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點擊上方“鈞瓷網”可訂閱哦!

文 | 鈞一

在禹州市神垕古鎮,有個地標——主席臺。

在主席臺附近,人們經常能看到一位貌如飽經風霜的“老農”:方臉濃眉,中等身材,花白的短髮根根直立,古銅色的臉膛刻下歲月的年輪。

然而,他卻是鈞瓷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粗糙的雙手中,誕生了“華美如重彩油畫、神奇如潑墨丹青”一樣的鈞瓷重器。

他叫王金合,今年76歲!一個善用打油詩表達鈞藝認知的鈞瓷大師。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一)

“生於42年,燒鈞一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七十餘載,風霜雪雨;季節交替,鈞者人生。”

“每一件作品都好像我的孩子,我非常愛他們!”日前,在主席臺後方的天合鈞坊展廳,王金合指著一件不過尺高的古釘瓶,聲如洪鐘地介紹:“塞尚吳冠中,他倆都畫松;金合不會畫,燒出迎客松。”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作品:古釘瓶)

不管是剛剛接觸鈞瓷的遊客,還是熟悉鈞瓷的鑑賞者,在欣賞王金合的作品時,都會留下深刻印象。他的作品很有個性,器型古樸,萬彩滲化、瑰麗多姿,令人過目難忘。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作品:荷韻)

1942年出生的王金合,老家在禹州張得鄉。8歲那年父親去世,至今回想起艱辛的童年生活,“光想掉淚”。1958年,地方國營禹縣鈞瓷廠招工,王金合應聘成為一名雜工。

他與鈞瓷真正結緣,則要從“楊家人”說起。王金合的妻子楊桂榮的爺爺是神垕鎮恢復鈞瓷老藝人之一的楊書信,其父楊留海也擅長鈞瓷燒製。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後來,王金合拜楊留海為師,學習鈞瓷的配料和燒成,從學習實踐中掌握了傳統鈞瓷從原料到燒成的每道工序及整個鈞瓷生產的工藝流程。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王金合(右)在燒窯)

鈞瓷之美,吸引著王金合的目光,令其如痴如醉。

他寫道:“觀之神態,賞之神采,品之神韻,讀之神話。觀賞品讀,忘掉憂愁;創新之路,後人莫停;中國鈞瓷,願永傳承。”

(二)

“難忘七六,建起窯爐;燒鈞起步,磨難受夠,領導來找,金合富州;鈞瓷別燒,鬥私批修。”

“神垕四面群山環抱,產土產煤鈞陶原料;唐代至今繼續燒造,瓷都古鎮繁榮熱鬧。”20世紀70年代,王金合和妻兄楊富州(恢復鈞瓷老藝人之一楊書信之孫)創建了一家民間鈞瓷坊。從小窯到大窯,從仿宋、仿清到現代鈞瓷的釉色研發,王金合不斷將自己的鈞瓷燒製技藝推向更高的領域。1981年,王金合成功燒造出仿宋天青紅斑的五指碗產品,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關注。20世紀八十年代,他率先完成仿宋月白釉、天青、天藍掛紅斑釉的燒製工作。在當地、業內和同行中產生較大影響。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爐鈞分為南方爐鈞和北方爐鈞。爐鈞釉是清代雍正時期創燒的低溫窯變花釉品種之一,盛行於雍正、乾隆兩朝。1991年,王金合從國營瓷廠退休,全身投入爐鈞釉的研製,經過多年的不懈的努力,成功研製出自雍正年間絕跡的爐鈞金斑釉,填補鈞瓷界空白。2006年他的個人藝術風格逐漸形成,在鈞瓷同行中獨樹一幟,他創作的荷口瓶、缽榮獲中國收藏家協會(金獎)。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作品:缽)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煤要一鍁一鍁的添,溫度一度一度的升,燒窯急躁那不中!”王金合說,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在燒窯的路上,他白了頭、花了眼,付出了太多太多。

