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感懷一代詞帝李煜

七夕感懷一代詞帝李煜

七夕感懷一代詞帝李煜

如果時光可以倒轉,請回到公元978年,在東京汴梁開封城西南,一位惆悵憂鬱的帝王,究竟是哪一天的哪一個時辰推開小樓的窗帷,已經無從追考,只是可以肯定的是他那雙憂愁哀婉的目光是望著東南方向的,他輕輕的吟誦著他那首經典的詞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

窗前,他不由得又陷入那些過往的回憶 ,是甜蜜!更是痛苦!

天依舊藍,藍的惹人心碎。昨日還滿面笑容的花兒,如今卻靜靜地躺在地上,一瓣瓣一片片,似在向他傾訴那些曾經......

那些個能工巧匠們精雕細刻的欄杆石橋,一如既往地站立在在那裡。沉寂的小院,只有那橋下的流水不知憂傷的嬉戲著......

小院依舊,春風依舊。

這春風習習的小院裡,有誰注意了那些個班駁欲離的朱牆玉瓦,那些噙著淚的花兒,還有還有窗前的後主......

七夕感懷一代詞帝李煜

我的江南啊!在夢中,夢中多少次我又回到故鄉,又見我那富麗堂皇的大典,大殿旁的紫金香爐依舊冉冉輕煙,旁邊站著的是我的侍衛,殿內依舊我的那些樂師和隨樂起舞的宮女們......

而今,我是在異鄉,在異鄉品嚐著孤獨和屈辱。

有時,我也在想,是否我真的不該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也許我更該做一個凡人,暢飲在酒樓雲遊在四方,放馬在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寫一些我愛的詩。更也許我不該沉迷在樂聲中沉醉在詩詞裡,而更該專注管理我的國家我的軍隊。

那,又何至於此。

再次撫琴,輕吟-------------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江水啊,你是否還記得我,你應該記得我的,記住在你滾滾東去的浪花裡曾經有這麼一位才華橫溢愛江山更愛賦詞的我————南唐後主李煜。

七夕感懷一代詞帝李煜

公元978年七夕之夜,在飲用了御賜的牽機藥酒後,一代帝王在極度的痛苦中結束了那不堪回首的生命之路。今夕,帝王早已隨風而去,可他留下的作品卻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綻放異彩。作為他的粉絲他的擁泵,因為喜歡他的詞而喜歡上了這個帝王。誠然作為帝王他是個失敗者,但作為詞人,他的成就古往今來舉世公認。是詞成就了他,也是詞害了他,他生命的結束也正是緣於他的詞作。罪是一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曲以兩句沒有答案的自問作始,春花秋月無限輪迴,往事又有誰能記得多和少。極盡無奈和悲哀。也道盡了詞人對往事、歲月的眷戀之情。現在我們信口吟唱,又有幾人能悟解悟透後主的複雜心理,字字如血也無盡詞人的悲傷啊!“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也正是這曲經典絕唱讓他生命的路走盡。狹隘自私的趙光義終於要了他的命。 那一天是七夕。想想那夜月色該是怎樣的旖旎,那天的小院,歌聲該是怎樣的悠揚,可那夜也該是怎樣的慘不忍睹!千年後的今天,當我一遍遍的誦讀著你的春花秋月,眼裡不由得浮現著你那肥碩的身軀因為痛苦而生不如死的蜷縮著......

有人曾說過詩人是啼血的夜鶯,愈是折磨愈是歷經苦難滄桑愈是有著優秀的作品。也許是吧,後主不是一個彪炳歷史的皇帝,但是卻在悲催的政治權力征戰中做了詞中之帝,他在詩詞上的造詣被後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

七夕感懷一代詞帝李煜

現在,李煜的軀體與靈魂早已化成千年的煙塵,飄蕩在歷史的天空。當我們在輕輕地誦讀吟唱著他那萬古流芳的詞句時,透過字裡句間的旖旎柔情哀嘆無奈,想到他的那個富貴又悲慘的人生歷程時,幾人能不感懷長嘆,嘆他一生的短暫,嘆他一生的悲慘,嘆他那多愁善感的情懷,更嘆他那充滿魅力的篇章詞句。

千年後的今天,我只能懷著沉重的心情拿起筆,虔誠的在你七夕的忌辰和你七夕的誕辰來臨之際送上我的點點羞澀文字,也算我對你的一種敬仰!一種緬懷! 願這感懷憂傷的文字,能輕輕地拂過你的旖旎柔情哀婉怨恨的詩行,穿越歲月給你那憂傷的靈魂一絲安慰、一絲問候!

七夕感懷一代詞帝李煜

作者簡介:無束的風------來自歷史名城徐州,本名杜超。就如他的網名,他喜歡自由,無拘無束如風一樣的男人,愛好廣泛,喜歡徜徉在文字的世界裡,喜歡用心去誦讀,用自己的詮釋來解讀文字,也喜歡用文字來寫下自己的喜怒哀樂,所感所受,去歌頌去讚美去鞭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