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蕉價波動,總有人拿「大漲必大跌」來嚇唬人

每當蕉價波動,總有人拿“大漲必大跌”來嚇唬人

每當某個時期香蕉價格出現一定程度回暖,種植戶和行業人士能夠看到一些希望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不同的“說法”。這些說法中,動不動就拿“暴跌前兆”、“瘋狂和滅亡就在眼前”、“百分之百掉價”、“漲得越高,跌得越痛”這樣的說法來聳人聽聞,在各種微信群裡以及朋友圈裡轉發。

每當蕉價波動,總有人拿“大漲必大跌”來嚇唬人

仔細看這些觀點,我們很難從中發現什麼令人信服的“分析”或是“原因”,而是用一種類似“神諭”的口吻來說話——反正我是這麼認為的,信不信隨便你。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每當蕉價波動,總有人拿“大漲必大跌”來嚇唬人

價格波動,有漲有跌

數據統計顯示,到2016年底,規模在50畝以下的農戶仍然有2.6億戶,佔總農戶數量的97%,而在2050年底,預計經營規模在50畝以下的農戶仍然會有1億戶之多。

香蕉行業自然也是如此——雖然大戶日益增多、經營面積更廣,但也廣泛存在著香蕉中小型種植戶以及散戶。一方面,中小戶和散戶在和客商議價的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很多時候甚至面臨著被“壓價”的風險。另一方面,很多種植戶將多年來積攢下來的資本全部投入香蕉行業做點投資和小生意,缺乏足夠的抗風險能力,一旦遭遇行情大跌,就是虧本甚至破產。

拿自己的錢做投資,種植戶自然是對於香蕉價格波動最為緊張和敏感的群體。賺了的錢害怕吐回去,虧了的錢什麼時候能夠出來,賺錢了是該加倉還是減倉?虧錢了是該是調整還是堅持?壓力和困惑讓人心裡難以承受。

每當蕉價波動,總有人拿“大漲必大跌”來嚇唬人

曲線上躥下跳,這樣的辛苦和壓力,也讓很多人面對一些干擾信息時容易衝動決策,無法保持冷靜,而這恰恰是散佈暴跌信息者最想看到的。其實,一定時期內,香蕉價格出現一定幅度的波動,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把握大局,保持冷靜

從微觀上來說,高溫、多雨、其他水果競爭、節慶……這些香蕉人再熟悉不過的因素,都會對香蕉短期價格表現造成影響。

但更關鍵的是,要從宏觀上把握香蕉整體的價格變化趨勢,不要因一時的上漲而志得意滿,不必因一時的下跌而信心全無。

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懂,經歷了2015、2016和2017三年的低迷,以廣西為代表的香蕉種植面積出現明顯減少,不少抱著玩票心態的投機者被洗牌出局;加之種植時間長的基地黃葉病氾濫,許多投資者也開始改種其它新型品種。據瞭解,目前廣西柑橘的種植面積已經高達600萬畝,但高峰時期廣西160-180萬畝的香蕉目前只剩下了60-70萬畝,今年海南產區出貨量同期減少,廣西產區上市期分散拉長,所以價格的上漲並不是什麼神奇魔法,而是大局使然。

研究分析基本面,將香蕉價格的整體走勢繪於腦中,自然也能做到胸有成竹。現如今,機遇和挑戰都在眼前,我們要做的是把握大局、保持冷靜,並在此基礎對來年的投資作出決策。

每當蕉價波動,總有人拿“大漲必大跌”來嚇唬人

你對今年廣西的行情怎麼看?您覺得今年的香蕉行業賺錢是大勢所趨,還是虧損是大勢所趨?歡迎給我們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