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開心不是因爲壞事,是因爲認知!

《列子》中有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懷疑鄰居家的孩子偷了自己的斧頭,從此怎麼看這人都覺得他像個賊!等他發現斧頭後,他就覺得這孩子是好人了。

《論語》中子貢提出“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紂王其實也沒那麼壞,但因紂王被人認知為是壞人,所以天底下的人都喜歡把壞事說成是紂王做的!

這兩件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事件不能直接引發人的情緒增強或改變人的認知,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人的意識。

簡而言之,人不是因為壞事導致了壞心情,而是因為對這件事的認知導致了壞心情!其因果關係為事件→意識→認知,這一過程。

長期不開心不是因為壞事,是因為認知!

(急著等快遞的人看誰都象送快遞的)

在認知方面道教修行中認為最重要的是潛意識在起作用!

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有這種經歷,有些人第一眼看他就覺得不爽!而且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麼理由,但後來會發現越來越多的理由來證明不爽的觀點。

其實這些觀點中有不少在你第一眼觀察時就存在於你的潛意識中,在它的作用下,你對那個人的認知才是不爽。

這也是轉念的關竅所在,但不是說人不許有壞心情等負面情緒,道家和禪宗都有先賢說平常心是道!何為平常?以陰陽觀點來看平衡才是!

轉念的作用也是幫大家消除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儘量達到心態平衡這一狀態,好更快的度過逆境!並不是讓人斷絕壞心情,因為有壞心情作用是提醒自己,不是讓人為負面情緒控制!

長期不開心不是因為壞事,是因為認知!

這點在中國民間其實有很多例子。

過去東西掉了很難找到,所以稱為丟災了!不去想物品本身的價值,因為找回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轉而認為這是在丟掉災難,從這種認知去想,雖然還是會傷心,但很快就能走出傷心。

轉念的秘訣也在於此,如果想得到壞事中好的方面,好事中壞的方面,那麼人的念頭就變了!當然這不是難點,難點還是在於反照自身,察覺念頭,如不,則不可轉念。

在負面情緒上的轉念,通常是遇到無法挽回的壞事!且處於一種極端的負面情緒下,並認識到了這種情緒對自己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就可以用轉念的方法。

長期不開心不是因為壞事,是因為認知!

但一定要知道一件事!這種方法是好方法,但用做了就成了阿Q!因為人的負面情緒本身是來告知人危險,提醒人改進的。

如掉東西,人在負面情緒的提醒下會變得更小心,但如果持續懊悔,情緒的用途就壞了。同樣人長期處於興奮、快樂等正面情緒下,人也會變得粗心大意洋洋得意,這些情緒本身是讓人維持好的狀態,而不是讓人自高自傲的,故正面情緒有時候也需要轉念!

這一切的判定因人、時、事、勢而變,所以決定什麼時候轉念,此處不教!但其根基必須得說清楚!

在修行上轉念是幫人認知自我的一種方式,通過念頭來了解自身,繼而找到真我,非是讓人違逆真我。如果你在某件事的轉念後過的更差了,感覺更壓抑了,更沒有平常心了,那麼這個念就有可能轉錯了!

簡而言之,轉念求的是念頭通達,如果違背了這個基礎,那麼轉念到最後帶來的可能是悲劇。

想了解更多道教相關的玄學、文化、神秘故事,請關注全真道士梁興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