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父母愧疚:對不起孩子,傾家蕩產買學區房也沒讓你上好學校!

昨日,鳳凰網發佈的一篇“中產家庭升學大戰:700萬的學區房說白買就白買”文章在網絡掀起巨浪。

工薪父母愧疚:對不起孩子,傾家蕩產買學區房也沒讓你上好學校!

文中的兩位家長傾盡家裡兩代人積蓄、東拼西湊買的學區房,沒有在孩子上學問題上發揮任何作用。

工薪父母愧疚:對不起孩子,傾家蕩產買學區房也沒讓你上好學校!

傾盡家產,東拼西湊買下500萬二手房的何恩

工薪父母愧疚:對不起孩子,傾家蕩產買學區房也沒讓你上好學校!

傾盡兩代人積蓄、背上四百萬貸款買80平學區房的林雨

毫無疑問,兩家人所有努力付之一炬。然而最讓兩家父母焦心的,不是全家人的生活受到了怎樣的重創,而是——沒有讓孩子上到好學校,實在對不起!

工薪階層的父母們被生生按在犬牙交錯般的現實上,動彈不得

很多父母認為,學區房是孩子未來的人生捷徑。

有位朋友說:

什麼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你愛他,你生下了他,就需要對他的未來負責。

雖然每一個人都期望能幫助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但我們心裡其實都清楚,身為普通人,在這個社會中,能為孩子做的非常的有限。唯有學區房,才能成為大多數孩子通向人中龍鳳的一條捷徑。

為什麼這麼說?難道上普通的學校,靠孩子的勤奮和努力不行麼?

社會上那麼多寒門出貴子的新聞,那麼多普通學校出人才的例子,我們家孩子也許就是那個突出的呢?

確實有這樣的新聞,很勵志也很常見,比如某某縣城考上2個清華,某某高中一個班考上3個北大創造紀錄。

可你是否知道京城的人大附中一個班55人,37個清華北大,10個劍橋耶魯牛津,剩下學習不夠好的才去復旦南開?

咱們一個區,一個城,甚至一個市,可能都幹不過人家一個班。

這其中的差距,我們不能不承認。一個好的平臺,往往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是的,大多數父母都會有這種想法,明星爸媽也絕不例外:

早幾年傳出趙薇為了小四月斥資1.2億買下學區房。熊黛林在懷孕時候,就開始四處奔波給腹中的孩子看學區房,而且買了不止一套。而剛剛有了雙胞胎女兒的張傑謝娜,更是在上海斥資8000萬給兩個女孩買學區房。

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

我們不是明星,要承擔這樣愈炒愈熱,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天價”學區房,簡直會要人命。

老同學蘋果,前些天高中同學聚會遇上,險些沒認出來。

怎麼也不能把當年的鮮肉“小蘋果”,和眼前這個微微佝僂、髮際線令人擔憂的“老蘋果”聯繫起來。

不過聊起近況,他一句話就把同情的目光變成了豔羨:“前年買了套學區房。”

蘋果這套“老破小”房齡幾乎趕上他自己,面積不足30平,均價卻逾10萬。

夫妻倆和雙方父母拿出所有積蓄,又找親戚朋友借了點,七拼八湊了100萬首付,好歹是向東城區挺進了150米。

這還不算佔家庭總收入40%的月供。

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他女兒上的公立小學也只能算“還可以”。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還得上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加上這些開支,夫婦倆幾乎是月光的節奏。

父母因為養育孩子經濟壓力太大,變得焦慮不堪,內心缺乏安全感,這種情緒再傳遞到孩子身上,一家人的情緒都處於緊繃狀態。

富豪能大手一揮,給孩子一套別墅,中產階級能夠經常帶孩子出國,工薪階層能夠讓孩子衣食無憂,本來就沒有可比性。

否則,普通富豪看見超級富豪,覺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中產階級看見富豪,覺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工薪階層看見中產階級,覺得自家孩子受委屈了。

於是,充滿了愧疚感:都是爸爸媽媽沒本事,讓你受苦了。

工薪父母愧疚:對不起孩子,傾家蕩產買學區房也沒讓你上好學校!

父母的愧疚心是白眼狼的溫床

但是,孩子最不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愧疚感,她需要的是父母心態平和,積極生活,相親相愛,更需要父母身體力行地讓她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是最富的人,所以有些東西無法給你,我們也不是最窮的人,你不必自卑,你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我們很幸福。

當你有了愧疚心,孩子會第一時間感覺到,他會覺得誰都欠了自己,他不會再感恩任何人,只會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多。

當然,父母也不應該有施恩之心,認為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以後你必須聽我的,你的人生由我安排,你必須出類拔萃,晚年加倍奉養我,才算我沒有白養你一場,否則你就是大不孝。

養育孩子,父母的平常心實在太重要了。

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千萬學區房不能讓你一勞永逸,無止境的攀比和無止境的焦慮只會讓人忘記教育的初衷和本源,而焦慮和浮躁更是教育的大敵。

如果你還在為孩子的教育而焦慮,不妨靜下心來,思考一下教育的本源,它無關財富,地位,學區房。它關乎鼓勵,自信和勇氣。

父母擁有平常心,才不會充滿焦慮,不會過高要求孩子,不會攀比失衡,不會患得患失,才是孩子真正的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