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樣生活不得病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謂蕃秀”是什麼意思呢?“蕃”是萬物茂盛的樣子。“秀”是指穀物抽穗。“蕃秀”就是茂盛的意思。這個時候,“天地氣交”天地在這兒代表陰陽,天為陽,地為陰。“天地氣交”指的是夏至——陰初生,陰陽之氣開始交會。

“萬物華實”的“華”,就是花的意思,有陽氣,萬物才可以開花;“實”為結果,有陰氣,萬物才可以結果。“開花”是一個散的象,像陽一樣;“結果”是一個凝練的過程,像陰一樣。所以,陰就是凝聚的功能,陽就是開散的功能,天地氣交,才可以既開花又結果。

夏天怎樣生活不得病

天地氣交後,“萬物華實”,開花結果。這個時候我們人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夜臥早起”。晚上晚點睡,早晨早點起。

第二,“無厭於日”。厭是滿足之意。就是說你到夏天的時候不要怕熱,不要怕陽光,因為夏天就應該外散,就應該充分接受陽氣,就應該出汗。

現在夏天大家都在用空調,室內溫度比室外低。由於我們人體的毛孔有自保功能,一進空調房,毛孔就會閉合,不讓寒氣過多地來侵襲身體。那麼當我們從空調房走到室外,外面又很熱,毛孔一下子又張開了。這樣進進出出,毛孔老處在一會兒張開、一會兒閉合的狀態,就打亂了體內陰陽的氣機。

四季不同的氣候,對人體肌膚實際是很好的鍛鍊,但吹空調會讓很多人生病。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就得出汗,一年四季就指望著夏天疏洩,人體的那些垃圾全要在夏天排出去。如果不出汗你就會逐漸憋出病來,而且會造很深的病。

第三,“使志無怒”。一個人在情志上不要壓抑自己,就像在夏天該出汗一樣。只有“無厭於日”、“使志無怒”,才能讓美麗的花朵抽穗、結果。

第四,“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自己的氣得以疏洩。“若所愛在外”,就好像外面有一個 你特別喜歡的東西,你不得不往外跑一樣。打個比方說,夏天就像花錢,該花的錢你就得花,該出的汗你就得出。如果氣瘀滯到身體裡不出去的話,秋天想補什麼都補不進來。

“使氣得洩”就是說,在夏天的時候你一定要把自己的瘀滯散出去,這樣到秋天收斂的時候才能收進東西。如果在夏天疏洩得不夠,到了秋冬季節想進補的話根本就補不進來。如果你的經脈不通暢,你的攝入全都浮越在外,什麼東西都補不進來,你所吃的東西都會在你的身體裡形成垃圾,那時再好吃的東西都沒有用;如果你經脈通暢,天天吃窩頭,照樣長力氣。這就是關於補藥的一個道理。

第五,“逆之則傷心”。“逆”就是違背,如果你違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就會傷“心”。心主火,就像夏天一樣。大家都知道火為散,如果不讓自己夏天宣散,實際上就是傷了人體的心性,就是傷了火外散的那個性,到了秋天就會得咳瘧、感冒和痢疾等。因為沒有使你的心火變得很足,沒有讓它充分地發揮火的功能,所以到了秋天就會得病,這就叫“奉收者少”。

所謂“冬至重病”,註釋者一般認為這句話是句衍文,其實不是。它真正的涵義是,如果在夏天你沒有補養好自己的身體,那麼奉送給下一輪收養季節——秋天的東西就很少;到了秋天就像收麥子一樣,你僅能收到癟殼,到了冬天就沒有什麼好藏的了。冬至陽氣要生髮的時節,人的身體無精可生髮,身體就很可能會得重病,有的老人甚至會走不過去。這就是“冬至前後死人多”現象的最佳解釋。

“冬”也指老年人。如果你在青年、壯年時期沒有補養好身體,那麼到老年時就會無物可收,衰老得特別快。青年和壯年就相當於夏天,夏天該散的就散,我們在這一階段也在耗散體內的能量,但是不能散得過度。如果在青壯年時期保養好了,到了秋冬也就是暮年時,你的身體就會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