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夫堯:聯想商用品牌重鑄 空中換引擎已完成

童夫堯:聯想商用品牌重鑄 空中換引擎已完成

圖為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中國區總裁童夫堯

為了讓大家清晰地瞭解聯想數據中心業務,童夫堯打開一個將近150頁的PPT——他就是這麼一個認真的人。

近日,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中國區總裁童夫堯在接受在前線採訪時,回顧了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重組一年來的表現,並暢談了聯想數字化轉型的一系列戰略舉措。

在前不久的聯想新財年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特意為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和老童(聯想內部對童夫堯的暱稱)團隊的優異表現打call點贊。

在前線認為,多年來,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一直是聯想著力打造的PC之外兩大增長點,但是,這兩大業務面臨的挑戰遠比PC要大和複雜很多,不過,經過多年的堅持和創新,數據中心業務已正式成為聯想的第二極。

數據中心業務的全面崛起,可以說是聯想三波戰略的重要勝利,也讓聯想有力地回擊了那些還在黑聯想“只是一家PC廠商”的言論。

DCG中國區異軍突起

據聯想在5月底發佈的其2017/2018年財報顯示,聯想集團全年營收達453.5億美元,同比增幅為5%,為三年來最好水平。

與此同時,聯想財報還顯示,數據中心業務按計劃持續轉型,第四季度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44%至12億美元;全年實現44億美元營業額,增速達到8%。此外,軟件定義基礎設施營業額實現高達130%的年比年增長。

對於數據中心業務取得的好成績,楊元慶興奮地表示,“我們的數據中心業務已經進入了高速增長的軌道,三季度實現強勁增長之後,在剛剛過去的四季度,又一次打超預期、打破記錄、打穿目標!“

楊元慶還特意指出,“中國業務年初還是‘困難戶’,但是在調整組織、更加專注之後,老童帶領團隊改善銷售通路和客戶覆蓋,優化盈利模型,完善業務模式,以一個漂亮的轉身,實現了讓我們驚喜的業務大反轉!“

2017年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提出了“三波戰略”(第一波是PC;第二波是移動+數據中心;第三波是設備+雲和基礎設施+雲)。此舉,聯想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轉型之旅。

可以看出,數據中心業務作為第二波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聯想未來佈局中的地位更加至關重要。而數據中心業務在過去一年實現亮眼增長,可以說是三波戰略取得的重要進展。

而就在6月底,全球HPC TOP500強榜單發佈,聯想超越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的HPC系統提供商,這是聯想數據中心業務取得的新成績。

在前線認為,企業級業務、數據中心業務,不僅是IT產業中利潤更高的領域,也是聯想向外證明自己不是一家PC公司的臉面。數據中心業務集團取得一連串好成績,是聯想多年來持續耕耘企業級市場的結果,也表明聯想正在逐漸擺脫原有的影像,向著一家新公司蛻變。

企業級業務歷經風風雨雨

如今,聯想的數據中心業務發展一片大好,但這卻是經過多年的積累和調整換來的,期間分分合合,讓人感慨。

從1995年推出國內首臺IA架構服務器以來,聯想就是國內數據中心業、企業級市場的先行者和領導者。可以說,聯想企業級業務在過去20多年裡,經歷過不少大場面。

2002年,聯想發佈了國內首套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深騰1800。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都有聯想企業級業務的身影。

2012年,聯想重新梳理服務器業務,推出全新服務器品牌ThinkServer品牌。一定意義上說,這是聯想數據中心業務的新起點。

而2014年1月23日,聯想宣佈以23億美元收購IBM的x86服務器業務,則是聯想向數據中心業務全面發力衝鋒的信號。

但是,近幾年來,受到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影響,全球企業級市場迎來了全新的變化,跨國的傳統IT巨頭們紛紛掉隊,有不少就此沉淪,也有一些嘗試轉型。與此同時,行業客戶、企業客戶也受到上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紛紛進入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之中。

通過收購IBM x86服務器業務之後,聯想不但進一步補強了服務企業級市場的能力,也讓其數據中心業務快速進入全球市場前列,更讓聯想有了更強信心和更高目標。在這個期間,聯想服務器業務多次奪得全球第三、中國第一。

但是,互聯網市場快速興起,對服務器、存儲等企業級產品、方案需求巨大,但是充滿不確定性,有些廠商為了搶份額不顧一切往裡鑽,甚至低於成本價就出貨。

更有甚者,互聯網模式開始衝擊企業級市場,不時就有1元中標某項目的新聞爆出。

不過,這些在童夫堯看來,這些事件和競爭都是非理性的。聯想不會去單純地為了搶風口、搶流量、搶地盤,而是本著負責的態度,確保自我業務健康的情況下,才可能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也才可能覆蓋更多的市場。

