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河南

出差去天津的路上,我從高鐵的廣告裡看到了關於河南的宣傳片。正如片中宣傳那樣:河南雖地處平原地帶,但也少不了俊美的名山古蹟,像因少林寺而出名的少室山,就名列其間,還有那風景秀美的雲臺山,嫋嫋雲煙四處飄散,讓你身處其中,體會到的不僅僅有虛幻的美景,更有那神仙般翩翩起舞的享受。除此之外,在大河南,那多的數不完的名勝古蹟,像洛陽龍門石窟,開封龍亭以及近年來新開發的清明上河園,如今都已榜上有名,成為當下人們追從的旅遊熱點,在宣傳片輪番播放期間,我抑制不住驚喜的還看到,我老家的霧煙山,如今也被拿來宣傳。

霧煙山不高,但他在我心裡卻並不顯矮小,尤其是在我兒時的心目中,它更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大山。

在我童年時代,打記事起,霧煙山的名字就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我的心裡。記得最早聽到這座山的名字,是從奶奶那裡。而事實上,霧煙山並不能算作是山,它不過是一片土丘而已,然而,就是這樣似山似丘的一片高地,卻是方圓十幾裡的村民每逢節日都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絡繹不絕的前來燒香拜佛聖地,正是因為如此原因,霧煙山在我幼小的心裡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當年奶奶拖著一口的河南土話,每次去燒香時都把霧煙山說成“烏鴉山”,在那個時候,我年紀正小,孩子的天性使然,我把奶奶說的烏鴉山,浮想聯翩的認為那一定是一個站滿烏鴉的地方。這樣的感覺在我第一次去日本出差時,看到鬼子們休閒的淺草廣場前也站滿了烏鴉,就不自覺地認為淺草這個地方也許就是日本人的烏鴉山。

然而,我終因自己的孤陋寡聞而羞恥不已,畢竟,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各地方的領導們大都認識到了旅遊產業的重要性,所以,如今的鄉下,無論偏僻與否,幾乎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突然間被賦予了很有故事的名字,這是大環境的趨勢,烏鴉山一個土丘,當然也難逃此劫,因此,如今的烏鴉山已經沒有以訛傳訛的機會了,在進出霧煙山的每一個關口,都被刻上了醒目而又恢弘的“霧煙山”三個大字,從那以後,我對老家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開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在奶奶主事的那個年代,整個社會都比較貧窮,我家的情況更特別,爺爺得了重病,沒有錢醫治,所以他得病沒多久,就丟下奶奶,爸爸,還有姑姑走了,剩下三個可憐的一家人相依為命。在日子最苦不堪言的時候,奶奶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孩子,生活沒有依靠,更沒有太多的指望,無路可走之際,奶奶跟著同村裡的人,學會了燒香拜佛祈福未來。

奶奶去霧煙山燒香,通常會選擇早早出門,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著要早早燒完香,早早的回來,避免趕不上趟就無法回家吃晌午飯,如果是那樣,就太浪費了。我隨著年齡的長大,看著奶奶年年都去霧煙山,就很好奇,心裡想著哪天有機會也和奶奶一起去現場看看。然而,一貫省吃儉用的奶奶怕我跟著耽誤趕腳的時辰,影響了晌午回家吃飯的時間,說什麼都不願意帶我,終於,在我一次死纏亂打的糾纏奶奶時,心急的奶奶打了我一巴掌,從那以後到,對霧煙山,或者說是烏鴉山,我就完全忘卻了曾經的渴望及念想。

再後來,奶奶依舊雷打不動的去燒香,去祈福,而我卻蜷縮著躲在家裡吃飯、睡覺、讀書、學習,漫長的歲月裡,沒有人能看到發家致富的出路。

有道是:窮則思變,在改革開放初期,廣東的外資企業蜂擁而至,尤其是那些服裝廠之類的工廠,他們技術含量不高,日常工作也大多是重複性的勞作,所以對勞動力的需求方面,幾乎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只要人勤快,願意幹活就可以了,這對老家裡那些沒有唸完初中,早早辦理了退學手續的孩子們,此時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於是,很多兒時的夥伴相繼都去了深圳、廣東,靠打工來養活自己。

