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預警】匯總!!各地市發布小麥病蟲情報

病蟲情報

上週,省農委召開小麥防控赤黴病的新聞發佈會,今年小麥赤黴病可能會呈現大面積爆發的情況。今天我們彙總各地市的病蟲情報,請大家參考一下防治時期和藥劑,把握防治時期,做到“適期防治,見花打藥,兩次防治不鬆懈”。

【955·預警】彙總!!各地市發佈小麥病蟲情報

亳州市

亳州市小麥赤黴病呈偏重至大流行趨勢。主要原因:一是菌源充足。近年,由於玉米秸稈還田面積不斷擴大,且不進行深翻土地,田間菌源量逐年增加。二是品種抗性不強。三是氣候條件與小麥生育期相吻合。據氣象預報,4月21~23日全市將有一次降雨過程,此時正處我市小麥齊穗期間,有利小麥赤黴病發生。

要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適期防治,見花打藥”;要選對藥種、備好藥械,做到“楊花主防、遇雨補防、確保兩遍”,切實達到“一噴三防”的效果。

宿州市

【955·預警】彙總!!各地市發佈小麥病蟲情報

近年小麥赤黴病在宿州市重發頻率高,加之秸稈還田比例擴大,田間菌源量逐年積累。近日調查,宿州市玉米秸稈帶菌率為2.0%-39.4%,埇橋區高達39.4%,全市玉米秸稈帶菌率加權平均數為20.9%。當前田間菌源量已滿足赤黴病大流行的菌源條件,隨著氣溫回升,田間菌源量還將進一步上升。

據省氣象部門預報, 我市4月降水較常年略偏多,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有利於赤黴病發生。

宿州市小麥主栽品種對赤黴病抗性不強,去年小麥播種晚,生育進程偏遲,長勢偏弱,田間大小苗現象普遍;部分早播旱茬麥播期早、播量大,群體密度高,田間鬱閉;為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春季普施、重施氮肥比例大。以上因素均有利赤黴病發生為害。

防治策略:在做好清溝瀝水等農業措施的基礎上,落實“全程防控、分區治理、分類指導、統籌兼顧”防治策略,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採取“適期防治、見花噴藥”的防控措施,做到把準時期,選擇對毒素抑制作用強的藥劑,兩次防治不動搖,減輕病害發生程度,降低毒素含量,確保糧食安全。


防治技術措施

1.防治適期:要全面實施二次防治,首次用藥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第一次用藥後5-7天開展第二次防治。

2.防治藥劑:優先選用防治赤黴病兼治小麥葉部病害的復配製劑,如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鮮胺、咪銅·氟環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環唑、戊唑·百菌清、戊唑·噻黴酮、丙環·福美雙、甲硫·戊唑醇、戊唑·福美雙、井岡·蠟芽菌、申嗪黴素等。

3.科學施藥: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無人機、熱霧機、機動彌霧機、電動噴霧器等施藥機械,儘量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按藥品說明書推薦用藥上限用足藥量,對足水量,對準穗部,均勻噴霧。熱霧機防治,應配合穩定劑使用;無人機作業應添加飛防助劑。

4.注意事項:多菌靈抗藥性較高地區,慎用多菌靈單劑。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真菌毒素汙染。以小麥赤黴病防控為重點,根據各地病蟲情況,兼顧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等病蟲及早衰、乾熱風的防控。藥、肥、生理調節劑混用、各計各量,一噴多防,保粒增重。

壽縣地區


【955·預警】彙總!!各地市發佈小麥病蟲情報

【955·預警】彙總!!各地市發佈小麥病蟲情報

阜陽市

小麥赤黴病

一、發生趨勢:預計小麥赤黴病在全市偏重至大發生。

二、預報依據:

1、田間菌源廣泛。據阜南調查,稻樁平均叢帶菌率為22.6%,較近三年均值增加55.6%;平均枝帶菌率為7.3%,較近三年均值增加260%。阜南、界首近期調查,玉米秸稈平均帶菌率分別為28.6%、2.62%。

2、子囊孢子釋放高峰期與小麥揚花期吻合度高。阜南3月23日、4月5日鏡檢稻樁子囊殼,成熟度指數分別為18.3、75,預計子囊孢子釋放高峰期在4月中旬。全市主栽品種齊穗期預計在4月13-18日,子囊孢子釋放高峰期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程度高。

3、主栽品種有利赤黴病發生。全市主栽品種均不抗赤黴病,若抽穗揚花期遇連陰雨天氣,將加重其流行程度。

4、氣候條件有利於赤黴病發生流行。據市氣象臺預報, 4月中下旬有兩次降水過程,分別在4月11—13日,19—21日,對赤黴病發生流行較有利。

小麥紋枯病

一、發生程度:中等發生

二、預報依據:

