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感怀一代词帝李煜

七夕感怀一代词帝李煜

七夕感怀一代词帝李煜

如果时光可以倒转,请回到公元978年,在东京汴梁开封城西南,一位惆怅忧郁的帝王,究竟是哪一天的哪一个时辰推开小楼的窗帷,已经无从追考,只是可以肯定的是他那双忧愁哀婉的目光是望着东南方向的,他轻轻的吟诵着他那首经典的词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窗前,他不由得又陷入那些过往的回忆 ,是甜蜜!更是痛苦!

天依旧蓝,蓝的惹人心碎。昨日还满面笑容的花儿,如今却静静地躺在地上,一瓣瓣一片片,似在向他倾诉那些曾经......

那些个能工巧匠们精雕细刻的栏杆石桥,一如既往地站立在在那里。沉寂的小院,只有那桥下的流水不知忧伤的嬉戏着......

小院依旧,春风依旧。

这春风习习的小院里,有谁注意了那些个班驳欲离的朱墙玉瓦,那些噙着泪的花儿,还有还有窗前的后主......

七夕感怀一代词帝李煜

我的江南啊!在梦中,梦中多少次我又回到故乡,又见我那富丽堂皇的大典,大殿旁的紫金香炉依旧冉冉轻烟,旁边站着的是我的侍卫,殿内依旧我的那些乐师和随乐起舞的宫女们......

而今,我是在异乡,在异乡品尝着孤独和屈辱。

有时,我也在想,是否我真的不该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也许我更该做一个凡人,畅饮在酒楼云游在四方,放马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写一些我爱的诗。更也许我不该沉迷在乐声中沉醉在诗词里,而更该专注管理我的国家我的军队。

那,又何至于此。

再次抚琴,轻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我,你应该记得我的,记住在你滚滚东去的浪花里曾经有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爱江山更爱赋词的我————南唐后主李煜。

七夕感怀一代词帝李煜

公元978年七夕之夜,在饮用了御赐的牵机药酒后,一代帝王在极度的痛苦中结束了那不堪回首的生命之路。今夕,帝王早已随风而去,可他留下的作品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绽放异彩。作为他的粉丝他的拥泵,因为喜欢他的词而喜欢上了这个帝王。诚然作为帝王他是个失败者,但作为词人,他的成就古往今来举世公认。是词成就了他,也是词害了他,他生命的结束也正是缘于他的词作。罪是一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曲以两句没有答案的自问作始,春花秋月无限轮回,往事又有谁能记得多和少。极尽无奈和悲哀。也道尽了词人对往事、岁月的眷恋之情。现在我们信口吟唱,又有几人能悟解悟透后主的复杂心理,字字如血也无尽词人的悲伤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正是这曲经典绝唱让他生命的路走尽。狭隘自私的赵光义终于要了他的命。 那一天是七夕。想想那夜月色该是怎样的旖旎,那天的小院,歌声该是怎样的悠扬,可那夜也该是怎样的惨不忍睹!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一遍遍的诵读着你的春花秋月,眼里不由得浮现着你那肥硕的身躯因为痛苦而生不如死的蜷缩着......

有人曾说过诗人是啼血的夜莺,愈是折磨愈是历经苦难沧桑愈是有着优秀的作品。也许是吧,后主不是一个彪炳历史的皇帝,但是却在悲催的政治权力征战中做了词中之帝,他在诗词上的造诣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们之上。

七夕感怀一代词帝李煜

现在,李煜的躯体与灵魂早已化成千年的烟尘,飘荡在历史的天空。当我们在轻轻地诵读吟唱着他那万古流芳的词句时,透过字里句间的旖旎柔情哀叹无奈,想到他的那个富贵又悲惨的人生历程时,几人能不感怀长叹,叹他一生的短暂,叹他一生的悲惨,叹他那多愁善感的情怀,更叹他那充满魅力的篇章词句。

千年后的今天,我只能怀着沉重的心情拿起笔,虔诚的在你七夕的忌辰和你七夕的诞辰来临之际送上我的点点羞涩文字,也算我对你的一种敬仰!一种缅怀! 愿这感怀忧伤的文字,能轻轻地拂过你的旖旎柔情哀婉怨恨的诗行,穿越岁月给你那忧伤的灵魂一丝安慰、一丝问候!

七夕感怀一代词帝李煜

作者简介:无束的风------来自历史名城徐州,本名杜超。就如他的网名,他喜欢自由,无拘无束如风一样的男人,爱好广泛,喜欢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喜欢用心去诵读,用自己的诠释来解读文字,也喜欢用文字来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感所受,去歌颂去赞美去鞭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