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都市報副總編王瀚琳談新聞寫作!(原創)

中國都市報副總編王瀚琳談新聞寫作!(原創)

王瀚琳談新聞寫作

時光如梭,中國都市報首屆新聞寫作培訓班轉眼已經過去四個月有餘,感嘆歲月流逝的同時,也回憶美好的往事!自從我建立記者群以來,報社的記者逐漸增多,記者隊伍越來越大,建立記者團隊,管理記者團隊,使新人快速的適應並加入到新聞媒體中來,是當下的當務之急!因此閒下來的時候總想為報社的後來者寫點什麼!考慮再三,總覺得新聞寫作最為重要!於是偷的半日閒,寫了一點東西,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新聞採訪決定新聞寫作:

1.新聞寫作依賴於採訪獲取的事實材料。

2.採訪的深度和廣度決定寫作的深度和廣度。

二、如何把握新聞採訪的度:

1客觀準確的反映事物的內在價值。

2把握新聞報道的時機,即報道的火候。

3保持新聞信息的平衡。

中國都市報副總編王瀚琳談新聞寫作!(原創)

王瀚琳談新聞寫作

首先,我認為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對於大家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較大幫助。平常我們經常說,新聞寫作是“七分看問題三分寫稿件”。比方說,寫培訓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為什麼要辦這個班,是因為存在什麼問題,要解決什麼問題才辦這個班。於是,我們就可以這樣寫了:為了提高各級幹部的綜合業務素質,xxxx辦了一期培訓班。如果面對每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夠按照撰寫新聞稿件的習慣去想,這件事為什麼要做,是因為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才要做,怎麼樣做才能達到目的、有效果,這種思維習慣養成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肯定能夠增強。

第二,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能夠真實、及時、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一天到晚都在幹工作,確實也做出了很多成績,這些成績如果能夠通過新聞媒體反映出來,可能會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時,某某報紙或電視報道了某某單位或個人的事蹟後,我們就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還不如我們做得好呢!這很可能不是一句狐狸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而是真的是他們的工作做得比較被報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時代裡,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傳出去,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能夠比較有效地調動工作積極性。平時我們在單位裡,早上上班時遇到個人,女的遇到男的,說一句“XXX,你今天看起來好精神啊”、男的看到女的,來一句“啊呀,XXX,你今天又比昨天漂亮了、年輕了”。雖然人還是那個人,臉還是那張臉,而且還只有越來越老的可能。儘管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這種“去年二十今年十八”的讚美,因為符合人心向善的邏輯規律,往往能夠讓大家都感到心情愉悅。而正面的新聞報道也同樣有這樣的功效。無論是被報道的人和單位,還是撰寫新聞的人,都會有成就感在心頭油然而生,無形中就有效調動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有些社會效應大的典型報道,這方面的效應尤其明顯。

中國都市報副總編王瀚琳談新聞寫作!(原創)

王瀚琳談新聞寫作

第四,結合工作撰寫新聞稿件,會對個人的成長進步形成直接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撰寫新聞稿件對作者的綜合素質是有一定體現的。我不是說能寫新聞稿件的都是比別人能力強的,而是指撰寫新聞稿件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查找問題、分析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能力,具有較為紮實的文字基礎,還要有較強的協調能力。

第五,現場觀察的目標:1觀察變化:新聞是變動的事實的傳播。變動、變化是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2觀察特點:主要是指觀察人或物特有的、與眾不同的表現。3觀察小插曲:是指哪些在整個場景中不佔主要地位、看起來微不足道、很細小的部分。4觀察現象背後:記者到事實發生的現場去觀察,宗人要細心地觀察每一個細節,但看到的依然是事實的表象、外在的東西。

現場觀察的方法:1全景式觀察:觀察目標對象首先要從總體上去把握,進行全景式觀察,獲得總體印象。2特寫式觀察:能使記者對報道對象觀察得更清楚、更具體。3多感官配合觀察:要求記者觀察時要調動眼睛、鼻子、耳朵和手腳等多種器官,全面反映客觀事物的狀態。

培訓班結束後我已經把培訓班的講課視頻發到網上,百度搜素:中國都市報王瀚琳副總編主講記者日常工作(上)、中國都市報王瀚琳副總編主講記者攝影常識(下)、中國都市報資深記者孫守廣主講新聞短消息寫作、中國都市報首席記者姜德興主講新聞人物專訪寫作!新手和實習記者可以抽空看看互相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