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晶片平均每年投100多億,董明珠投入500億,難道還不夠嗎?

格力掌門人董明珠要三年投入500億造芯片的事,在業界早已經引起了熱議,有不少人認為投入500億真的太少了,那麼,格力3年投入500億到底夠不夠呢?讓我們通過華為投入芯片的研發資金這個例子來做個參考。

華為芯片平均每年投100多億,董明珠投入500億,難道還不夠嗎?

據華為的報表,在過去的10年裡,也就是2008-2017年,華為一共投入了4000億左右的研發資金,而且去年華為投入金額還達到了897億元,所以從總研發投入金額來看,格力的500億真的不多。

但有接近華為的業內人士透露,華為的研發投入中,芯片及集成電路方面佔總投入的40%左右,這樣算來,這十年裡芯片研發的投入大約是1600億,平均每年的研發投入也就只有160億。

不過,在過去的5年中,華為的研發資金從每年300多億增長到了800多億,很明顯,華為的研發投入金額一直是遞增的,所以近兩年,華為的芯片研發投入可能超過200億。

但華為海思研究的芯片是有很多的,不只是麒麟處理器,還包括基帶芯片,以及路由器、交換機、通信設備等芯片,並且手機的電源管理芯片也屬於芯片的範疇。

因此,如果格力只是單一的做一款芯片,本身的投入其實不是很大,所以三年500億在理論上還是有可能夠的。

華為芯片平均每年投100多億,董明珠投入500億,難道還不夠嗎?

另外,芯片投資一般分兩類:晶圓芯片製造和芯片設計。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說,像格力公司那樣的規模做芯片設計毫無問題,不過要覆蓋整個產業鏈就不太現實。但如果是要做晶圓的話,TCL董事長李東生表示500億確實不夠。

可見,如果芯片複雜程度不高的話,三年做芯片設計是可以做出來的,並且格力要造的芯片並不是高通、華為、英特爾、三星等那樣高端大型的處理器,而只是要造給空調專門用的芯片。

所以,這種芯片的難度係數是低於手機處理器等芯片的,投資500億還是有可能做出來的。並且董明珠也沒有說要做芯片生產線,所以,做出芯片設計的話,完全可以交給代工廠來生產。

華為芯片平均每年投100多億,董明珠投入500億,難道還不夠嗎?

不過,儘管格力三年投入500億做出專門給空調用的芯片是有可能的,用意也是好的,而且董明珠也表示,雖然外界不看好格力做芯片,可是要有信心和決心,才能讓中國製造走向世界。

但無論如何,還是要必須尊重芯片產業發展的規律,因為短時間內只靠加大投入來自主研發比較高端的芯片是不現實的,並且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曾說,芯片是不能急的,所以我們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