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e路走來新媒體看高港之核心港區貨櫃碼頭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e路走來新媒體看高港之核心港區集裝箱碼頭

新媒體看高港

鳳城資訊 (姚波)1978年開啟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規模和內涵上不斷改變著中國和世界歷史進程,而今更具震撼力——改革開放繼續堅定地深化的目標直指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視野更加宏闊、內涵更加豐富、動力更加磅礴。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四十年來中國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泰州市網信辦組織“改革開放四十年 · 我們e路走來”新媒體看泰州活動,首站參觀高港核心港區碼頭。

聽董事長詳細介紹了泰州港的前世今生,所有人都被“泰州港人”的奮鬥精神、泰州港的傲人業績震撼了。世界經濟蕭條,中國卻是獨榮,各大碼頭寂寞,泰州港卻是蒸蒸日上。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e路走來新媒體看高港之核心港區集裝箱碼頭

泰州港

泰州港

泰州港是長江中上游西部地區物資中轉運輸的重要口岸;是江海河聯運、鐵公水中轉、內外貿運輸的節點;是上海組合港中的配套港,是國際集裝箱運輸的支線港和餵給港;具有裝卸、倉儲、物流服務等綜合化功能的港口。

泰州港位於蘇北沿江的中部,港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上距南京145公里,下離南通119公里,是長江進入B級航區的第一個港口,港口岸線穩定,水深域寬,風平浪低,潮汐差小,可常年通航靠泊5萬噸級的海輪。

港口腹背寧通高速公路、新長鐵路及寧啟鐵路,過高港汽渡與滬寧高速相連,古馬乾河、南官河、引江河與三個長江港區毗鄰,水陸交通十分便捷,素為蘇中及蘇北地區貨物進出口的重要門戶,是長江下游北岸理想的海、江、河換裝良港。

泰州港(原高港港)系長江25個幹線港口之一,形成於北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1902年開埠,1958年成立高港港務管理局,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1997年更名為泰州港務管理局;根據國務院國辦(2011)91號文規定,2002年12月下放,2003年9月實施政企分開,更名為泰州港務有限公司,2004年3月經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改製為民營控股企業,2007年7月更名為泰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目前已發展成為泰州地區最大的物流企業。先後被評為“江蘇省重點物流企業”、“江蘇省物流企業五十強”、 “江蘇省模範職工之家”、“江蘇省交通和諧單位示範基地”、“江蘇省勞動保障誠信企業”、“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服務業名牌”、“長江航運誠信企業”和“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

公司現有楊灣、高港、永安三個長江港區和海陵內河港區一個,有長江泊位22座,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9座,可常年靠泊5萬噸級以上海輪,最大靠泊能力10萬噸。堆場面積達60萬平方米,各類倉庫面積達1.2萬平方米。港口有各類裝卸機械近300餘臺(套),最大起吊能力40噸,港作船舶6艘。

公司同時經營港口機械製造、船舶修造,以及高港至揚中汽渡等。 近年來, 集團充分發揮公用碼頭功能,積極適應港口腹地經濟結構調整,發揮海、江、河中轉優勢,不斷壯大港口物流發展。目前港口主要經營散貨貨種有鐵礦、煤炭、鋼鐵、糧食等;集裝箱業務遍佈華南、華北各支線航線,平均每日到港班次13艘。2017年,完成吞吐量4050萬噸,完成集裝箱進出口33萬TEU。

泰州港的前世今生

泰州港(原高港港)系長江25個幹線港口之一,形成於北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1902年開埠。

新中國成立前,封家莊和龍窩口港口淤淺嚴重,無固定碼頭,泊位不穩定,幾無倉儲設施,商人多租用民房作倉庫。

新中國成立後,始在高港建固定碼頭、倉庫及堆場,港區不斷擴展,泊位逐漸增多,錨地水域面積擴大。

1986 年,成立“三泰一港”(泰州、泰興、泰縣三地人民政府與高港港務管理局)聯合開發高港港領導小組,港區建設速度加快。

1996年地級泰州市成立後,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興市、以城促港”發展戰略,科學規劃佈局,合理配置港口岸線資源,促進港區協調發展。

2008 年,港區實際佔用長江岸線2635 米,港區面積81.4 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59 萬平方米,共有碼頭17 座。

1988 年,高港港被定為省級二類開放港口。6 月,2.4 萬噸級的水上過駁平臺“珍海”號錨泊定位成功並投入使用,大型船舶開始停靠港口,各種境外貿易物資可直接在港口運輸和中轉。7 月20 日,舉行國輪遠洋船舶首航儀式,3300 噸位的“雨花”號遠洋輪滿載棉花開往中國香港。

1991 年,巴拿馬籍貨輪“室女星座”號安全停靠“珍海”過駁平臺,裝載水泥銷往韓國,此為外輪首次停靠高港港。

1992 年,港口被定為國家一類開放港口。

1995 年,高港港國際集裝箱內支線運輸業務正式開通,3 萬噸級海輪(中國青島遠洋運輸公司“恆春海”號)首次停靠港區,開創集裝箱貨運先河,集裝箱吞吐量為580 標準箱。

1999 年,楊灣作業區萬噸級碼頭投入使用,使港口的通過能力和作業貨種發生根本變化。集裝箱業務快速發展,成為高港港區經濟新的增長點。當年,高港港區貨物吞吐量開始明顯上升,為147 萬噸;集裝箱業務量翻倍增長,達3008 標準箱。

2003 年,高港港區貨物吞吐量創歷史最高水平,達806 萬噸;集裝箱業務量突破1 萬標準箱。

2003 —2007 年,港口與俄羅斯、韓國、日本、東南亞等40 餘個國家和地區有穩定的大宗散貨貿易往來,年貨物吞吐量持續上升。

2008 年,泰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加大對集裝箱業務的投入,增添集裝箱機械設備。當年,與泰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合作經營集裝箱運輸的船運公司有20 餘個,全年貨物吞吐量為2153.66 萬噸,集裝箱吞吐量7 萬餘標準箱。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e路走來新媒體看高港之核心港區集裝箱碼頭

2014年10月28日,集裝箱碼頭開港試運行

2015年集裝箱碼頭吞吐量達到21.5萬標箱。

2017年集裝箱碼頭吐吞量達33萬標箱。

核心港區集裝箱碼頭

核心港區集裝箱碼頭項目全稱為:“泰州高港港區永安作業區三期工程”。永安三期工程於2011年實施規劃,規劃一座4萬噸級的通用碼頭及其相關配套設施,碼頭水工結構按照靠泊5萬噸級船舶設計,碼頭岸線長為235米,寬為45米,前沿水深為-13米,年設計能力為165萬噸,其中集裝箱10萬標箱。

2014年8月由江蘇泰州核心港區投資有限公司(國有)、泰州梅蘭港務有限公司、泰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泰州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並於2014年10月正式開港試運行。2015年11月,原高港港區完成集裝箱業務和設備的整體搬遷工作,當年集裝箱碼頭吞吐量達到21.5萬標箱,2017年集裝箱碼頭吐吞量達33萬標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