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比利時足球如何崛起 10年 養成黃金一代 我們原地踏步

1比2不敵法國,無緣世界盃決賽,歐洲紅魔比利時未能創造奇蹟。但其實,這支球隊早已創造了奇蹟,因為在10多年前,比利時國家隊的世界排名只比中國隊高5位,現如今他們已經排名世界第3,闖進了世界盃4強。

10年時間,比利時從人才匱乏到黃金一代,從闊別世界盃賽場到震驚世界盃,這支球隊有怎樣的質變。

曾經 他們與國足不相上下

10多年前,比利時足球的世界排名只比中國隊高出5位,位列世界第71位。2000年,荷蘭和比利時聯合舉辦歐洲盃,荷蘭藉此機會打入半決賽,而比利時連小組賽都沒能出線。2002年世界盃,比利時隊遭遇滑鐵盧,隨著威爾莫茨、希福等人的退役,比利時足球開始全面沉淪,2006世界盃與2010世界盃均未進入決賽圈。但是2012年開始,比利時慢慢進入復甦,並逐步湧現了大批球星——阿扎爾、孔帕尼、維爾通亨、納英戈蘭、維爾馬倫、費萊尼、登貝萊、盧卡庫、德布勞內……

揭秘比利時足球如何崛起 10年 養成黃金一代 我們原地踏步

2014年世界盃,比利時的黃金一代在巴西踢出了不俗成績,最終獲得八強。但這個成績並不能讓歐洲紅魔滿意,2015年11月5日,國際足聯公佈的國家隊排名中,比利時首次位居榜首創造歷史。

本屆世界盃,比利時世界排名第3,僅次於德國和巴西兩大傳統強隊。10年前與比利時排名不相上下的中國隊仍在“原地踏步”,排名世界第75。

復甦 堅定青訓體系一體化

2006年、2010年連續兩度無緣世界盃,比利時足球痛定思痛,開始從青訓著手,實施足球復興計劃。比利時花費巨資建立青訓中心,免費培養青訓教練。足協為青訓教練制定統一的教材,重點發展進攻,鼓勵年輕球員控球和突破,所以可以培養出像阿扎爾和梅爾滕斯這樣的盤帶高手。

揭秘比利時足球如何崛起 10年 養成黃金一代 我們原地踏步

在青訓上,比利時吸取德國,法國與荷蘭各國之精華,總結出最適合自己國家的青訓經驗。在比利時國內,足球學院與大學合作,通過足球精英學院,為俱樂部提供優質人才。比利時國內共有8大精英青訓營,匯聚國內最有天賦的年輕球員,用最好的教練重點培養14-18歲年齡段的小球員。而且青訓教練完全是免費培訓,費用均由政府擔負,這就使得比利時的青訓教練人數呈現井噴。

比利時足協還提出了“青訓體系一體化,統一踐行433”的概念。比利時人堅信足球的根本是傳球和盤帶,孩子們自小的訓練重點就是1對1,任何初上足球場的男孩和女孩,最先學的一定是帶球,鼓勵孩子們用最自由的方式品味足球。

比利時足協還大力推進4對4、5對5和8對8的訓練模式,而這兩項基本技術被堅定地認為是433的核心技術。他們同時規定,青少年比賽的控球總時間不得少於比賽總時間的70%,任何人不許毫無目的大腳開球。這點,非常巴薩“拉瑪西亞”。

堅持 走出去才是“王道”

比利時堅持走出去。畢竟,與其在低水平的國內聯賽中消磨歲月,不如及早地走出去,主動接洽那些對自己有意的大俱樂部,這樣才能更好地磨礪。這種理念也迅速地被傳承到下一代球員的身上。

比利時夾在法國、德國與荷蘭之間,與擁有世界上第一聯賽英超的英國更是隔海相望。比利時在自己聯賽水平並不高的情況下,採取送出去的策略,在一些好苗子18、19歲的時候,送到法國、荷蘭培養,比如阿扎爾去了法國,維爾通亨、維爾馬倫、阿爾德雷維爾德在阿賈克斯成長,算是借雞生蛋,三管齊下。而比利時球員闖蕩英超的人數也開始急劇增加,目前比利時國家隊已經有14位英超球員。比利時足球的復甦,鄰國的確幫了不少忙。

揭秘比利時足球如何崛起 10年 養成黃金一代 我們原地踏步

本屆世界盃比利時最年輕的中場蒂勒曼斯,便是在自己年僅20歲時,從母隊安德萊赫特加盟了法甲冠軍摩納哥隊。這位被全歐洲豪門緊盯著的球員,可謂前途無量。

比利時大量吸收身體素質出眾的非洲後裔。比如來自阿爾及利亞後裔的阿扎爾,摩洛哥移民的費萊尼以及出生於民主剛果的本特克等等,這些優秀的球員,都是比利時足球復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比之下,中國足球走出去的球員越來越少,無論球技怎樣,中國球員更願意留在“家裡”掙大錢。更多留洋的球員目標無非是“出口轉內銷”,終極目的還是回到中國聯賽。而唯一國字號留洋球員張玉寧,上賽季在德甲竟然零出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