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畝軟棗能賣150萬太誘人!農民:資金呢?說好的修路呢?


牌樓村宋溝,甭說在中國,即便在遼寧丹東,也幾乎沒人知道這個不通車的小山溝在哪裡。8月12日這天,呼啦啦的100多輛私家車開了進來。在山裡人的心目中,這就是有史以來最熱鬧的一天,即便是誰家娶媳婦嫁姑娘,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車和這麼多的人。

100多輛私家車、200多人,來自遼寧的瀋陽、大連、本溪、丹東,還有吉林的通化,是什麼讓他們熱情高漲?僅僅是70畝的軟棗園!

軟棗很稀奇嗎?一點都不,在遼寧各地基本上到了遍地開花的程度,然而,宋溝的70畝軟棗園不到2年就結果了,今年能收入20萬回本,明年就是150萬。這個,才是吸引100多輛私家車200多人紛至沓來的原因。

眼見為實。村裡的一位農民說,去年4月份老宋剛栽苗的時候就說8月份能看到果實累累,我還以為他吹呢,軟棗一般都是4年才能結果,今天上山看看,是真的。他先成功了,全村的板栗種植戶就可以考慮轉產了。丹東地區的板栗太多,一斤2塊錢多點,效益很差,一斤軟棗最低能賣30元,沒法比啊。

種植戶叫宋恆俊。去年4月份,老宋將1萬多株軟棗嫁接苗栽植到70畝的山坡地上,僅僅過了1年4個月,產果率就達到了70%,比常見的軟棗下果的時間幾乎提前了3年。

軟棗栽植快速結果項目,願景的確誘人,然而,如何讓更多的農民將願景變現,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農民說,資金是個大問題,自己能籌集一些但肯定不夠,再就看看國家有沒有相關的致富項目資金能夠支持一下。

要想富先修路。不妨想象一下:有了資金、項目上馬,漫山遍野都是快速結果的軟棗——但是,一百多年來的不通客運班車的土路勢必會影響銷售,總不至於用小車星星點點地往外運吧?聽聽農民的呼聲:從我們這裡到有柏油路面的公路差不多七里,路不好,想幹事業幹不上。


這位奶奶說,對,100多年了,祖祖輩輩就走這樣的土路,不下雨沒事兒,下雨了就麻煩;好天來小車沒事兒,要是大車天天壓來壓去,可就毀了。

技術有了、項目有了、地是現成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差資金和交通了。農民致富,真的不能再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