有人的地方,就必定有社會有江湖發生,那年代,河南人跑廣東掙錢,與今天的北漂一樣,活的都很艱難,但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是成功路上必然的選擇,於如今來看結果,曾經的苦難孕育出了很多成功的人,他們靠著一雙手,如今也混得盆滿缽滿,更有個別人,事業如日中天,說個名氣大的,恆大老闆許家印,就是比較典型的一位,當然拿許家印來說事兒,本身就是一種偏駁,而且有點扯淡,但這樣的例子不舉,我感覺內心裡依然不是那麼踏實,要知道,如今的武漢科技大學,當年的武漢鋼鐵學院,雖然也不是什麼著名學校,但在我的老家,如今那可是老百姓熱衷的選擇,能說什麼了,他們報考這所學校的理由,不過是因為這所學校曾經培養出中國首富許家印。看來,人一旦掉進了錢眼裡,再骨感的目標都會插上理想的翅膀,豐滿起來。

許家印這個老鄉,是當今中國首富,太有錢,也太出名,把目標與他扯上關係,太遙遠,還是說點兒比較接地氣的,就是那些小有成就者,他們或住在我家前院,或住在我們的村前村後,在他們中間,如今也明顯的有幾位達到了腰纏萬貫的境界,看來,河南人這些年的奮鬥,已成了氣候,他們中真的時代弄潮兒,已不在少數。

但是,個別人的發財總是不能代表群體,外出打工在廣東的大多數人並沒有因背井離鄉的理由而過上好的日子,成功不但需要努力,更多的時候那是需要機遇的,那些沒有抓住機會的老鄉,他們看到別人家的成功故事,不甘於繼續貧困也在情理之中,於是,在多方努力無果的時候,稍微遇上一些一時間克服不了的困難,難免會有人鋌而走險,幹起了違法亂紀的壞事,等到東窗事發鋃鐺入獄,這人的名聲就此狼狽不堪。個體事件一樁接一樁,彙集起來,就如一股暗流湧動的潮水,一下子爆發出來,由於河南人在廣東深圳打工的人數較多,自然成了當時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群,所以,在當時,當個別壞人陸續走上道德或者法庭的審判臺時,看到場面上河南人佔的比例較大,河南人,這個中國歷史文明的發源地,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名聲開始被妖魔化,在最極致的時候,廣東深圳的沿街某一牆壁上,有人刷出這樣大寫的標語:堅決打擊河南籍敲詐勒索團伙! 這種帶有地域性歧視的做法,南方人做的真不夠聰明,要知道,哪個地方都有好人,哪個地方也都有壞人,如果一個地方存在區域性的普遍違法犯罪行為,相信連上帝都不會原諒他,那麼,還有必要讓個別人站出來指著鼻子罵人嗎?

所以,在我看來,河南人中的壞人畢竟還是少數,他們的行為影響了社會的安定,理應受到懲罰,但從整體上看,河南人受資源限制,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雖然生活貧苦,但他們依然對生活充滿了渴望,普遍用吃苦耐勞的精神,孜孜以求的追索著人生價值的最大化發展。

路遙先生說河南人是中國的吉普賽人,真的沒錯,現如今的河南人,正努力的生活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今天,看到高鐵組打出河南牌地方的文化宣傳,我由衷的為自己是一個河南人而自豪,但在高興之餘,也期盼我的老鄉們,為了地方名譽,請大家挽起手來,共同努力,為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貢獻一點兒愛心,咱普通的老百姓,沒有本事給養育我們的老家做出大的貢獻,至少在維護她的名聲方面,再也不能做那些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了!

我的老家在河南,我沒有理由不愛她,衷心祝願高鐵組的河南牌文化宣傳能夠深入民心,讓來旅遊的人提起咱河南人,個個都豎起大拇指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