“'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神話,在企業級市場根本就不存在。一個企業如果無法保持健康的發展,就無法為客戶提供健康的服務。”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考量,聯想“主動”失去了一些大單,市場排名也有所下降。但是童夫堯說,“對於CIO和CTO而言,他們關心的是一個廠商能否提供什麼樣的價值,而不是你的市場份額有多少。”

童夫堯告訴在前線,企業級市場不需要花活,客戶在意是你的方案和服務能否帶來真正的價值。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解,聯想DCG中國區不會刻意去刷屏、刷牆,而是要在打造客戶體驗上下更多功夫,比如進一步完善服務能力,和SAP、微軟Azure等加大公共雲的合作就是一個重要佈局,另外是要加大宣傳聯想在重點行業中的成功案例。

老童帶領DCG中國蛻變

2017年,對於聯想數據中心業務和老童本人及團隊而言,都是個巨大的轉折點。

聯想中國區進行了重大架構調整,老童從負責聯想中國區業務,而轉為專門負責聯想DCG中國區。

談到這樣的變化和落差,老童說,“這並不是什麼落差。我更在意的是,負責DCG中國區之後,讓我和團隊更加聚焦在行業市場,從而專注為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數據中心業務集團是個重擔子,但是老童毅然把他扛在肩上。鮮為外人所知的是,童夫堯提出了一個三年中國戰略,到2020年要實現利潤最大化。

一年時間過去了,聯想DCG中國區取得了:季比季實現銷售兩位數增長;第三季度實現收支平衡,第四季度盈利;高價值產品配售率季比季增長等一系列成績。

聯想DCG中國區內部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細數起來,有八大變化:端到端的獨立組織、擴大的客戶覆蓋、以客戶為中心、層次化的渠道體系、多元化的管理體系、豐富的價值產品組合、專業化的銷售團隊、精細化的管理體系。

事實上,DCG中國區不是單純的服務器、存儲等產品部門,而是一個涵蓋了數據中心、雲計算、金融服務、製造業務、諮詢服務、創投等全方位的生態體系。

聯想商用品牌的重鑄,被童夫堯看作是“空中換引擎”。除了把DCG打造成一個全方位商用市場生態體系等之外,聯想人均生產力也是核心競爭力。童夫堯透露,“聯想DCG中國區的人均生產力,是競爭對手的一倍。”

聯想DCG中國區戰略轉型與架構重塑,不但進一步挖掘了團隊戰鬥力,也推動了“以客戶為中心”、“敢拼敢贏”等文化的建設。

DCG扛起聯想商用大旗

聯想中國區歷來是聯想集團的大本營、根據地,與此同時,它還是聯想集團變革的發源地、試驗田。2017年5月份,劉軍迴歸,出任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聯想中國區總裁。劉軍迴歸的使命,是在中國區吹響聯想轉型變革的號角。

過去一年中,劉軍負責的PC、移動、智能設備業務等業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區扛起了聯想智能生態戰略,推出新零售、ThinkPlus、Lecoo、智能物聯網等一系列戰略,讓外界對聯想有了全新認知。

多年來,企業級業務、數據中心業務一直是聯想著力打造的支柱之一,但是企業級市場是一個需要深厚積累的領域,且近年來,企業級市場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互聯網技術侵襲,傳統IT巨頭紛紛遭遇拐點。

在這種背景下,聯想企業級業務何去何從也到了一個抉擇點。2016年6月,聯想DCG成立,並招攬原英特爾數據中心業務負責人施浩德全面負責,聯想企業級業務開始了一場新變革。

在前線認為,與聯想的PC、智能等的崛起相比,聯想DCG中國區業務的變革顯得有點“冷靜”,但其過去一年的成就還是有目共睹。在過去一年中,在童夫堯的領導下聯想DCG中國區不但找到了戰略方向,有所為有所不為,並取得一系列成績,讓人不禁稱讚,數據中心業務已經真正成為聯想重要增長的第二大引擎,也將助推聯想去迎接那一場華麗蛻變。

展望未來,在前線還認為,互聯網對消費領域帶來的變革翻天覆地,而對商用領域的數字化變革浪潮也已到來,並正在迎來全面爆發,在這場革命中,童夫堯領導的聯想DCG中國團隊,正在證明聯想在商用領域中的價值。對於廣大企業和行業客戶而言,數字化變革決定未來,這場運動中也將因聯想的存在而多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