2006年7月1日,王金合的新窯第一爐燒成開窯。不等爐溫徹底冷卻,他就急切地鑽進去,爐中的餘熱將其的頭髮、眉毛烤焦了,但他當時卻渾然不覺,後來只得剃了個光頭。

“神垕泥土火來燒,千姿百態輪盤造;胎釉熔化在爐窯,萬彩神奇天工造。”

正是這一次,下身金黃,上部釉料流動多彩的鈞罐出爐。入窯的時候,這件作品通身施釉,出窯的時候,80%釉脫落,卻窯變出了瑰麗多姿的藝境。作品在2007年9月“上海收藏家喜愛的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中獲得金獎。後來,他給這件爐鈞取名為“鈞魂罐”,最終被人以18萬元的價格買走。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鈞魂罐)

至今,王金合想起“鈞魂罐”仍覺惋惜,心有不捨。

(三)

步入王金合的鈞瓷展廳,一件件既是爐鈞又有別於傳統爐鈞的作品在燈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細細品味,箇中韻味無窮。站在鈞瓷面前,真可謂“畫家嫌筆拙丹青難繪,詩人怨詞窮佳句難描”。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荷口瓶)

面對到訪的客人,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繼承創新靠實幹,燒出精品是好漢。”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松韻)

王金合用通俗易懂的打油詩,賦予“孩子”無限的摯愛。“

傳統手拉,煤窯燒成;創新釉彩,金線金釘”“手中泥韻,心中火魂;品種多樣,手拉成型;釉彩罕見,煤窯燒成;突破傳統,私揚爐鈞;南北精華,融會貫通;西洋油畫,窯變頂峰;匠藝精神,歷代傳承”。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作品:千秋瓶)

如何通過窯變體現出“萬彩”的神奇?王金合將這一過程稱作“火的魔術”:

“窯爐建造,原料選擇,釉料配比,精細研磨/手工成型,施釉厚薄,溫度高低,氣氛強弱/化學反應,天氣巧合,火的魔術,人人琢磨/中國爐鈞,窯變如畫,意象萬千,天地造化”。

(四)

“天合爐鈞金光閃,繼承創新鈞界無;如今年到七旬五,創新釉色不停留。”這是三年前,王金合寫下的打油詩。

從事鈞瓷燒製半個世紀,王金合收穫榮譽很多。2010年,獲得河南省鈞瓷燒製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稱號,2011年,獲得河南省傑出陶瓷藝術大師稱號,2013年12月,獲得首屆中國鈞瓷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7年,王金合作品《天韻》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作品:秋韻)

“爐鈞創新天合成,一片朝霞別樣紅;紫翠晴嵐胭脂紅,神奇瑰寶奇天工。”相比榮譽,王金合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作品。“塞尚梵高和莫奈,都是西方油畫派;如今創新爐鈞釉,不需揮筆窯變彩。”王金合說,每一件作品都是王金合親手創作的“孩子”,看到獨一無二的他們,內心充滿喜悅、幸福,更覺肩頭責任之重。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作品:翠玉瓶)

“白天想來夜裡盼,咋為鈞瓷做貢獻。創業創新靠實幹,燒出精品是好漢。古銅釉色虎豹斑,百年鏽斑今朝現。昔時爐鈞展新顏,七旬老翁再加鞭。”

神垕“老農”一個罐曾賣18萬 常寫打油詩讚“孩子”,他是誰?

(作品:龍韻)

站在窯爐前,古稀之年的王金合併沒有停止對鈞瓷藝術的思考。每天,他仍然要踱著步子,看著兒子或工人們忙碌。哪裡需要指導了,他就忍不住說一說。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雄心壯志不服老,要和鈞界來賽跑;你追我趕風格高,互幫互學都搞好。”面對前方,王金合用這首打油詩自勉。在他的心中,鈞瓷藝術在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努力下,必將璀璨萬彩。


監製:千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