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右安門醫院背後「藏」著敬老院 後院養老前院就醫很安心

“兒女們聽老媽一句話,我自己願意在這裡住,想在這裡的生活一定好,有朋友互相交談,快樂有人陪著,精神更滿足……”今年春季,96歲的許老太給兒女手寫了一封信,洋洋灑灑幾筆,表達的是讓兒女同意她住進家附近的這家敬老院。

北京右安門醫院背後“藏”著敬老院 後院養老前院就醫很安心

96歲的許奶奶正在織襪子。圖片來自敬老院。

涼水河畔,幽幽碧草,右安門醫院背後,一個僻靜之地拔地而起一個12層小樓,這就是嘉祥敬老院,150多個房間全部朝南,目前這裡是27位老人的新家。今年3月背靠右安門醫院的醫療資源,由南苑鄉支持組辦,嘉祥養老院正式投入使用,“後院養老,前院就醫”的模式,獲老人和家屬點贊。

安心:救護車就停在敬老院裡

“週一至週四早上八點到九點,來自右安門醫院的內科專家會來查房、會診,根據老人的身體情況安排檢查就近就醫,全程由護士陪同,特殊情況需要住院治療的老人,直接進入醫院的綠色通道,省去很多繁瑣的手續,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右安門醫院120急救車就停在樓下院子裡,能夠及時趕到。”嘉祥敬老院護理部主任顧美華說。

上週,80歲的冀大爺突然不想吃飯,根據經驗,護理長判斷此事另有原因,便安排他趕緊躺在床上測血壓,果然,高壓指數為190,體溫38攝氏度,隨後老人出現了嘔吐症狀。“別是心腦血管的問題。”護理長第一時間與家屬溝通,隨後上報院裡,走急診綠色通道,接力搶救,由專業護士陪伴老人到“前院”做各項檢查,等家屬趕到已是一個小時後。“醫生診斷老人是老毛病肺感染,得繼續做抗炎治療,搶救一分鐘也沒耽誤。”顧美華說。

放心:專業考核確定護理級別

兩個月前,從右安門醫院出院的88歲老太就近住進了嘉祥養老院醫養,入院時老人精神極差,有抑鬱症的前兆,不願與人溝通,總耷拉著腦袋。兩個月的集體生活,老人開始主動與其他人打招呼,家屬李女士來看望自己96歲老母親時與她打了個照面:“她居然衝著我笑了。”老人的改變有目共睹,前些天家屬給敬老院送來一面錦旗,這是開門半年以來,嘉祥養老院收到的第一個面錦旗。

“對我們來說,護理可能就是本職工作,能收到錦旗是意外之喜,很受鼓舞。”顧美華說。“前院就醫,後院養老”的模式,為老人提供了頤養天年的生活環境,得到老人和家屬認同。嘉祥養老院目前住著27位老人,是容納量的十分之一,由4名專業護士和13位護理人員輪流照顧、陪伴。

為給老人專業的照顧,敬老院根據國家標準制定評級工具,也就是說,老人入院以前,要通過一系列入院評估,包括健康疾病、日常生活功能、跌倒、認知、噎食、吞嚥咀嚼等上百條內容考核,從而確定老人的護理級別——自理還是需要三級護理。評估員需經過民政部門培訓後,通過專業考試才能持證上崗。

舒心:和老夥伴們共享晚年

記者走進養老院時,老人剛吃完飯,在護理員的護送下來到廊道聊閒,5個月來,96歲的許老太已經適應這裡的生活,她拿起兩根毛衣針,上面掛著織了一半的襪子。“老人眼神兒很好,平時喜歡織襪子鉤椅墊,手巧著呢!”除此以外畫國畫、做泥塑、看電影,老人的生活豐富多彩。“我母親喜歡看紅色電影,像《紅河赤衛隊》《紅色娘子軍》,看起來眼睛都直了,就像小孩玩遊戲機一樣。”李女士說老人都愛這樣的革命電影,因為他們的青春就是這個顏色的。

“傳統的敬老院只能提供養老而無法提供醫療,而醫院只能提供醫療而不能提供養老服務,這種‘醫養分離’的結果使敬老院裡的老人經常奔波於敬老院和醫院之間,不僅得不到及時救治,還給家人和社會造成極大負擔。嘉祥敬老院的模式——前面有醫療保障免去家屬後顧之憂,後面有快樂生活讓老人‘夕陽更紅’,值得點贊。”李女士說。 “自從來帶這裡,每天有人談話,感覺快樂幸福。” 親身感受也成為老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創作之源,許老太曾在書法課上這樣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