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你現在吃過的虧,是以前裝過的懂

01

法學專業的小蔡剛畢業,參加求職類節目,尋求法務助理的工作,憑著宜人的形象、談吐和颱風,一上場就獲好感。

進入正題後,主持人問她如何理解“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這句話。

小蔡毫不客氣、開口就答,“法律就是幫助弱勢方,和強勢方有一個基本的對等”。

人力資源專家緊急叫停,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起碼的認知。專家覺得法律生不該說出這樣的話,提醒小蔡要嚴謹。

主持人又拋出了一道情景題,“假如嘉賓上臺表演雙節棍而受傷,要告欄目組,請問我有沒有責任。”

小蔡又毫不客氣、開口就答,“如果你提醒過嘉賓有風險,要量力而為就沒責任,不提醒的話有40%的責任”。

嘉賓又聽不下去,“才剛提醒完你要嚴謹,你張嘴就說40%,這屬於無因管理,欄目組要對所有人的安全負責”。

經過兩輪下來,嘉賓、專家和主持人一致認為,小蔡專業不紮實,說話漏洞多,不適合做法務,建議她轉行。

在小蔡身上,自信的表述和不精的學藝所構築的反差感,栩栩如生地符合了我心中對"裝懂"的定義:1是毫不謙虛;2是自以為懂。

02

我最近也被裝懂坑了一回。

之前和久未聯繫的老友打電話,惡補這些年各自的歷程。

他對我自媒體寫作很感興趣,邊聽邊問,從自媒體寫作的趨勢、出版行業的現狀,到創作瓶頸的克服、行業達人的風格分析,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知熱切分享。

我對他改行做遊戲畫師很好奇,他說自己平時看哪些神話故事能啟發靈感,怎樣精準設計人物形象,行業裡好玩的人和事,新出了什麼畫具設備……

當他講到行業大拿的名字,繪畫設備的英文品牌,某種畫法的難度與技巧,某種風格的應用和興衰時,我不知道是怕不懂提問很丟人,還是怕他解釋起來費勁,我點頭應答著,彷彿自己很懂的樣子。

事後當我寫文章,想引述他的某段工作細節,發現自己很難準確描述出來時,我突然意識到,這場幾個小時的聊天,他賺了,而我虧了。

他之所以賺了,因為他不懂就問,問得很細,逼著我打好多比方,切換不同角度解釋給他聽;

我之所以虧了,因為我不懂裝懂,對於有價值且沒懂的地方,我沒有刨根問底選擇忽略。

圈子不同,何必裝懂。

以為裝著裝著就懂了,其實裝著裝著遲早露餡。

03

作家馮唐聲討油膩青年,第一條就是:裝懂。

“不願意認真學習,不能掘井及泉,只是覺得自己了不起,一張嘴就是名詞概念,再細問卻是一腦子漿糊。

暫時裝有快感,一直裝下去就會在最好的年齡錯過真正可以牛的機會。多學習,多研究,對真正熱愛之事,真正投入精力。”

被戳中痛處,與其急眼,不如反省。

我最佩服的兩種人,一是對待職業,能夠匠心深耕到精通;二是對待愛好,能從門外漢進化成小行家。

最可怕的是裝著裝著連自己都信了,以為真的懂了,然後毫不謙虛,聽不見他人觀點,自顧自地以為,活得狹隘且自大。

養成弄懂的腦回路,不論是工作,或是愛好,你以前裝過的懂,經過時間累加的拉伸和變形,都是埋下的雷,變成貧乏膽怯和虛張聲勢。

別以為濫竽充數也是數,不懂裝懂也是懂,絕對不是,別被裝懂給害了。

你現在吃過的虧,是以前裝過的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