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 南京」閨奩營:美人如花隔雲端

最即使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年紀稍微小點的都不知道,洪武路上有條小巷叫閨奩營。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舊時是人生一件大事。女方家根據“門當戶對”,需陪嫁物品。舊時閨奩營是專門出售陪嫁物的小巷,賣馬桶、腳盒、梳妝檯、銅臉盆、銅痰盂、絲綢、棉花等,就在內橋東北側,大約長300餘米,街名源於元代,至今有700年曆史,《明代南京城圖》、《同治上江兩縣誌》均載此名。不過在清代,此地一度被稱為“魁連營”,因漢軍在此駐紮,以營官名做統領營名,如“X字營”,當某“營”又增添“新營”,稱“X連營”,故有此名。

「發現 南京」閨奩營:美人如花隔雲端

圖片來源於《週末》報2018年7/19期

卷珠簾

閨奩的閨,是女子的意思,可是奩又是什麼意思?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西周時期,奩——中國古代女子用以盛放梳妝用品的盒子就出現了,裡面一般裝有銅鏡、木梳、竹篦、竹剔子、粉盒、胭脂罐、香盒等物。

古代不少文藝作品中,就有聲有色地展示了奩的形象。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首《鳳凰臺上憶吹簫》中有句“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抒發丈夫趙明誠去世後的憂鬱心情。

「發現 南京」閨奩營:美人如花隔雲端

▲圖為《鳳凰臺上憶吹簫》插畫

奩也見於古代畫卷中,東晉顧愷之在《女史箴圖》中畫有兩位正在梳妝的仕女,身旁就有四個奩;宋人的《半閒秋興圖》中有一條几,上面放著一個奩及一些梳妝用品,中間擺鏡架,銅鏡中映出仕女面容。在文學史上,唐代韓偓等人的詩歌因多寫男女之情和婦女的服飾容態,詩風綺麗纖巧,被稱為“香奩體”,對後世詩歌有一定影響。

那麼南京閨奩營,是誰家女兒的閨奩呢?

相傳,在明朝洪武年間,這條巷子原來叫“美人巷”,因朱洪武的第九個嬪妃——盧氏曾居住在這裡而得名。據說盧妃進宮時,她的金銀細軟閨中妝奩,擺滿了整整一條巷子,朱皇帝派了一個營的人馬前來迎接,場面宏大,頗為壯觀,引來無數百姓觀看。後來軍師劉基便將此巷的名字改為了閨奩營。

「發現 南京」閨奩營:美人如花隔雲端

▲圖為宋人的《半閒秋興圖》

深閨怨

朱元璋的妃子據《明會典》稱,“太祖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葬。”《國榷》中記載,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貴妃孫氏、淑妃李氏、安妃鄭氏、莊清安榮惠妃崔氏、安妃達氏、碽妃、寧妃郭氏、惠妃郭氏、順妃胡氏、郜氏、韓氏、餘氏、楊氏、周氏、貴妃趙氏、賢妃李氏、惠妃劉氏、麗妃萬氏等等。

如果真有一個身家顯赫,陪嫁能塞滿一條巷子的盧妃,怎麼會連記錄都沒有留下一筆呢?

有人認為,這裡的盧妃,應該是明世宗的靖妃盧氏。史書記載,嘉靖十年三月,朝廷冊選方氏、鄭氏、王氏、閻氏、韋氏、沈氏、盧氏、沈氏、杜氏等九人為“九嬪”。

九人皆是在嘉靖九年天下大選妃嬪時入宮的,時年在14—18歲之間。盧氏是“九嬪”之一,封和嬪。十六年(1537年)生子朱載圳,晉靖妃。

「發現 南京」閨奩營:美人如花隔雲端

▲圖為1909年老地圖上的“盧妃”、“閨奩營”

雖說母以子貴,但盧妃的運氣並不好。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朱載圳被封景王,這個孩子後來風評並不好,被記載為貪婪蠻橫,所以與其父明世宗之間並不和睦。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年),景王朱載圳到其封地德安(今江西省九江)。

大約是因為遠離皇城,心裡難免有些不平衡,於是剛到封地時就要求多給莊田,戶部討論後同意。可是他繼續“撒嬌”,荊州的沙市不在景王申請範圍之內,但景王仍派了人前去收租,知府徐學謨堅決不給。他又在漢陽的劉家塥收取柴火稅,推官吳宗周也堅持反對。明世宗父子之間不和睦,但在此事上,還是十分坦護自己的兒子,所以以上二人受到處分。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初九,朱載圳薨於德安王府,葬於西山。他親爹聽說了他的死訊後,對首輔徐階居然說:“這個兒子一直想圖謀太子之位,現在死了!”言下之意是死得好。因為沒有子嗣,她的妃妾都被詔回了京城府邸居住,其國廢除。失子的盧靖妃一直孤獨地活到萬曆年間,才以高齡去世,葬於悼陵。

「發現 南京」閨奩營:美人如花隔雲端

▲圖為明世宗畫像

傳 說

在閨奩營還流傳過一個“巧斷雞案”的故事。

古時一個農婦捧了一隻老母雞到街頭去賣,一不當心雞跑到米店老闆的雞群裡去了。農婦追過去老闆卻不認。上元縣縣令陳漠正好路過,他分別問兩人用什麼餵雞,米店老闆說是米,農婦說是麥子。縣令就命人把這隻雞當場剖開,肚子裡是麥子不是米,真相大白。米店老闆求饒,陳漠就罰他出錢為閨奩營修路,引來百姓一片叫好。

老南京人回憶,閨奩營巷口,原來還有條叫“馬號”的小巷

「發現 南京」閨奩營:美人如花隔雲端

▲圖為仍然保留著的閨奩營街牌

明代洪武初年,朱元璋建立了全國各地的官方文書傳遞驛站,“馬號”這裡的,就是是全國最大的驛站之一。明永樂年間,朱棣遷都北京,南京雖不再是都城,但馬號仍然是華東的重要驛站。經過馬號驛站的文件都要備案記錄,責任明確,以便出問題追查。古有“馬日行千里”的說法,但馬不可能不休息,一口氣最多跑三五十里就得換馬。所以一路上的驛站需備夠糧草,確保人馬吃飽喝足休息好。

1993年,閨奩營兩側舊民宅拆除,改建高樓,閨奩營街牌仍然掛在牆上,但閨奩營南側被改成了“洪武路”門牌號,閨奩營北側改成“小火瓦巷”門牌號,隨後路邊還豎起了“馬府西街”的路牌。一條有故事的小巷,就這麼被藏在了街道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