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餑餑變燙手山芋,奧運會如今成了這樣,或將指定中國來舉辦

每次我們談起奧運會,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想起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那場輝煌給中國人爭了不少光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奧運的申辦似乎早已不是曾經的香餑餑。遙想2000年的奧運申辦,5選1 ,北京以兩票之差輸給了悉尼,多國競爭,場面激烈,甚至有賄選的現象發生過,但如今2024年奧運會的申辦城市卻接連宣佈退出,最後只剩下美國洛杉磯和法國巴黎留在申辦席上

香餑餑變燙手山芋,奧運會如今成了這樣,或將指定中國來舉辦

國際奧委會面對這樣的尷尬,甚至直言:未來奧運會很有可能從申辦制改成指定製,像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 應有責任主動承辦。到底為何奧運會的舉辦權會從曾經的你爭我搶變成如今的燙手山芋呢?

香餑餑變燙手山芋,奧運會如今成了這樣,或將指定中國來舉辦

奧運會,說起來就是個燒錢的,沒有雄厚的資金是不敢輕易接手的。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大約花了12億美元,而到08年的北京奧運會,這個數字達到了420億美元,算一算這是翻了多少倍啊。再到里約的奧運費,減少了很多,很多預算都是超支的,所以一些項目可能就沒有運行,甚至直接pass。

香餑餑變燙手山芋,奧運會如今成了這樣,或將指定中國來舉辦

再說到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情懷不一樣,我們認為一件事是必須要做的,關係到民族的榮譽,會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還記得01年的7月13號嗎?那是我們申辦北京奧運會成功的日子,多少的人在電視機、電腦面前等待著那個時刻,是一種個人、國家、民族的期望。外國人就不是這麼考慮的,都是得經過設計、策劃,最後到預算。有時候預算超支,就會相應地減掉一些項目。

香餑餑變燙手山芋,奧運會如今成了這樣,或將指定中國來舉辦

光是這個建設的費用就很高,那麼舉辦完以後,問題又來了。這些場館是要怎麼用呢,是對外開放還是幹嘛。就拿我們的鳥巢說吧,奧運會期間是場館,完了後變成標誌性建築了,有很多的遊客是衝著鳥巢來的,也可以說是城市的一張新名片。

現在很多外媒都說指定中國舉辦,這不合理啊。你們不想辦了就扔給我,好事就不會想到我,壞事就想到了,你說我們怎麼會答應呢。再說了,舉辦奧運會是有很多要求的,不是光GDP上去了,有投資商就行了,這涉及到一系列的的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香餑餑變燙手山芋,奧運會如今成了這樣,或將指定中國來舉辦

真是“此一時彼一時”,曾幾何時,奧運會絕對是個香餑餑,能夠承辦奧運會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所以每次競爭,各個國家都使出渾身解數,全力以赴!只是奧運會太燒錢了,哪樣都要花錢,在經濟向好時期,這還不成問題,可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下滑,除了少數國家的經濟是一枝獨秀外,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陷入停滯或負增長!財政困難,在奧運會的開支上就顯得捉襟見肘了,就拿里約奧運會為例,一度傳言停辦,甚至直到開幕式前,一些場館才匆匆竣工。

而且現在奧運會的項目太多,除了一些大眾項目外,其他一些小眾項目看的人不多,收視率成問題,自然轉播收益就不多,而且對遊客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從前。狂歡之後,繁華落盡,收益遠低於開支,在經濟不佳的時候,誰還願意做賠本生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