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匈奴人來說,如何稱呼後母、寡嫂的子女?

風過初夏雨過天晴


在司馬遷為匈奴人所做的傳記《史記·匈奴列傳》開篇,司馬遷便點明匈奴人有別於漢人的一個習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這一條習俗,便是本文題目中所說的「父死娶母,兄死娶嫂」,這一奇特的婚姻制度,被史學家稱為「繼婚制」,匈奴的「繼婚制」在匈奴人那裡,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得到了很好的繼承。

最明確的一條證據,便是漢書中有關王昭君的記載。

王昭君和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與另外三個美女所不同的是,王昭君的形象非常正面,她既不像西施、貂蟬那樣引起戰爭,也不像楊玉環那樣被指責為誤國,王昭君是世所罕見的和平使者。

昭君出塞,為漢和匈奴帶來了永久的和平。

所謂昭君出塞,是指大漢天子漢元帝應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的要求,將出身於良家被選入宮中的王昭君嫁與呼韓邪為閼氏。

所謂閼氏,是把匈奴人對妻子的稱謂音譯出來的漢字,音同「胭脂」,某種程度上也具備「胭脂」的意思。

簡單地說,就是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

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後,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伊屠智牙師。

王昭君只跟呼韓邪做了兩年多夫妻,呼韓邪便去世了,呼韓邪去世後,呼韓邪大閼氏(只是稱號為大閼氏,並不是原配閼氏)的兒子雕陶莫皋繼單于位。

據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呼韓邪去世後,繼位的雕陶莫皋想按照匈奴的習俗,把後母王昭君收繼為妻子,王昭君內心無法接受,於是致信大漢天子,想要回到中原生活。

時為大漢天子的漢成帝接到王昭君的求救信後,沒有答應王昭君的請求,反而敕令王昭君遵照匈奴人的風俗,改嫁給雕陶莫皋為閼氏。

接到敕令的王昭君無奈,只得再嫁雕陶莫皋。王昭君嫁給雕陶莫皋後,先後生下兩個女兒。

那麼,問題來了,王昭君的三個孩子,相互之間當如何稱呼呢?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生的長子伊屠智牙師該稱王昭君的後夫雕陶莫皋為哥哥呢,還是父親呢?

對於這個問題,《史記》、《漢書》、《後漢書》等涉及到匈奴繼婚制習俗的史書中並沒有點明,或許在司馬遷、班固、范曄等史學家看來,這根本不是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既然匈奴人能把「繼婚制」施行近千年而不出亂子,肯定不會在稱呼這個小問題上栽跟頭。

我認為,在「繼婚制」面前,匈奴人應當遵照父系關係而非母系關係。

具體到王昭君這塊,王昭君和先夫呼韓邪生的伊屠智牙師是王昭君後夫雕陶莫皋同父異母的弟弟,所以伊屠智牙師理應稱雕陶莫皋為哥哥,這在呼韓邪去世前和去世後,都是不會變的。

而王昭君和雕陶莫皋生的兩個女兒,也就是須卜居次和當於居次,雖然跟伊屠智牙師一母同胞,但因為要遵照父系關係,所以她倆只能管伊屠智牙師叫叔叔。

參考資料:《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元紀》、《漢書·匈奴傳(下)》、《後漢書·南匈奴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