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股遭捧殺——五大園林上市公司負債竟高達674億元

園林股遭捧殺——五大園林上市公司負債竟高達674億元

園林股遭捧殺——五大園林上市公司負債竟高達674億元

市場規模從 720 億元增長至 3500 億元,園林綠化行業近十年快速膨脹。

號稱“永遠的朝陽產業”,生態修復及園林綠化企業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自2007年園林第一股“綠大地”(雲投生態)成功上市起,園林行業就掀起了一波資本浪潮。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美麗中國”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目標,PPP模式持續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對生態修復企業的熱度有增無減。

2017年園林行業繼續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熱點,登陸A股和新三板數量猛增。從數據上來看,去年通過IPO登陸A股市場的園林企業達7家,通過新三板上市企業達33家。目前,園林行業A股上市企業總數為30家,新三板上市企業總數為133家。

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助推下,企業跑步上市。然而時間來到2018年,資本市場急轉直下,監管趨嚴,資本遇冷。隨著金融去槓桿,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大環境下,園林企業負債率問題逐漸顯露,一些明星企業也如芒在背。


園林股遭捧殺——五大園林上市公司負債竟高達674億元

資金風險高企

作為與市政建設緊密相關的行業,資金鍊緊張、負債高、高應收賬款已經成為園林綠化企業難以繞開的話題。

根據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英才》記者統計發現,A股市場共30家園林及生態企業,平均負債率達到了52.39%,其中高達25家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負。

應收賬款方面,很多企業更是有苦難言。數據顯示,很多企業今年一季度的應收賬款規模甚至超過2017年淨利潤總額的數倍之多。

其中,海南瑞澤(002596.SZ)一季度應收賬款達到20.62億元,而其去年淨利潤總額才1.76億元。行業領頭羊東方園林的應收賬款高達87.17億元,為30家企業之最。

由於客戶多為國有企業,或者市政單位,回款難成為籠罩在園林企業頭上的一團陰影。雲投生態(002200.SZ)在財報中就表示,在工程結算之前需要墊付較多資金,並且回款週期較長,公司存在應收款項不能按時回收的風險。公司將進一步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並通過業務模式的轉型,從項目選擇的源頭上對應收賬款進行控制。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東方園林(002310.SZ)也表示,對於傳統模式下的景觀生態業務,公司將通過篩選優質客戶、增加金融保障模式等方式保證回款安全。

園林股遭捧殺——五大園林上市公司負債竟高達674億元

解困

規模越大的企業,資金週轉更加侷促。

一季度東方園林的負債率超過了70%,前五大企業的負債率都超過了66%。負債額度更是呈現逐漸增長的態勢,東方園林目前揹負268.95億元的負債,鐵漢生態負債合計也高達146.83億元,前五大企業的負債總額竟然達到了673.5億元。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現金流日益吃緊,導致這些公司不得不依靠再融資、發債、股權質押等手段,來獲取繼續發展的空間。

東方園林、鐵漢生態、棕櫚股份都因重大資產重組或再融資而停牌,市場傳言其利用停牌“避災”。此前東方園林公告,原本計劃發行10億元公司債券,實際發行僅0.5億元。隨著這一消息的發酵流傳,在債券違約頻現的情況下,市場對於高負債的園林公司償債能力及現金流等擔憂驟起。

此後,鐵漢生態、蒙草生態等同類股相繼出現大跌。

其實,面對這一困境,許多生態園林類企業多年前就已開始轉型,或者謀劃新增長點。經過二次創業,東方園林目前的業務包括水環境綜合治理、市政園林、固廢處置、全域旅遊、木苗銷售等,傳統的市政園林業務營收比例下降至30%。

為了解決回款難問題,東方園林開展了金融保障模式的探索。2014年,東方園林與客戶及信託公司,三方簽署了湖州東部核心區生態景觀建設合作協議,標誌著東方園林金融保障模式首次破冰成功,有效地規避了項目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如今,東方園林期望將這種模式複製到水域治理、固廢等環保領域,緩解公司應收賬款高企的問題。

不過,在上證指數頻頻下探,地方政府債務重壓下,生態園林類企業的資金鍊問題估計短期難以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