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常州人只有初中文憑,卻成爲現代數學之父,被譽爲中國的愛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印象·常州”名人系列網絡展播(六)

常州金壇,那裡誕生、長眠了一位世界級的大師,他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這個時代的國際領袖數學家之一”,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他,就是華羅庚。

華羅庚:一個代表著中國光榮的名字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數學家,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為數學的發展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於金壇,12歲從金壇縣城仁劬小學畢業後,進入金壇縣立初中,老師王維克發現其數學才能,並盡力予以培養。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7歲的華羅庚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讀初中時的三位恩師

1925年,初中畢業後,就讀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因拿不出學費而中途退學,退學回家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故一生只有初中畢業文憑。此後,他用5年時間自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1929年,華羅庚受僱為金壇中學庶務員,並開始在上海《科學》等雜誌上發表論文。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金壇中學畢業證

1930年春,華羅庚在上海《科學》雜誌上發表《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學界。同年,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瞭解到華羅庚的自學經歷和數學才華後,打破常規,讓華羅庚進入清華大學圖書館擔任館員。從此華羅庚離開金壇,走向更加寬廣的世界。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數學研究的引路人

1936年華羅庚前往英國劍橋大學。在英國的兩年之中,他攻克了許多數學難題。他的一篇關於高斯的論文給他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昆明的一個吊腳樓上,他寫出了《堆壘數論》。1946年9月,華羅庚應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並於1948年被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赴英國作訪問學者的華羅庚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48年,華羅庚一家已在美國定居

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放棄在國外的優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懷抱。在回國途中,他寫了一封《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說:“受了同胞們的血汗栽培,成為人材之後,不為他們服務,這如何可以謂之公平?如何可以謂之合理?”並呼籲“為了選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這一愛國舉動,對引導眾多海外學子歸國產生了重要影響。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51年,華羅庚加入中國民主同盟,開始積極為社會主義建設獻計出力。他把數學方法創造性地應用於國民經濟領域,篩選出了以改進生產工藝和提高質量為內容的“優選法”以及處理生產組織與管理問題為內容的“統籌法”,並親自組織和領導了“雙法”的普及推廣活動,足跡遍及全國26個省區市。“雙法”的推廣不僅為節約能源、增加產量、降低消耗、縮短工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還培養了一支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科普隊伍。毛澤東對他這一創新給予高度評價,1964年和1965年兩次寫信祝賀和勉勵他“壯志凌雲,可喜可賀”,“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80年5月,華羅庚(中)來常州檢查指導“雙法”推廣工作。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左)在農村講解推廣優選法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與雙法推廣小分隊隊員握手

在新舊社會的強烈對比中,華羅庚更加堅定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強大信念,更加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他曾寫道:“不經過黑暗的人,不知道光明的可貴;不經過嚴冬酷寒的人,不知道春日的可親。”他不斷加強政治學習,政治信仰堅定。儘管在以後的經歷中遇到許多困難和曲折,但他始終沒有動搖對黨的信念和追求。

1979年華羅庚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把入黨作為自己前進道路上的新起點,以“橫刀哪顧頭顱白,躍馬緊傍青壯人,不負黨員名”自勵,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奮不顧身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線。

1985年6月在訪日期間,華羅庚突發心臟病,在日本東京的大學講壇猝然倒地,結束了他為數學事業貢獻不止的一生。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與學生陳景潤、楊樂、張廣厚在一起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84年華羅庚赴美接受名譽博士學位

華羅庚,一個代表著中國光榮的名字,作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他開創了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了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等,不少已成為世界級的名家。2009年,華羅庚被譽為中國的愛因斯坦,獲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華羅庚紀念館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一生熱愛故鄉金壇,鄉音鄉情伴隨他一生。任何時候,只要碰到同鄉人,他都是講一口金壇話。有一年,金壇有老鄉進京,順道捎給他兩斤家鄉的茶葉,華羅庚在回信中充滿深情地寫道:“香,香不過故鄉茶;親,親不過故鄉人!”晚年,他曾留下了遺囑,希望自己的骨灰迴歸故鄉金壇,撒到洮湖之中。

2004年,華羅庚的妻子吳筱元去世後,華羅庚的子女們想到父親未了卻的歸鄉心願,向全國政協和民盟中央鄭重提出骨灰遷移申請,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同意批覆。與此同時,華老的子女們還決定,將母親吳筱元的骨灰也遷回故鄉金壇。

華羅庚夫婦從此安眠於故鄉。

家鄉金壇在中山公園內興建了一座設有3個展廳、總面積615平方米的華羅庚紀念館。作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每年接待中外參觀者5萬多人。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多年來,華羅庚不僅沒有被人們淡忘,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隨著參觀者的增加,館內設施日顯陳舊,展廳面積也難以容納眾多參觀者。在這種情況下,金壇區委、區政府決定遷建華羅庚紀念館。

華羅庚紀念館新館位於城南風景區,佔地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50平方米,是中科院院士、我國當代著名建築大師齊康教授設計的一座現代紀念性建築,展廳呈圓形,與外部向四面延伸的牆體構成類似數學直角座標系,也象徵華老立足圓點,多方發展的大師精神。

2006年11月12日新館開館。紀念館包括報告廳、展示廳等部分,陳列分為上下兩層,大廳矗立華羅庚銅像,設有復原的華羅庚故居,圖文展板配合實物展出,另外加入幻影成像技術,表現華羅庚歸國之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同學道別的一段情景。是國內擁有華老圖文資料最全面的機構。

展覽共分六部分,分別是:

第一部分:當代自學成材的科學巨匠

第二部分:我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第三部分: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第四部分:精心扶持新一代成長的傑出教育家

第五部分: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第六部分:華羅庚與故鄉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雕像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館內還直觀展示了華羅庚生活工作情景,有大量珍貴的實物原件。另外,展館裡還原樣擺放了華老生前使用的輪椅、辦公桌、手杖、萬能尺,以及大量手稿、書信、明信片原件。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紀念館中複製的華家小雜貨店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華羅庚在金壇度過了寶貴的青少年時期,因此他對金壇懷有難以割捨的感情。新中國成立後,華羅庚先後三次回家鄉視察,每次都到母校看望師生、作報告。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63年華羅庚(左)在常州中學視察時與史紹熙校長交談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80年華羅庚最後一次回到母校金壇縣中

昔日華羅庚的母校“金壇縣初級中學”,如今已成了著名的華羅庚中學。而在金壇,以華老名字命名的還有華羅庚實驗學校、華羅庚紀念館、華羅庚公園、華羅庚圖書館等,金壇已經永遠刻上了華羅庚的印記。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成为现代数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