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羣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從2003年開始,"滬疆銀齡行動"每年都會招募醫療、教育等領域的老年志願者,從黃浦江畔奔赴祖國的西北邊陲,在上海援助的新疆地區開展數月的智力援助。今年6月,第十六期"銀齡行動"又迎來20名平均年齡63歲的老年志願者,分別前往喀什及下屬的葉城、莎車、巴楚三個縣,以及克拉瑪依市,在這5個地區的醫院、疾控中心、兒童福利院、學校等10家單位發揮專長。本月底他們即將完成2個多月的志願服務凱旋,而他們也在新疆留下了帶不走的上海銀齡精神。

日前,話匣子記者前往喀什、克拉瑪依等地,記錄下了這些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志願者們的故事。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67歲的劉紅娣是"滬疆銀齡行動"名副其實的老法師,16年的行動,她一個人就參加了7次,克拉瑪依市、喀什地區、澤普縣、莎車縣的醫院都曾留下過她的身影。醫療衛生始終是援疆需求最強烈的領域,曾是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主任醫師的她,來到新疆也成了當地醫院的香餑餑。去年,她首次被分配到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眼科開展志願服務,2個月的服務期結束後,科室主任把她的白大褂洗乾淨疊整齊,邀請她今年再來,她果然沒有爽約。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在受援單位眼裡,銀齡志願者經驗豐富,是一線的好老師、好幫手,也是當地人最熟識的上海朋友。在喀什地區和克拉瑪依市等醫院提供志願服務的老專家們,積累了一生的醫學技術,可以幫當地醫院解決很多臨床的問題,可以坐下來安安穩穩地給患者看病,也有精力“傳幫帶”。隨著新疆當地的發展和需求變化,皮膚病學、藥學、性病防防治、心理學等領域的上海專家這幾年也通過"滬疆銀齡行動"陸續來到新疆,受援單位說,每次他們列出需求清單,上海的老齡部門總能給力地招募到對口志願者,輸送到一線來。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比如劉紅娣,最初被安排每週出三個半天的專家門診,後來科室人手不夠,她的工作量被增加到五個半天,但她一點兒不覺得辛苦,反而樂在其中。年輕醫生古麗百熱木說,劉醫生可以幫他們很大的忙,平時指導他們閱片、眼底照相、驗光、查片,有時幫老醫生分析分析疑難病例,不出門診的時候她也經常在醫院出現,大家都不覺得她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因為她比年輕人還有活力。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很多當地的病患聽說醫院裡有來自上海的老專家,都會慕名前來。採訪時,劉紅娣一上班,就在醫院走廊遇到了29歲的新疆小夥伊馬木江,兩個人熟絡地交流病情,根本看不出只有過一面之緣。伊馬木江之前來檢查視力,聽說有上海專家就特意掛了號,看病過程中對劉紅娣這位頭髮花白、親切熱情的老專家印象特別好,這次便特地帶白內障的母親來找劉醫生,沒想到劉醫生還記得他,還主動熱情和他打招呼。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劉紅娣的親切還有一個故事可以佐證:8年前她第一次通過銀齡行動來到新疆,被分配到克拉瑪依市第二人民醫院的五官科,當時來診治中耳炎的12歲新疆小姑娘哈斯耶提雖然不是劉紅娣的病人,但每天都看到這位上海阿姨熱情地診治、照顧其他人,特別羨慕。她偷偷給劉紅娣塞了小紙條想要跟她合影,劉醫生一口答應,還把照片洗印出來送給她留紀念。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臨別時,哈斯耶提用稚嫩的漢語給劉紅娣寫了一封感情真摯的信,兩人從此也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忘年交。後來劉紅娣每次來援疆,哈斯耶提都會想方設法遠到趕來看望她的"上海媽媽",劉紅娣也會好吃好喝熱情招待她的"新疆女兒",還給她送上書包、球鞋、助學金等,鼓勵她好好學習。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今年,小姑娘又是輾轉乘坐了5個小時大巴車趕來喀什見劉紅娣,即將升入高三的她告訴劉醫生,自己的理想大學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因為她喜歡學英語,因為上海有她最熟的劉紅娣媽媽。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除了醫療衛生,還有一些銀齡志願者活躍在文化領域,給新疆帶去了詩情畫意。60歲的葉茵能歌善舞,參加過4次銀齡行動,在喀什地區老年大學,她每天都來給當地退休人員上聲樂課,把很多人訓練成了準專業級。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葉茵性格開朗,本身長相就很有異域風情的她染著一頭黃髮,喜歡用當地傳統花紋的布料做衣服,她說有時候當地人都以為她是本地百姓。她喜歡新疆,也會把新疆的美和好告訴來新疆遊玩的上海朋友。她說她還要繼續援疆,就算不參加銀齡行動,也可以以個人名義過來,說不定還可以在這裡買個房子安個家。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在克拉瑪依市文化體育旅遊局,63歲的銀齡志願者嶽魯能寫能畫,通過他的筆觸,大美新疆躍然眼前。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相比較市區,受援的幾個縣城條件艱苦一些。距離喀什3小時車程的巴楚縣,這幾年根據當地需求,申請到了幾位上海教學管理、信息科技、工程技術等方向的學者。縣裡很多工作要從零開始,很多事情要從基層做起,有很多計劃內的事要做,也會生出很多計劃外的工作。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來自上海市民立中學的計算機教師金南和來自靜安教育學院的梁平共同服務於巴楚縣社區教育辦,兩個人同為61歲,曾用7天時間跑了10個鄉村點教學,最遠的鄉距離巴楚縣來回就要兩三百公里路程。當地夏天動輒40度以上的高溫,蚊蟲肆虐,身上被咬的包奇癢無比,好久也不消退。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在縣職業高中,很多孩子的漢語讀寫能力連全國統一教材都看不懂,原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教授黃立新,硬是牽頭當地教師編出了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汽車維修和服裝設計教材。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志願者們告訴記者,"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伴隨著他們青春年華的口號和夢想,退休後能借銀齡行動圓夢,不只是老有所為,也有屬於他們的老有所學和老有所樂。他們說,能夠把畢生所學帶到邊疆,為這裡奮鬥著的人們賦能,讓他們更好地服務於當地百姓,是錦上添花的事情,非常有意義,也很有成就感,這個過程中,自己被需要,也很開心。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兩個月的志願服務說起來並不短,但對於志願者來說,時間總是不夠用。很多人一來再來,與當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很多人起早貪黑,把時間掰成兩瓣兒用。採訪期間,記者認識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老年康樂報社副社長鬍曉珊,她十幾年前做記者時就多次採訪過上海的銀齡志願者,這次又帶著年輕記者來採。她說這些年上海來援疆的老專家人在變、故事在變,但銀齡精神始終沒變。

