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分析: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研判中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於今日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十大重要發展趨勢。

一、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更加廣泛

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四次產業革命,第四次產業革命以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為標誌。第四次產業革命已經影響了許多領域,整個社會越來越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而在教育領域,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影響也日漸凸顯,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業務開始智能化、自動化和數字化。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分析: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MOOC、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都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智能教學系統(ITS)、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智能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系統也迅速發展,物聯網已經在課堂教學、課外學習和教育管理三個方面給教育提供了相應的支持。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能夠提高教育的效率,降低教育投入的成本,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進步,可以預見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必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二、教育培養目標轉向能力培養為主

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和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有著極大的不同,在未來許多職業將被人工智能等技術所取代,許多新職業將產生,根據研究,在未來我國710萬工作崗位將消失,700種職業,47%的工作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機器人取代,而同時也將出現許多新職業。面對未來職業的改變,教育領域必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分析: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傳統上的教育是主要以知識傳授和理解為主的,但在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在未來靠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為主的工作將全面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所以整個教育體系的目標必須全面地加以調整,由知識記憶為主轉向能力培養為主,更加註重培養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更加註重培養人機合作的能力。

可以預見中國未來的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必將加以調整。

三、混合式學習更加普遍

混合式學習是指面對面式的學習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模式有機結合的學習方式。混合式學習不單是兩種方式的簡單混合,而是混合多種教學設備、多種教學方法、多種學習策略與評價方法、同步學習與異步學習、多種課程和學習資源等。

混合式學習汲取了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的優勢,比單純的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更有效,在學習計劃制定、學習方法設計、學習效果評價和學習記錄跟蹤等有突出的優勢,有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學習效果的突出優勢,在許多發達國家,混合式學習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是未來教育的重要形態和發展趨勢。

我國學校互聯網普及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比例,推動混合式學習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物質條件,實踐中,有些學校也已經採用混合式學習方式,這對於提高我國學校的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預測在未來,混合式學習將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勢之一。

四、學生的培養將更加個性化

個性化培養是指學校根據每個學生特點而採取針對性教育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與工業時代學校統一化、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學生培養模式相對應的一種培養方式。

因材施教是自古以來的教育理想之一,也是最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培養模式,在農業社會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說是個性化的,但是隻是針對少數人群,也並不系統,進入工業社會後,為了大規模培養與工業社會相適應的人才,對學生的培養採取了統一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的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為工業時期的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標準化人才,但是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主要體現在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智力水平和種類,統一化、標準化的培養模式在培養了大量標準化人才的同時也抹殺了人的個性,不利於發揮每個人的潛能。

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供了技術的和經濟上的可能性。例如通過大數據,學校和教師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傾向、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和學習愛好等,能夠實現個性化的推送學習資源,精準化的輔助學生,自助化完成學習目標等。

因此,可以預測,在未來的我國,對學生的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培養將越來越普遍,這必將成為我國教育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五、學習更以學生為中心

在工業社會所形成教學模式中,教師處於支配地位,整個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作為受教者的學生更多時候是被動接受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安排,而教師的教學是在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安排統一下進行的,學生學習缺乏缺乏主動性。

而隨著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模式正在發生改變,正在越來越以學生為中心。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人,這需要學生在學校教育時期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願望,這必然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

同時,互聯網的大發展也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提供了可能,互聯網的教育資源已經極大豐富,未來還將更豐富,這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將全面輔助學生課程內外的學習,這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此外,混合式學習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學習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模式,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

總之,社會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和學校教學模式的轉變都要求學習更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這必將成為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之一。

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發生變化

千百年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到的是主導者和知識傳授者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分析: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主要體現在二個方面:

一是教師角色的分工更加明顯。

傳統上,雖然有資歷和職稱的差別,但是所有的教師都幾乎做著同樣的工作,但是教師隊伍日趨分為授課教師和輔導教師兩大類,一些講課能力強、水平高、能夠契合學生需要的教師將主要擔當起授課教師的角色,除了面授,這類教師的講課視頻將通過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廣泛傳播,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而許多教師將承擔起輔導教師的角色,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是教師將主要承擔起學生學習規劃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而不是直接的知識傳授。

