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如今,華為等國產手機品牌在產銷量上不斷衝擊國外大廠,被大家稱為逆襲,激發了極大的愛國熱情和自豪感。但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國產手機品牌在功能機時代就有過輝煌,那是我們的手機從無到有的階段,國產手機通過合資為主要途徑不斷髮力,多個品牌一起對如日中天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外大牌造成巨大壓力。之後國產手機品牌經歷了一次大洗牌,無數品牌紛紛倒下,其原因主要包括:手機牌照制度取消、山寨機出現、自主核心技術缺乏、智能機時代到來、市場形勢誤判等。但是無論如何,2000-2004年,那段令人自豪的輝煌歲月還是應該值得銘記的,本期簡要介紹一下那些輝煌過的優秀國產手機品牌先驅代表,讓我們一起回憶那段曾經親歷過或聽說過的年代。

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1、波導(Bird)

二、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手機中的戰鬥機”,相信沒經歷那個時代的人也一定聽過這句廣告詞。把波導放在本期第一位並不是因為廣告詞,而是波導手機確實曾經是國產手機名副其實的前輩老大。1992年,徐立華、蒲傑、徐錫廣、隋波等創業人員與奉化大橋鎮合作創立奉化波導公司。1999年更名為“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與法國薩基姆SAGEM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進行移動電話技術開發和生產合作。1999年7月,第一臺波導牌移動電話上市。2000年起,波導手機連續七年位居國產手機品牌銷量第一名,並在2003年首次超越過國外手機品牌銷量,包括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李玟曾為其代言。2002年8月29日與SAGEM公司共同投資組建寧波波導薩基姆電子有限公司。2005年11月30日與SAGEM公司共同投資組建寧波薩基姆研發有限公司。2006年後波導手機走下坡路,波導曾涉足汽車、投資。如今,波導還推出新手機,但已風光不再。

2、夏新(Amoi)

二、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廣告詞“會跳舞的手機”。廈新電子有限公司(AMOISONIC)成立於1981年8月,是廈門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生產過錄像機、VCD/DVD、電視機等,曾連續五年錄像機產銷量名列全國第一。1997年5月,註冊廈門廈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夏新、波導等國產手機的火熱程度堪比今天的華為、小米,其市場佔有率一度超過70%。憑藉A8拿下單款手機盈利超過8億元的輝煌成績。2003年7月26日,更名為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新品牌標識——Amoi夏新。2005年達到鼎盛時期,品牌價值達到70.62億元,邀請“超女”冠軍李宇春代言。同樣是2006年後,開始下滑。隨後,聯想移動原掌門劉軍接盤夏新手機,開始轉型智能手機,並在2012年與360合作推出特供機大V,2013年繼續延續大V系列,曾名噪一時。但從2014開始徹底滑坡。2016年爆出夏新手機部門關門歇業、尋找接盤人的消息,目前未有最新消息。

3、科健

二、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中國科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到1998年成功推出第一款GSM手機,科健用了十四年。由於早期與三電子合作,使得科健一度成為國內含金量最高的品牌。2002年7月,科健獨闢蹊徑走體育營銷路線。出資贊助英超球隊埃弗頓,成為首家與英超聯賽合作的本土企業。此後的兩年時間,身披印有“科健Kejian”字樣戰袍的埃弗頓球員,成為了英超球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運作李鐵、李瑋峰效力英超。2005年,科健手機逐漸從消費電子市場退出,各地分公司和相關部門也先後關閉。昔日的科健股份已經淪為一家空殼公司。2016年,科健重回手機市場,打出“中國老品牌,人民好手機”的口號,準備深耕鄉鎮市場。

4、迪比特

二、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迪比特成立於1993年,中文名音譯自DBTEL,是臺灣大霸集團的成員企業,2001年6月以前,迪比特一直為摩托羅拉、西門子等手機廠商做代工,其後以“迪比特”品牌進軍手機市場。2003年,迪比特第一款手機5688進入消費電子市場,月銷量高達70萬臺。以當時的國產手機廠商領軍者波導為參考。2002年波導推出的S1200手機日銷量超萬臺。粗略的估算,迪比特5688的日銷量為波導S1200的2.3倍。頂峰時曾位列國產手機銷量前三。迪比特找來了當時內地最火熱的樂團組合羽泉進行產品代言,甚至還簽約了百變天后鄭秀文作為代言人。2004年出現虧損,2006年開始,迪比特開始淡出消費市場。迪比特的敗局,市場萎縮是導火索,渠道的不穩定、運營管理的過度集權、技術儲備的不充分都是癥結。

5、熊貓

二、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生產電視機出身的南京熊貓,1990年介入手機領域。和愛立信合作,2001年成立了熊貓移動,以自主熊貓品牌進軍手機市場;2002年熊貓手機奪得央視CCTV的年度廣告標王;2003年,簽約梁朝偉擔任形象代言人。2005年,熊貓手機慢慢從手機市場淡出,又回到家電市場。

6、首信

二、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2001年9月,普天首信集團聯合北京電子控股集團、諾基亞國際金融公司、山東黃金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首信手機代言人是跳水皇后伏明霞。2004年開始,首信手機業務開始急劇下滑,在2006年,首信又重拾手機業務,不過一直不溫不火。後轉攻老人機市場,使得首信品牌在老人機市場持續走紅,甚至還出現山寨機仿冒。

7、CECT

二、手機品牌之國產崛起

CECT是脫胎於信息產業部的大型國有企業,2002年僑興移動收購中電通信(CECT)的部分股份,並於2003年2月成立新的中外合資中電通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CT)。中電通信(CECT)藉助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收購飛利浦手機業務的那個)及僑興集團的研發設計底蘊、基礎生產體系、產品銷售渠道,CECT快速的成為手機市場的一顆新星,與當時的波導、科健和熊貓手機齊名。CECT手機質量較高,但是價格比較低,在手機市場一度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為了快速推行市場化戰略,公司高層提出了一項名為“貼牌”生產的戰略,嘗試與一些未拿到手機拍照的生產商進行合作,共同生產、銷售手機產品,並且按照固定比例分成。於是眾多手機貼上了CECT的商標,甚至有眾多山寨機紛紛貼牌CECT。最終出現在市場上的全部都是CECT品牌,一旦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消費者都會把矛頭指向CECT,CECT背上了手機質量很差的惡名。應該說,是CECT自己找來的豬隊友把自己坑了,也只能怪自己。2008年,CECT旗下主攻細分市場的VEVA品牌推出。2012年後,CECT手機淡出市場。

把CECT放在最後是因為有說法“CECT手機的倒閉代表了中國手機一個時代的完結”。在為這些早期國產手機品牌的沒落而唏噓時,我們必須為他們的努力和曾經的輝煌致以敬意。然而,在第一批國產手機品牌哀鴻遍野的情況下,一大批新的品牌異軍突起——那就是山寨機,成為我國手機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下一期,我們一起來回顧第一代國產手機品牌落幕後進入所謂野蠻生長時期的手機品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