1、大部分地區當前病情較近3年同期偏重。阜南、臨泉、潁東、潁州、界首、太和等站近期普查,平均病株率分別為19.7%、13.3%、12.5%、10.4%、5.2%、4.0%。其中潁東、臨泉較近3年同期均值分別增加2.5倍、2.3倍,太和、阜南、界首較近3年同期均值分別增加68.8%、32.6%、1.7%。

2、4月中下旬氣候條件有利於紋枯病擴展蔓延。

小麥鏽病

一、發生趨勢:中等發生

二、預報依據:

1、小麥鏽病近幾年在阜陽市後期發生較重。據各地4月上旬調查,田間尚未見葉鏽和條鏽病發病中心,後期存在中等流行風險。

2、主栽小麥品種不抗病。阜陽市主栽的小麥品種淮麥22號,濟麥22號,周麥26等均不抗小麥鏽病,有利於病害流行。

3、4月中下旬氣候條件有利於發生流行。

小麥穗期蚜蟲

一、發生趨勢:偏重發生

二、預報依據:

1、田間蚜量低於近年同期。

2、食料條件有利蚜蟲發生。目前我市小麥大多處於孕穗期,植株嫩綠,有利於小麥蚜蟲的繁殖為害。

3、氣象條件對小麥穗期蚜蟲無不利影響。

小麥吸漿蟲

一、發生趨勢:輕發生。預計羽化盛期在4月13-18日。

二、預測依據:

1、蟲口基數較近年同期偏低。

2、蟲態發育進度較常年提前。當前蟲態發育進度已進入前蛹高峰期。

3、氣候條件和土壤溼度有利於小麥吸漿蟲發生。

宣城市

一、發生趨勢:預計全市偏重發生。

二、預測依據

1、田間菌源充足。近年小麥赤黴病在我市重發頻率高,加之冬閒田面積增加和秸稈還田推廣,今年田間菌源顯著高於常年。當前田間菌源量已滿足赤黴病大流行的菌源條件,隨著氣溫回升,田間菌源量還將進一步上升。

2、寄主條件適宜。我市小麥種植品種大多為寧麥系列、鎮麥系列、揚麥系列等對赤黴病抗性不強,再加上小麥因播種期不同,生育進程不一,抽穗揚花期遇陰雨天氣風險大。同時近年小麥赤黴病發生出現新特點,小麥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特別是小麥抽穗揚花後至乳熟期只要條件適宜均可發生危害,增加了赤黴病發生為害風險。

3、氣象條件有利。據氣象部門預報,近日及4月中旬前期(13-15日)有1次較為明顯冷空氣過程,冷空氣過程易伴隨降雨,與我市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度高,同時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水偏多,在加上全市4月中下旬局部地區多霧霾天氣,氣候總體仍較有利於赤黴病流行。

4.病菌子囊孢子釋放高峰期與小麥易感病生育期吻合。

三、防治意見

(一)防治策略:在做好清溝瀝水等農業措施的基礎上,落實“全程防控、分區治理、分類指導、統籌兼顧”防治策略,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採取“適期防治、見花噴藥”的防控措施,做到把準時期,選擇對毒素抑制作用強的藥劑,兩次防治不動搖,減輕病害發生程度,降低毒素含量,確保糧食安全。

(二)防治技術措施

1、防治時間:全面實施二次預防,首次用藥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見花打藥)開展第一次預防,第一次藥後5-7天開展第二次防治。對高感品種、生育期不整齊、花期遇多陰雨天氣的田塊,可實施第三次防治。

2、防治藥劑:優先選用防治赤黴病兼治小麥葉部病害的復配製劑,推薦畝用有效成分氰烯菌酯·戊唑醇40-60克,或戊唑·咪鮮胺10-15克,或咪錳·多菌靈40-50克,或苯甲·多抗3克,或烯肟·多菌靈13-27克,或多菌靈·三唑酮40-60克,或戊唑·多菌靈22-30克,或選擇氰烯菌酯與戊唑醇混用,對水30千克以上噴霧預防。

3.注意事項:要以小麥赤黴病防控為重點,兼顧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等的防控。要按藥品說明書推薦用藥上限用足藥量,藥、肥、生理調節劑混用、各計各量,對足水量,對準穗部,一噴多防,保粒增重。同時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

【955·預警】彙總!!各地市發佈小麥病蟲情報

【955·預警】彙總!!各地市發佈小麥病蟲情報

安慶市

一、發生趨勢

預計全市小麥赤黴病總體偏重發生,抽穗揚花期氣候條件適宜將有大流行風險,發生面積約45萬畝。

二、預測依據

1、田間菌源量充足。近年小麥赤黴病在我地重發頻率高,加之冬閒田面積增加和秸稈還田比例擴大,田間菌源逐年積累,今年異常偏高,大部分地區稻樁子囊殼叢帶菌率和枝帶菌率高於偏重發生的近年同期1-3倍,其中宿松、懷寧枝帶菌率分別為24.3%、12.48%,數量較高。當前田間菌源量已滿足赤黴病大流行的菌源條件,隨著氣溫回升,田間菌源量還將進一步上升。

