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治療,數量和功能「兩手抓」

面對隨時伴有出血傾向的血小板減少病情,很多患者都認為只要把血小板數值提升到正常範圍,就“萬事大吉”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血小板減少治療,數量和功能“兩手抓”

從臨床諸多患者的表現中可知,血小板數量多少與病情嚴重程度並不成“正比”,常見一些血小板數值低到10以下,可並沒有明顯出血現象,甚至可以正常生活,然而,部分患者血小板數值升至40-50左右,依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紫癜,齒齦出血,女性月經增多等現象。

由此可知,血小板數值的減少或增加,對病情加重或緩解有直接影響,但並非唯一相關因素。因為除了血小板數量外,其“功能”的改變也是重要原因。

血小板減少治療,數量和功能“兩手抓”

其一,血小板形態改變

如體積增大、形態特殊、顆粒減少、染色過深等。周圍血中巨大血小板為一些較幼稚的血小板。反映骨髓製造血小板情況,也易在脾內滯留。

其二,功能異常

表現為血小板聚集功能減低。慢性或間歇發作者,血液中球蛋白還有抑制正常富有血小板血漿對ADP及膠原聚集反應的作用,這種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球蛋白還具有血小板抗體的特點。

血小板減少治療,數量和功能“兩手抓”

此外,血小板第三因子活動減低,血小板粘附性減低,血小板對ADP的聚集反應減弱,但對膠原的聚集反應正常等現象,都會影響病情的康復進度,尤其是一些患者,即便血小板數值已經達到正常,可依然紫癜反覆,牙齦出血不止。

因此,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不要急著用藥提升血小板數值,有效的治療,還要從病因著手,針對性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