圖即可購買)

《小城》

[美] 勞倫斯·布洛克|著

劉麗真|譯

勞倫斯·布洛克最鍾愛的作品,描繪九一一以後愈加黑暗脆弱的紐約。

約翰·布萊爾·克雷頓,一個正在突破邊緣的作家;法蘭西斯·巴克倫,前警察局長,下屆市長候選人的熱門人選,一個正在崩潰邊緣的中年人;蘇珊·波瑪倫斯,一個美麗不可方物、品味脫俗的民俗藝術畫廊老闆,探索她深不可測的情慾世界;莫瑞·溫特斯,一個老謀深算的刑案律師,偏好謀殺案,因為證人比較少;傑利·潘科,好不容易才從醉鄉掙脫的清潔工,總是黎明即起,打掃這個城市的宿醉……

在 9·11 悲劇的陰影裡,芸芸眾生被一條看不見的繩索緊緊束縛。一個平凡的人,搖身變成殺人不眨眼的魔王,用最簡單的武器,橫眉冷對整個城市。

马修·斯卡德哭了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