"從黃浦江畔不遠萬里到邊遠的西北邊陲,他們要是在當地返聘肯定有很優厚的待遇,但是他們克服種種艱苦條件來到這裡,我打心底裡非常欽佩他們。每次採訪都給我一次震撼,有時候真的流著眼淚去採訪。從報名到披上綬帶的那一刻起,其實就是一種奉獻。退休後他們完全可以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但他們竟然還要再來工作,做志願工作,甚至爭分奪秒,不辭辛勞,這種奉獻精神會一直傳承下去,而且他們在當地培養了一支支帶不走的隊伍,這個是最重要的。"

這群候鳥般的上海老人,每年夏季兩個月泡在喀什,怎麼就去不膩?

"銀齡行動"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全國老齡委倡導、組織老年知識分子到西部地區開展的智力援助行動,新疆是上海對口援助地區。滬疆"銀齡行動"自2003年開展以來,上海已先後組織了371人次的老年志願者赴疆開展服務工作。作為上海老年知識分子積極投身新時代、爭取新作為、煥發新風采,踐行更高層次"老有所為"的寬廣平臺,通過服務各族群眾、傳播技術理念、架接友誼橋樑、推動民族團結,不僅激發了廣大老年知識分子參與社會、服務社會的熱情,更充分展現了上海城市精神的廣度和厚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