2、氣候條件。據省、市氣象部門預測,2018年4月全市降水較常年偏少。月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氣溫月內波動明顯,月初受冷空氣影響,多雷陣雨天氣。預計4月11-30日延伸期內有1次較為明顯冷空氣過程,易伴隨降雨,與我市小麥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有利於赤黴病流行。

3、寄主條件和栽培措施有利赤黴病發生為害。稻茬麥(油)栽培方式多為機開溝免耕直播、或淺旋耕種植,秸稈全量還田,有利於多種病蟲越冬越夏和輾轉危害;生產上主栽品種揚麥、寧麥、鎮麥系列對赤黴病抗性不強,去年小麥因秋收進度不一,播栽期長,生育期不整齊,預計抽穗揚花期拉長;小麥部分小麥偏施氮肥,田間密度大、溼度高,田間鬱閉,均有利赤黴病的發生。


4、病菌發育進度與小麥感病生育期基本同步。目前我市小麥已基本進入孕穗中後期,預計主栽小麥品種齊穗期在4月中旬前後。據各地鏡檢調查,當前病菌子囊殼成熟度指數7.1-41.67,預計孢子釋放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與小麥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

三、防治意見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典型氣候性病害,其發生輕重主要取決於抽穗揚花期降水情況,在做好農業防治措施的同時,關鍵是做好小麥抽穗至揚花期藥劑預防。各地應加強田間管理,注意清溝瀝水,降低田間溼度,密切關注抽穗揚花期的天氣變化,適時全面開展藥劑預防。

1、防治適期:全面實施二次防治,首次用藥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對大戶或揚花期天氣預報有連陰雨,可提前到抽穗期打第一次藥);第一次用藥後5-7天開展第二次防治;對高感品種、生育期不整齊、花期遇多陰雨天氣的田塊,還應實施第三次防治。

2、防治藥劑:鑑於當前部分地區赤黴病菌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的實際情況,應慎用多菌靈及其復配製劑。優先選用防治赤黴病兼治小麥葉部病害的復配製劑,可畝用氰烯菌酯·戊唑醇40-60克,或戊唑·咪鮮胺15克,或丙唑·戊唑醇9-12克,或丙環·福美雙22克,或氰烯菌酯37.5-50克等高效對路農藥。在化學用藥防治時可輔助使用植物調節免疫劑和減量增效助劑,如低聚糖素、氨基寡糖素、蕓薹素內酯、激健等,調節小麥生長,增強免疫力,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3、防治方法:施藥防治時,要用足藥量,且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以減輕病害後期危害損失和避免病菌產生抗藥性。要用足水量,機動彌霧機每畝藥液量15公斤,手動噴霧器每畝藥液量50公斤。要堅持一噴多效,以預防小麥赤黴病為主,兼治紋枯病、鏽病和穗蚜等,配合使用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實行“一噴三防”。

馬鞍山市

小麥赤黴病是馬鞍山市小麥生產的首要病害,病菌在小麥花期侵染,經一定潛育期再顯症、擴展,侵染顯症後無藥可治,一旦錯過防治適期,開花灌漿期遇雨,侵染危害,不僅導致減產,還會帶來容重降低、不完善粒增加、真菌毒素超標等不良問題,嚴重影響小麥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種植效益。防治方法:

1.適期用藥。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的防治策略,採取“適期防治、見花噴藥”的防控措施,做到把準時期、兩次防治,即首次用藥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對大戶或揚花期天氣預報有連陰雨,可提前到抽穗期打第一次藥);第一次用藥後5-7天開展第二次防治;對高感品種、生育期不整齊、花期遇多陰雨天氣的田塊,還應實施第三次防治。


2.合理選藥。優先選用防治赤黴病兼治小麥葉部病害的復配製劑,如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鮮胺、咪銅·氟環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環唑、戊唑·百菌清、戊唑·噻黴酮、丙環·福美雙、甲硫·戊唑醇、戊唑·多菌靈、咪錳·多菌靈、戊唑·福美雙、氟環·多菌靈、烯肟·多菌靈等,或選擇氰烯菌酯與戊唑醇混用。由於多菌靈抗藥性較高,慎用多菌靈單劑。儘量選用耐雨水沖刷的超微粉、膠懸劑等劑型。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真菌毒素汙染。

3.科學施藥。使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無人機、熱霧機、機動彌霧機、電動噴霧器等施藥機械,儘量避免使用擔架式噴霧機。按藥品說明書推薦用藥上限用足藥量,對足水量,對準穗部,均勻噴霧。熱霧機防治,應配合穩定劑使用;無人機尤其是多旋翼無人機作業,應添加沉降劑。

4.一噴多防。以小麥赤黴病防控為重點,根據病蟲情預報,兼顧條鏽病、葉鏽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及早衰、乾熱風的防控。藥、肥、生理調節劑混用、各計各量,第一次防治加磷酸二氫鉀(美洲星)和吡蚜酮等防治蚜蟲藥劑,一噴多防,保粒增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