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雷暴潮如何不踩雷!>迭加金服>教你如何規避風險

1、這波雷潮的原因

(1)最根本原因是行業發展減速,P2P隱藏的風險開始爆發

今年P2P增長速度只有15%,發展十分緩慢(見下圖)

P2P雷暴潮如何不踩雷!>迭加金服>教你如何規避風險

金融風險是滯後的。今年放的貸款砍頭息先收了、錢先賺了,但壞賬可能是明年才爆發。

過去幾年P2P貸款規模每年增長100%,發展速度非常快,隱藏的風險都會被快速發展掩蓋,而今年P2P增速大幅放緩,前面幾年大規模放的貸款,風險在今年開始逐漸爆發。

更大的風險是150名之後的平臺,80%在瞎搞,絕大多數在自融,資金都被老闆拿去填窟窿,或者做高風險投資,或者拿去給自己的企業救命,或者流入房地產,更有少數平臺是純旁氏騙局。這些平臺說白了就是接棒遊戲,當行業發展變慢了,接棒的人少了,就陸續撐不住開始爆雷。

(2)爆雷的直接原因是錢荒

過去幾次暴雷潮,基本路徑都是P2P本身積累了泡沫,錢荒直接刺破幾個大旁氏騙局泡沫,緊接著自融平臺開始爆雷,小白投資人和羊毛黨開始恐慌,資金加速流出,進而引發羊毛平臺和小平臺的暴雷潮,之後又會引發穩健投資人恐慌撤資,一些經營激進或者抗風險能力弱的知名平臺開始倒下,整個行業開始集體恐慌,惡性循環,徹底把暴雷潮推向高潮。一天雷10幾個,一個月雷100多個,投資人被雷的裡焦外焦。

當該雷的平臺雷完,能抗住行業恐慌性擠兌的平臺抗下來,爆雷數量逐漸減少,整個行業趨於平靜,投資人的信心開始修復,暴雷潮就結束了。

錢荒永遠是刺破金融泡沫最直接,最鋒利的鋼刀。至於錢荒的原因每次不一樣,2013和2014年是年底資金緊張,2015年是大牛市抽走了大量的資金,這次是整個金融市場去槓桿,股市、房市、私募、P2P都在鬧錢荒。

(3)這次雷潮可能會持續更久

之前的雷潮很快會被行業的大利好和大發展掩蓋過去,也很快會被投資人遺忘;

而這次的雷潮,只能靠市場自身慢慢恢復。行業已經沒什麼大利好增強信心,投資人普遍恐慌,這種恐慌會導致持續擠兌撤資,不斷下探P2P真實的風險承受能力。

很多人會說真的P2P不怕擠兌,這話沒錯,但目前150名後的平臺多半都是資金池+自融,他們最害怕的就是擠兌。

至於雷潮啥時候結束,要看P2P真實的風險承受能力有多強,如果目前的擠兌,再擠兌不倒大平臺,那暴雷潮的最高峰可能就過去了,如果把一些規模很大的平臺擠兌倒,那風險還會繼續探底,暴雷潮還會持續。

目前,多多和所有投資人一樣,希望雷潮趕快過去。

2、雷潮如何不踩雷

(1)最簡單的辦法只投前40名平臺

目前P2P,基本只有前40名的平臺做的業務相對優質,逾期壞賬可控,業務可以持續盈利,平臺可以良性循環不斷髮展。平臺實實在在創造了價值,有健康的利潤,風險可以從根源上大幅降低。

40名-150名的平臺業務大多不可持續,抗風險能力普遍偏弱,稍有不慎就踩坑。而150名之後的平臺沒幾個正經平臺,十個裡面有九個是垃圾。

其實反覆強調過,對於95%的投資人,從前40裡面精選幾個平臺投資就足夠了,收益風險比最高,還是避雷的最好辦法,沒有之一。

(2)搜平臺負面可以避開大多數的雷

現在遭遇雷潮,估計很多人會拜謝這些“黑子”。

行業大量的測評和深扒,基本能把80%的垃圾揪出來,

所以投某個平臺前,只要搜一下平臺的負面,基本可以幫我們避開大多數雷。

(3)既不是前40,又沒有重大負面的平臺需要評估業務和風控

如果風控就幾個人,業務量還一直暴增,那基本就是旁氏騙子,風控部基本就是假資料編輯部。之前暴雷的唐小僧,e租寶就是典型。

如果業務風控主要靠老闆自己和幾個親信,即業務初審是幾個親信,業務終審全靠老闆自己,催收全靠老闆的小弟,這就是標準的草根平臺。這類平臺業務逾期很高,全靠續貸,很容易被擠兌,現在不能碰。

如果老闆是正規金融機構出來,業務團隊有上百人,風控有幾十人,老闆會親自嚴控風控流程,就基本就是業務類平臺。這類老闆總體上能把風控這個技術環節做好,業務比較真實,目前這類平臺如果經營不激進,一般問題不大。

如果老闆是高學歷精英,光法務合規團隊都有幾十人,對公司的每一個業務員,每一個數據都控制的非常死。那這類平臺就是標準的精英體系化平臺。這類平臺一般人就是小螺絲釘,根本沒有造假的機會,風險控制的非常細緻,壞賬也相對較低。這些平臺目前風險相對較低。

如果業務和風控的體系化很好,再加上背景實力較強,那就是我們目前投資的首選。

牢牢記住上面三步,基本就可以安穩渡過這個雷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