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上何爲「懂事」?孔融讓梨早就告訴我們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在社會上何為“懂事”?孔融讓梨早就告訴我們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我最早接觸“懂事”的概念還是個孩子,老師給我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是個懂事的孩子,因為懂得把梨讓給其它兄弟姐妹。

我聽完之後唯一的收穫是覺得梨子一定好吃極了,必須是世界上最美味的水果,否則不至於吃個梨都得讓來讓去這麼麻煩。就像大人在餐館上彼此謙讓雞頭,弄得滿桌子汁水四濺一樣。

在吃了第N個梨子並且失望之後,我不禁開始陰暗地想:孔融之所以要讓來讓去,估計知道梨子並不好吃。

他挑選最少的一個,那麼受的苦也最少。你知道,陰暗的想法一旦升起,就會完全停不下來。

事到如今,我都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不一個小孩子一筐梨,愛怎麼吃怎麼吃,有什麼好分的呢?

你也許會說,那是因為窮,買不起或者是當時就只有這麼多梨子。

那我不禁想問,所謂“懂事”意思是用它作為迫使人接受不公平結果的藉口?

儘管在許多時候,這個詞字面意思上確有設身處地,不逾規矩,安守本分的意思。但真正用的起來的時候,大多數情況就是為了讓人去做自我犧牲,放棄慾望,忍受不公平。

只有一個出國進修機會,因為你還年輕,所以要求你讓出名額給老同志,讓了就是你懂事?

晚上要宴請領導,因為你很漂亮,所以要求你過去陪酒,陪了就是你懂事?

無緣無故封了你的店,停了你的業,你還要請客送禮點頭哈腰,這麼做了才是你懂事?

打落了牙齒往下嚥,這大概就是成年之後“懂事”的真正含義吧。

那麼,我們怎麼忍心讚許一個小孩子懂事呢?

“來,雪糕分叔叔吃一口”,從眼淚汪汪的小朋友手裡搶過雪糕,換來摸頭稱讚一句:乖,真懂事,據說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分享的快樂?

那難怪現在的我們一聽到分享兩個字,感覺和聽到打劫沒有什麼區別。

一個懂事的小孩子是不快樂的,只有一個在慾望完全不能申張的世界裡,才會有懂事的孩子。

孔融讓梨的本質是梨子不夠多,註定了有人要拿最小最爛的一個梨子,所以,需要給這種犧牲一個好聽的名字罷了。

世界上有兩種公平:

懂事的公平和不懂事的公平。

不懂事的公平比較麻煩,要設計,要流程;

懂事的公平就要簡單很多:獻祭出最懂事的那個,剩下的人就覺得公平了;

就像一群狼,今天的肉不夠吃了,一頭叫孔融的小狼自己走出來平躺在肉裡,主動加入晚餐行列。於是他的兄弟姐妹一邊吃他,一邊讚美:這娃真是懂事啊!

在社會上何為“懂事”?孔融讓梨早就告訴我們懂事的孩子沒糖吃!

別的地方我不清楚,但是在中國的社會里,說誰懂事跟說誰是好人一樣,潛在的含義是:你是最弱的那一環,可以被最先犧牲掉。

我們經常看到極為怪異的一幕:

在一個普遍推崇和褒揚懂事的社會里,所有人行事的時候就像擠公交一個爭先恐後,連拉帶拽,連打帶踹,絲毫看不見任何懂事的跡象;

也總是能看到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無理蠻橫的需求總是能夠得到滿足,而那些從小被教育懂事並且對此深信不疑的人,卻只能站在一邊眼巴巴看著他們大口吃糖。

你懂事嗎?你有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