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人生要學會做減法

《莊子·逍遙遊》中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意思是說,鷦鷯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只能佔其中一枝;偃鼠到黃河裡飲水,黃河再大,也不過只能灌滿自己的肚子。

幾千年前,哲人先賢就已經教給了我們生活的智慧。

從物質到精神,人生的每個維度都可以刪繁就簡。

「荐读」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減去過分的慾望

如果以世俗的眼光來看,美國人約書亞·貝克爾是個成功人士:拿6位數的薪水,掌管150家店鋪,有美麗的妻子,22歲就買豪宅名車。

但是他發現,自己的生活並不幸福。

雖然逢年過節他買的禮物都準時到達母親手中,然而他卻錯過了與母親最後的離別,含恨一生;

他買了很多奢華的禮物給妻子和兒子,然而並沒有給他們最想要的陪伴,家庭面臨危機。

他覺得,是無止境的物慾讓生活變得混亂,讓自己迷失其中,偏偏忘記了最珍貴的東西。

於是,他毅然辭掉了年薪百萬的工作,整理內心雜亂的思緒,同時清理家裡的東西。最後,家裡90%的物品都被清理掉了,只剩下288件物品,成為生活必需品。

瑞恩,約書亞的老友,從高管位置上被辭退後,鬱鬱寡歡。受到約書亞的感染,他決定21天內過上極簡生活。他清空了家裡的壁櫥,把東西全部打包進幾個大箱子中。

之後的每一天,瑞恩從箱子裡拿出需要用的物品。21天結束,還在箱子的東西就是需要捨棄的。

三個星期後,有80%的東西瑞恩沒有拿出來使用,它們被出售、捐贈或扔進了垃圾桶。瑞恩帶著剩下的20%,搬進新家,開啟了全新生活。他說,我竟然第一次感覺到了富有。

“我們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

《孟子》中有這樣的成語:心為物役,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退居第二位,而為物所累的慾望佔據了第一。

什麼都想佔有、什麼都捨不得扔的人,內心充滿了貪婪與恐懼,而愛與幸福就找不到相應的位置了。

正如梭羅說的:一個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荐读」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減去無關的垃圾信息

對很多人而言,每天早上一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

打開微信,將朋友圈刷到沒有新動態為止;打開微博,看熱搜榜單上的明星又出了哪些緋聞;打開知乎,看今天又有哪些人分享了他們新編好的故事。

我們已經離不開手機,我們會在任何時間不由自主地滾動屏幕,我們和其他人眾口一詞一遍遍重複著網絡新詞彙,我們對廣告長度的忍耐力越來越強,我們不知道除了被別人投餵信息之外還能怎樣學習、怎樣思考......

我們的思維,已經被過量的信息給堵塞住了。那些毫無意義的八卦、充滿戾氣的評論、浮於表面的論斷,不僅會左右我們的判斷,還會讓我們充滿焦慮。

處知識信息過載的時代,唯有化繁為簡,為我所用,才能沉澱、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荐读」人生要学会做减法

越是成功的人,

越追求簡單的生活

其實,那些我們眼中的成功人士,恰恰都在做減法。

1845年,美國學者梭羅跑到瓦爾登湖邊上,搭建了一個小木屋,獨居了2年2個月。

他說:“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喬布斯一生都信仰“少即是多”。他將極簡意識在家居生活中發揮到極致,家居物品少得出奇。

扎克伯格,Facebook創始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卻是“極簡主義”的忠實擁護者。他上班時身上經常穿著灰色上衣搭牛仔褲。

這個世界太過浮躁喧囂,容易讓人迷失自己。享受一些真正簡單而可貴的東西,才能體味到人生的真諦。

當你很想改變,卻又無從下手時,不如從這兩件事開始:丟掉不捨,拋棄執念。相信你的人生也會因此得到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