隨著信息技術的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混合式學習日漸普及,學習更加以學生為中心,大部分教師的作用將不再是直接傳授知識,而是要承擔起為學生訂製個性化學習方案的角色,將起到學生學習規劃者和引領者的作用,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學習規劃,並且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這和傳統上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以上教師角色和作用的兩個變化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體現,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大部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不可避免的分化和遷移。

七、學校的辦學模式將發生改變

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學校辦學形式主要經歷了農業社會組織形式相對鬆散的模式和工業社會標準化、系統化和統一化組織嚴密的模式,而隨著社會需要的變化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學校的辦學模式開始進入了追求個性的時代,追求個性時代的學校主要有二個明顯特徵: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分析: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一是從千校一面到個性發展。

工業社會時期學校所形成的學校辦學模式適應了工業社會的生產模式,但也使得千校一面,大多數學校是統一面孔出現的,統一組織體制,統一課程體系,統一授課模式,隨著社會發展,這種組織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我國初等教育已經基本上普及,高等教育也開始進入普及化時代,人們未來的教育需求將從教育需要的滿足向追求更好教育的方向演進,所謂的更好教育就是適應每個學生特點的教育,在教育基本普及的情況下,人們更加期望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個性化學校,這必然要求學校向更加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更加具備個性的學校才能夠滿足人們對更好教育的需求。

二是學校的組織模式將更加彈性靈活。

工業社會學校組織模式的典型特徵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體系,隨著學生的培養更加個性化,學校的組織模式也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其基本動向就是彈性學制的採用和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學校將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採用更加個性化的教學安排和活動安排,組織層級也將相應減少,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體系將日趨扁平化。

因此,在未來可以預見我國學校的組織模式也將發生變化。

八、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終身學習是一種學習理念,在古代世界就產生了終身教育的思想,但是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終身學習並沒有普及,人們的學習主要是在學校中完成。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分析: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但是隨著人類社會邁入知識社會,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社會對人們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日新月異,學習主要在學校完成的方式顯然已經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知識社會需要人們不斷更新知識和能力,以滿足職業的要求和社會進步的需要,這將帶來終身學習的普及,而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人們終身學習提供了可能,互聯網上豐富的教育資源為人們終身學習提供了現實的條件,人工智能能夠成為人們終身學習的有力助手,信息技術與終身學習深度融合呈現出雙向互動新趨勢,也在推動繼續教育轉型升級。

此外,終身學習不但要求人們從學校畢業後繼續學習,也要求學校教育方式的轉變,要求學校更加培養人們的終身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精神,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九、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發展

當今世界是一個國際化的時代,許多領域都在日趨國際化,教育也不例外,各國政府認識到了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及對其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積極採取舉措促進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重大趨勢,學生和教師的流動日趨頻繁,教育理念、課程體系、教師、辦學模式日益呈現國際色彩,這種趨勢在我國也已經日趨明顯,

2016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高達54.45萬人,1978-2016年出國留學人數累計達458.66萬人,我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留學國。2016年留學生規模突破44萬,我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中外合作辦學的規模也日趨擴大,全國經審批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500餘個,其中本科1200餘個,高等教育階段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約45萬人,中外合作辦學畢業生超過150萬人。

根據全球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和我國既定的對外開放政策,可以預判,我國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發展。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分析: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十、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教育逐漸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10萬所,招生1640.28萬人,各類教育在校生達4825.47萬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可以預見民辦教育將迎來大發展,主要的理由有三點:

一是私立教育的大發展是世界性趨勢。

全球範圍內大多數國家的私立教育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教育民營化的比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學校由社會力量舉辦、運營和提供經費。

二是我國政府對民辦教育的發展採取了鼓勵的態度。

《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提出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的方針。《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放寬辦學准入條件、拓寬辦學籌資渠道、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同等資助政策、落實稅費優惠等激勵民辦教育發展的種種措施,已經形成了民辦教育持續發展利好的政策環境。

三是我國社會需要民辦教育的大發展。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教育領域,這個主要矛盾體現在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教育領域的矛盾,不但需要公辦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也需要民辦教育的大發展。

基於公共財政投入的限制,公辦教育主要辦學方向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務,而民辦教育則能夠提供更多優質的差異化教育服務,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教育需求,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相互補充,相互協作,才能夠化解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基於以上三個理由,可以預計,在未來,我國民辦教育將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