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寶強不再好笑,我覺得挺好

《一出好戲》上映6天破7億,對於一個新晉導演,這個成績已經十分可觀。

衝著黃渤去,卻再次為另一個人鼓掌。

王寶強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其實“黃渤+王寶強”的陣容,所有人都以為這一定是個喜劇片,但是——

黃渤用孤島求生來映射一個反烏托邦的寓言,影片標籤雖有“喜劇”,更多的來說應該是荒誕。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在這場求生記中,王寶強再次詮釋了“底層人物”。

他在影片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關於這個角色,電影給了他許多鏡頭,我們也能透過這個人物,看見他背後的故事。

司機兼導遊,旅客一上車就狂推套餐,不見錢不停嘴。

錢是命之後最重要的東西,窮是底層人民的病根。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海難來臨,他展現出頑強的生存能力,像野草一樣在貧瘠的土地上倔強生長。

王寶強飾演的小王擁有豐富的當兵經歷,在部隊學會了很多求生技巧,這些能力讓他迅速逆襲。

生存成了第一法則,為了一點食物,他可以毫無尊嚴,即使逆襲他仍沒有擺脫小人物的身份。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這是這個角色的特質,也映射出小人物的心酸。

小王這個角色,很符合王寶強。

看他的微博相冊,各種生活剪影,不修邊幅,我會有一種逛朋友圈的錯覺。

這很不像公眾人物,同時這也很王寶強。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自他出道以來,他飾演的大多都是小人物。

最經典的就是《天下無賊》中的“傻根”,這個角色的戲份並不多,但他卻推動了整個故事的劇情發展。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單純質樸,眼神中沒有雜質,對人沒有防備之心,王寶強很適合這類草根角色。

你們誰是賊啊?

這句臺詞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就笑了出來。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之後王寶強的小人物開始與“喜劇”接軌。

通過醜態百出,逗笑觀眾,表現或荒誕無奈,或美好平凡。

後來,王寶強就帶著很濃重的“喜劇演員”色彩。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之後的《人在囧途》,他搭檔徐崢。

一個精明倒黴,一個憨傻幸運,簡直就是漫畫裡走出來的人物組合。

原本兩個完全不同世界的人,被命運強擰在一起。

二人身上的強烈反差,帶來了強烈的喜劇效果。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好不好笑,也成了“喜劇電影”是否成功的標準之一。

但是,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王寶強的身上總是帶著一種無法言喻的,小人物的悲涼。

而這種悲涼感,他在《hello!樹先生》裡,展現的淋漓盡致。

樹哥的不被人理解,與周圍格格不入。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還有《天註定》的冷血殺手,也是給我當頭一棒的觸動。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不知為何,他總會流露出大城市人不曾有過的迷茫與彷徨。

這些正映出了王寶強身上的「非喜劇色彩」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兒時因《少林寺》熱播,他上嵩山當了俗家弟子。

每天四五點起床,稍有懶散便會遭來棍棒,但是他堅持了下來。

14歲揣著自己攢的錢當了北漂,蹲在北影廠門口等活。

不怕死,真敢摔。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沒有樣貌,沒有個頭,沒有學歷,沒有口才。

一路摸爬滾打,這麼一個“悲劇”人物,心裡勢必裝著很多苦楚。

他沒有那麼憨傻,沒有那麼幸運,沒有那麼快樂。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正如剛剛過去的《我不是藥神》,多少人衝著徐崢去看,以為會笑,反而被弄哭。

他們一次次滑稽聰明背後,是疲憊和怯懦,一次次強顏歡笑的背後,是失落和嘆息。

這次黃渤的《一出好戲》由職場切入,深化到社會,再昇華到人性。

“喜劇”同樣只是招牌。

当王宝强不再好笑,我觉得挺好

生活中本沒有太多的大悲大喜。

一切的情感都習慣的被我們藏在心底,慢慢消化,不起漣漪。

王寶強沒有在喜劇路上走到黑,也未嘗不是好事。

商務合作:99942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