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出一萬元買老人的傳家寶,雙方談崩,拍賣出1800萬天價

在中國各地博物館收藏的文物之中,有不少的珍貴文物是來自民間捐獻,有的只是象徵性的給了幾十元或是幾百元和一面錦旗,實際上這些文物都是價值不菲。

文物局出一萬元買老人的傳家寶,雙方談崩,拍賣出1800萬天價

如呂后之璽就是被一個農民撿到的,據說當時這個農民只要了20元的路費,把這個國寶交給了陝西省博物館,還有國寶何尊,周成王時期的文物,“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何尊上面。

當時被發現者當廢品賣了30元,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又花30元買回了,後來何尊的保險費就值3000萬美元,此外還有中華第一玉龍,據說也是農民上交,博物館花30元收購的。

如果真的按市價來交易,這些國寶都將賣出天文數字,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能上交寶貝,尤其是一些傳家寶,在1992年就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一位李姓老人賣出了傳家寶。

老人所擁有的這件傳家寶是一副字畫,是北宋畫家張先創作的《十詠圖》,具有史學、文學等方面的重要研究價值,據老人所說,這是家族長輩留下來的皇宮裡的寶物。

這件寶貝還跟溥儀有關係,當年清朝滅亡之後,溥儀住在皇宮裡面,但是皇宮的寶貝溥儀不能隨便變賣只能玩賞,不過溥儀也不傻,知道這些寶貝值錢。

文物局出一萬元買老人的傳家寶,雙方談崩,拍賣出1800萬天價

雖然當時北洋政府對溥儀有優待,可是誰會嫌錢多呢?溥儀就打起了這些寶貝的主意,當年溥儀的弟弟溥傑天天去宮裡上學,於是每次出宮溥儀都讓溥傑帶出一些寶貝。

累計下來帶出的寶貝非常多,光字畫就有1000多卷,後來運往長春時裝了70多個箱子,這些寶貝被溥儀收藏在長春的偽皇宮,有一個“小自樓”專門擺放這些寶貝。

後來日軍投降,溥儀逃跑時自己帶走了一部分寶貝,剩下的一部分就被一下士兵給哄搶了,當時這個李老人的長輩是侍衛,保護溥儀有功,於是溥儀就賞賜了這幅《十詠圖》。

老人把故事講了出來,目的就是要說明這幅畫的來路是清白的,老人已過古稀,為了給後人留點家產,於是就決定賣這幅畫,老人自己出價是800萬元。

可是文物局當時只出一萬元,和老人預估的價格差距太大了,雙方談崩了,最終在1995年到北京,找到了北京一家拍賣公司,談好之後決定把《十詠圖》進行拍賣。

文物局出一萬元買老人的傳家寶,雙方談崩,拍賣出1800萬天價

拍賣當天許多收藏家到了現場,文物局的副局長也來了,最終價格拍到了1800萬,文物局為了不使文物外流,忍痛買下,大大出乎老人意料,如今《十詠圖》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